孩子沉迷于電子產(chǎn)品,家長該怎么辦?
現(xiàn)代社會,讓孩子完全不接觸電子設備是不現(xiàn)實的。
你自己是不是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手機?用手機支付,用手機查看孩子班級群里的消息,用手機拍照片發(fā)朋友圈,用手機聯(lián)系家人,手機就像是我們的器官一樣,寸步不離。
甚至有些年齡不大的孩子,從他出生開始,就看見父母手里永遠有一個小鐵盒子,里面似乎有非常有意思的東西,能夠牢牢吸引父母的目光。
這個小鐵盒子與父母如影隨形,它的存在就和空氣存在一樣自然,一樣無處不在。
父母的行為讓孩子非常篤定,這個小鐵盒子一定是好東西,里面一定有非常有意思的東西。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當你刷著手機的時候,孩子也時常會把小腦袋湊過來,看看你在看什么。
等到孩子再大一點,能走能跑了,纏著父母安靜不下來,很多家長便把手機塞給小孩,圖自己省事。
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之間便養(yǎng)成了習慣和默契:只要孩子吵,家長就塞手機;只要孩子想玩手機,就開始吵,因為他知道吵完就會有手機。
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到了孩子學齡期,很多家長會過來咨詢:孩子玩手機不學習怎么辦?孩子天天玩手機視力下降怎么辦?怎樣讓孩子遠離手機?
看,其實問題本身不在于孩子貪玩、孩子不學習、孩子不聽話,根源在于家長是否早早幫孩子養(yǎng)成習慣,或者說,很多家長自己都沒有養(yǎng)成好習慣,怎么能苛求孩子呢?
怎樣養(yǎng)成好習慣呢?
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并不否認手機等電子設備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人機共舞”,而不是生活被電子設備裹挾和綁架。
1.限定使用時間
有時候家長覺得自己在處理工作消息,所以需要看手機,但怎么經(jīng)常不知不覺中就切換到抖音去了呢?一條短視頻接著另一條短視頻,根本停不下來,浪費了大把寶貴的親子時光。
這也是為什么家長會給孩子留下“手機很有意思”的印象的原因之一。
限定使用時間,既限定孩子使用時間 ,也限定家長的使用時間,家長主要起以身作則的作用,比如可以定時定點查看信息,不要一直把手機拿在手上,給孩子造成“手機很香”的誤解。
孩子在游戲和玩耍方面是沒有自制力的,需要家長為孩子限定使用時間,比如約定好,每次玩多久手機,就要戶外活動,不能放任孩子無條件地拿著手機玩。
2.限定使用場景
有很多場景下是不允許使用手機的,比如吃飯的時候,吃飯就要專心吃飯,尤其是孩子還小的時候,要養(yǎng)成能獨立進食、吃飽吃好的習慣。
現(xiàn)在很多小孩子一邊吃一邊看手機,動畫片播 40 分鐘,飯也要吃 40 分鐘才能吃完,這樣會讓孩子養(yǎng)成非常不好的進食習慣。
還有睡覺前也不允許看手機。手機等電子設備屏幕有大量藍光,藍光不僅傷視力,也會抑制孩子褪黑素的分泌,會極大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zhì)量。
人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fā)育主要在夜間進行,孩子睡不好也會影響生長發(fā)育。
3.找到替代品
讓孩子遠離電子產(chǎn)品的關(guān)鍵,不在于把手機藏起來,而在于在生活中,家長有沒有為孩子提供更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生活中有其他好玩的事情,就算你給他手機,他也不會沉溺其中。
比如爬山、踢球、逛博物館等等,這些成本很低,但是有非常有益的戶外活動都是非常好的選擇、適合從小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此類愛好。
當孩子有了自己沉迷的興趣愛好之后,手機這個冷冰冰小鐵盒子便不在有趣了。
培養(yǎng)孩子興趣愛好的另一個原因是,等到孩子上了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當他不得不學習計算機技術(shù)、開始接觸電腦時,他也不會輕易上癮。
讓孩子遠離電子產(chǎn)品這條路,需要家長以身作則,控制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時長,給孩子立一個好榜樣。也需要家長帶著孩子,找到生活中的樂趣和興趣所在,遠離冷冰冰的、虛擬的電子世界。
愿大家都能遠離虛擬世界,回歸真實、溫暖、美好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