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猶太民族的誕生——古西亞簡史10
今天的以色列更多是指一個國家、政權;猶太人是指一個民族。但是遠在四千多年前,以色列就是猶太人,猶太人即以色列。以色列猶太人的誕生史,還要從古老的西亞兩河流域講起......
“來自大河彼岸”——希伯來人
希伯來人,閃米特人(西亞地區(qū)最早的原住民)的一支,也是今天猶太人民族的祖先。希伯來人是阿拉伯人對當時以色列猶太人的稱呼(就像“漢族”是當時匈奴人對我們的稱呼一樣)。

當時阿拉伯人入侵巴勒斯坦地區(qū)遇到了當?shù)匾陨歇q太人的抵抗,就稱其為希伯來人,“希伯來”意思是來自大河彼岸,阿拉伯人認為遇到的敵人是來自幼發(fā)拉底河的彼岸。

那么,遠在巴勒斯坦地區(qū)的以色列猶太人為何會被認為是來自遠在千里之外的兩河流域(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呢?
公元前21世紀,此時正值中國歷史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初創(chuàng)期,而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希伯來人卻正進行著遙遠的大遷徙——從兩河流域到巴勒斯坦
最早建立以色列猶太國家的正是在BC21世紀末從兩河流域來到巴勒斯坦地區(qū)的希伯來人,他們在這里找到了他們認為富足、自由的空間,于是最終于此繁衍生息
苦難的被征服史
BC21世紀,來自兩河流域的希伯來人在巴勒斯坦地區(qū)定居
BC2000年前,來自阿拉伯沙漠的亞摩利人入侵巴勒斯坦地區(qū),在此生活的以色列猶太人于此開始了他們的被征服之旅
BC18世紀,來自北方的喜克索斯人(西克索斯人)入侵巴勒斯坦,并隨之逐漸越過西奈半島滲入古埃及
BC1580年,埃及人驅(qū)逐了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并入侵巴勒斯坦,代替了喜克索斯人對這一地區(qū)進行了統(tǒng)治
BC14世紀初,埃及勢衰,阿拉伯沙漠的游牧部落趁機入侵巴勒斯坦,“希伯來人”的名稱就出自此時
BC13世紀末,埃及人二次入侵巴勒斯坦
BC1223年,埃及法老梅尼普在炫耀戰(zhàn)功的石碑上寫道:“以色列已化為廢墟,但它的種族并未滅絕”,成為了現(xiàn)存最早提到“以色列”一詞的資料
BC1230年,以色列猶太人多年媳婦熬成婆,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強盛時期。
士師時代(BC1230-BC1020)
士師時代就是以色列猶太人的部落聯(lián)盟時代(大體相當于我們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堯舜禹時期)。
士師時代大概是從以色列猶太人占領迦南地區(qū)(BC1230年)到出現(xiàn)第一個王——掃羅(BC1020年)之間兩百年的時間。
所謂“士師”,就是以色列猶太人的先知、統(tǒng)帥、救世主這三者三位一體的人(相當于首領或者大酋長之類的),士師被認為是上帝所選,被賦予上帝智慧的人。由此可見以色列猶太人的猶太教信仰源頭久遠。
在以色列猶太人處于士師時代之時,遙遠的中國已經(jīng)處于西周時期;在他們還未完全脫離原始進入文明的階段,古代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奴隸制的晚期,古老的禮樂制再過不久就將走向分崩離析。
強盛時期
以色列猶太人在擺脫士師時代之后隨即走進了他們在上古史的強盛時期。
掃羅(BC1020-BC1000)BC1020掃羅稱王之后成為了以色列猶太人的第一個王,在位期間促進了民族的統(tǒng)一,建立強大的軍事武裝,使得以色列猶太國家實力穩(wěn)步增長。(掃羅的另一面與他在民間的種種傳說會在以后專門做幾期講述)

大衛(wèi)(BC1000-BC960)掃羅死后大衛(wèi)于BC1000年稱王(大衛(wèi)與掃羅之間的恩怨故事之后會寫一期),最終統(tǒng)一了內(nèi)部民族,促生了統(tǒng)一的以色列猶太民族。而后驅(qū)逐外族,奪取耶路撒冷并定都于此,不斷對周邊地區(qū)進行征服活動,擴張了國家版圖,進入以色列猶太國家的強盛時期。被稱為大衛(wèi)王(現(xiàn)在撲克牌中的四張K之一就是他,至于是哪張K評論區(qū)會揭曉)。

所羅門(BC960-BC935)所羅門是大衛(wèi)之子,在位期間是以色列猶太王國鼎盛期,推行一系列政策,完善了國家制度,鞏固的君主政體。但他死后以色列猶太國際隨即陷入了分裂。(民間的所羅門形象兩極分化,下期會講述)

苦難的民族
所羅門死后,原來強盛的以色列猶太國家被南北分裂:南方的猶太王國,北方的以色列王國。至此“以色列猶太人”這個一體的名稱一分為二,分道揚鑣,等到“以色列”和“猶太人”這兩個詞再次聯(lián)系一體以及是幾千年之后的事情了......

以色列猶太國家分成兩部,北部稱以色列,首都撒瑪利亞;南部稱猶太,首都耶路撒冷。但是苦難陰霾沒有因為這個民族的分裂就煙消云散,BC586年,發(fā)生了猶太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巴比倫之囚
公元前6世紀,兩河流域起家的新巴比倫國家強大起來,逐步占領了周邊地區(qū),并最終在巴勒斯坦敘利亞地區(qū)與埃及進行爭霸。此時夾在埃及與新巴比倫之間地區(qū)的諸多國家(如以色列,腓尼基,猶太等)就遭受了無盡的苦難。
公元前587年為報復猶太國家背叛新巴比倫轉(zhuǎn)投埃及,新巴比倫統(tǒng)治者尼布甲尼撒二世進攻猶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經(jīng)過一年多的圍攻,終于在公元前586年攻克耶路撒冷,尼布甲尼撒二世隨即命令對耶路撒冷進行大肆劫掠,并俘虜了包括此時猶太國王齊德啟亞在內(nèi)的所有猶太人帶回巴比倫,將曾經(jīng)富庶的耶路撒冷城毀成廢墟,而被帶回巴比倫的猶太人受盡新巴比倫的折磨,史稱巴比倫之囚。

直至波斯帝國滅了新巴比倫才將這些猶太人放回故地,而此時的故鄉(xiāng)卻早已不是猶太人的歸處了,隨后上千年的歷史中,猶太人再也沒有回到過曾經(jīng)安穩(wěn)的夢中鄉(xiāng)了。巴勒斯坦地區(qū)之后歷經(jīng)波斯,馬其頓,塞琉古,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奧斯曼等等等等歷史上強國的統(tǒng)治,直至近現(xiàn)代才逐漸穩(wěn)定。而猶太人日后的苦難卻一點不比耶路撒冷城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