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爽文的一點看法
爽文,顧名思義就是要人讀著“爽”?!八笔且环N精神境界,既表現(xiàn)在心理上的精神愉悅,也會在生理上促進多巴胺分泌,使人體進入到一種如癡如醉、如夢如幻的感官體驗,涌起一陣陣“快感”。
文學界對爽文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姑且觀之,能讓人“爽”的文字,手法上無非是“欲揚先抑”、“先抑后揚”(更多),“開門見山”、“一步到位”的很少;內(nèi)容上,更多是通過主角的發(fā)展歷程、成長經(jīng)歷和取得的一個個階段性成果,讓身臨其境的讀者“爽”。從整體上看,與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本質上并無不同,不過更敢想敢寫、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了許多。
爽文的歷史源遠流長,也從側面說明即使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曾停歇。不過,古人畢竟更講究文筆,縱是爽文也要賦詩做對,以附風雅——章題多長短句對仗而起,章節(jié)多見對偶文字工整,章末多配詩文卒章顯志,如頗受爭議的奇書《金瓶梅》,其中詩詞歌賦也都有涉獵,其他更比比皆是,不一一列舉;從內(nèi)容上看,也與現(xiàn)代爽文套路無甚異處,《儒林外史》里著名的“范進中舉”,就整個故事來看,也是屬于古早爽文的范疇,亦或說是爽文肇始溯源于此類文章。
網(wǎng)絡爽文的興起最早是自發(fā)的,也即是搬運,像是《故事匯》、《讀者》、《文摘》等以及其他一些有類似內(nèi)容的實物載體的讀者轉傳上網(wǎng),后來漸漸有專兼職網(wǎng)絡作家寫手從事寫作。網(wǎng)絡爽文寫作的思路就更簡單粗暴了,就是怎么爽怎么來,愛看什么寫什么,一切以點擊率優(yōu)先,這就催生了一整個爽文寫作的常規(guī)套路,即主角——從小家破人亡或從天驕跌至谷底→得到機遇傳承或外掛系統(tǒng)強行逆天改命→英雄救美開后宮(男女不限)→進入套路式打怪升級。以此類推,循環(huán)往復,近年來的爽文尤其喜歡在中后半段以“提高位面”來掩飾圓不回來的邏輯,故中后期文本崩壞亦在所難免。
關于爽文的衍生作品,除其同人作品外,更多的是文字作品的音視頻形式的“再現(xiàn)”,也就是引流視頻網(wǎng)站的那一套常規(guī)操作。“再現(xiàn)”就是對作品的再詮釋,而爽文本身的故事性差、邏輯薄弱、“只顧爽不顧人”的弱點就充分暴露,為彌補這一缺憾,有頭腦的導演編劇就紛紛上陣,倒是能在某一些章節(jié)的重新編排、某一個或多個人物的性格形象塑造上取得不錯的效果,但很容易就出現(xiàn)主次不分、喧賓奪主,次要人物戲份過多等的現(xiàn)象,使得故事邏輯好像也順暢了,人物形象似乎也豐滿了,就是整天看下來“不爽”了——因為爽文即使再不注重細節(jié)也可以通過鋪排幾章甚至幾十章的文字,讓讀者從故事的量上達到基本的“爽”,也就是說一個故事不爽,可以多寫幾個、幾十個總能讓讀者“爽”一下;而影視化的劇最致命的就是敘事的量小了,受時長、劇集的限制,很有可能一集播了不爽、兩集播了不爽、三集播了還不爽,可能中間某個點有爽到,但一整季下來就剩下倆字“不爽”了。所以仔細想想,“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其實也有道理——改編本身就是個顧此失彼的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