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漢碩古漢真題最高頻的10組虛詞解析+示例
?古漢虛詞是漢碩古代漢語里的考察重點,對于虛詞的應用和理解,直接影響了古漢的句讀、翻譯、字詞解釋等題的得分,所以掌握虛詞非常重要,學姐給大家整理了近幾年漢碩古漢高頻出現(xiàn)的虛詞10組給到大家。
?
01.安
?
?
1、怎么,哪里?
例:1爾安敢輕吾射!
2又安敢毒邪?3燕雀安知鴻鵠這志哉??
2、安全,安定。
例:1謝莊遂安。
2可以為富安天下。?
3、安逸。
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安生,有“養(yǎng)”的意思。
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所安:這里指養(yǎng)生的 東西。)?
5、哪里,什么。
例:1君謂計將安出?? ?2沛公安在??
6、安撫。
例: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
7、平靜。
例:1始而慚焉,久而安焉。
(安: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2恬然 自安。
(安:這里指內(nèi)心平靜)
3敬亭亦無所不安也。
(安:這里有心安理得的 意思)?
?
?
02.而
?
?
1、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
例:1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表示偏正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
例: 1朝而往,暮而歸。
2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3、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于“如果”、“假使”。
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4、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
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表示承遞關(guān)系,相當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通“如”:好像,如同。
例:軍驚而壞都舍。
7、通“爾”,你,你的。
例:1而翁歸。
2若欲死而父。
3而母立于茲。?
8. 而已:罷了。
例:1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2如是 而已。?
9.而后:才,方才。
例:1三月而后成。
2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0.而況: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例:1今以鐘磬置水中,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2 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
?
03.爾
?
?
1、同“耳”,罷了。
例:1無他,但手熟爾。
2非死則徙爾。
2、你的,你們的。
例:1 爾安敢輕吾射!
2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3、那。
例: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爾來:從那時以來)?
4、作助詞,不譯。
例:1始爾未為久 2呼爾而與之
5、如此,這樣。
例:1君爾妾亦然。
2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
?
04.夫
?
?
1、丈夫。
例: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2、成年男子。
例: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3、作語助,用在句首,表示將要發(fā)議論。
例:1夫戰(zhàn),勇氣也。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4、這,那。
例:1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5、作語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嘆語氣。
例:1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 二者之為,何哉?
2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
?
05.蓋
?
?
1、遮日擋雨的用具。
例:1日初出大如車蓋,
2今已亭亭如蓋矣。
2、大概是由于。
例:1蓋音謬也。
2蓋以此得名也。
3、遮蓋,掩蓋。
例:1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2枝枝相覆蓋。
4、大概,大約。
例:1蓋一歲之犯死者二。
2蓋五六百人也。
3蓋當時未有雁 蕩之名。
5、發(fā)語詞。
例: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勝過,超過。
例:英才蓋世。?
7、通“盍”,怎么。
例:技蓋至此乎?
8、通“盍”,何不。
例:蓋亦反其本矣。(亦:這里是用以加強反問語氣的助詞)
?
?
06.何
?
?
1、什么。
例:1子何而往?(何:憑什么。)
2大鐵椎,不知何許人。
2、怎么樣。
例:1如太行、王屋何?
2其如土石何?
3、哪里。
例:豫州今欲何至?
4、多么。
例: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2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5、為什么。
例: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為,何哉???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6、怎么。
例:1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2 徐公何能及君也??
7、作語助詞相當于“啊”。
例: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
8、何:通“呵”,喝問。
例: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盤問他是誰)
?[何如怎么樣,怎樣。
例:1吾欲之南海,何如?
2今日之事何如?
何消:哪用得著。例: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樣。例:此為何若人。
何為:(1)什么是。例:何為“護官符”? (2)怎么會。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
何意:(1)什么意思。例: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2)豈料,哪里料到。例: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
?
07.乎
?
?
1、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嗎”、“呢”。
例:1若毒之乎?2君將哀而生之乎?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
例:1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王侯將相寧 有種乎?
3、形容詞詞尾,有時相當于“地”。
例:1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2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4、表示推測語氣,相當于“吧”。
例:1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同“于”。
例: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2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6、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啊”、“呀”。
例:1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7、表示商量語氣,相當于“嗎”,“吧”。
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 死國可乎?
8、用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
例:于是乎書。
?
?
08.或
?
?
1、有的人,有人。
例: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2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2、有時。
例: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有的......,有的......。
例:1或得日或否。
2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4、或許,也許。
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5、語氣助詞,用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例:殘賊公行,莫之或止。(莫之 或止:即“莫或止之”,沒有什么人制止它)
6、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或者”,表示選擇。
例:到那里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
7、如果。
例: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
?
?
09.為
?
?
1、成為,變成。
例:1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2、做。
例:1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2故為之說。
3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3、作為,當作。
例: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2何以為計?
3霓為衣兮風為馬。
4、是。
例:1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2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3項燕為楚將。
5、以為,認為。
例:竊為大王不取也!
6、被。
例:1周年處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
2為天下笑者。
3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7、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
例:1何辭為?
2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8、指心理活動。
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9、有。
例: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10、將來,將。
例: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
?
10.焉
?
?
1、相當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焉: 在其中)?
2不復出焉。(焉:從這里)?
3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焉:從別人那 里)
4永之人爭奔走焉。??
5然力足以至焉。
6始 而慚焉,久而安焉。(焉:對 此)?
7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焉:從這里 )?
8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 激于義而死焉者也。(焉:在這件事情上)?
9吾聞庖丁 之言,得養(yǎng)生焉。(焉: 從這里面)
2、哪里,怎么。
例:且焉置土石?
3、作語氣助詞,用于句末。
例:1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焉。
3今其室十無一焉。
4、作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
例: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5、相當于“之”。
例:1謹食之,時而獻焉。(焉:它,指蛇)
2惟俟夫觀人 風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
3猶且從師而問焉。(焉: 他們,指五人)
4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焉: 他們,指五人)
6、作語氣助詞,用于句中,表示停頓,無義。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