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偉江:律師在法庭上該怎么表達?
作者:斯偉江

寫這種文章的人,最容易被人非議,似乎就你會說。坦白說,我肯定不算能說的。記得有一次同學(xué)聚會,我上了臺,居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能灰溜溜下去了。我一起出臺的好多名律師中,大多都比我能說,如北京的朱明勇,徐昕,上海的陶武平律師,另外,君合的黃榮楠律師等,都是很會說,也能說到要點的律師。我只是認為自己已經(jīng)夠老,至少眼睛老花了,把我認為重要的說出來,不是金針度人,就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吧。
之所以寫這個文章,是因為最近參與了一個較大的案子,看到很多年輕律師,似乎準備得很充分,但表達上出了問題。雖然很多律師都聽說過,開庭表達的核心,就是簡潔,簡潔,簡潔。但由于很多律師美劇看多了,以為在法庭上,就該滔滔不絕,如長江之水天上來。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法官一定是抽刀斷水水,你的水一定流得不暢。因為,美國法庭是陪審團決斷,我們國家是專業(yè)法官,百煉成精,最喜歡你三句話把話說完。上周開庭的,法官說,第二輪每人兩分鐘。有一個老律師說,二分鐘我不行,我得把話說完,不然我對不起我的良心。最終,良心讓他說了近十分鐘。老律師確實有一套。另外,要是我說對不起,我得說對不起當(dāng)事人的律師費啊。舉這個例子,只想說明,專業(yè)法官的想法,就是我想表達的重點:簡潔。
說起來簡潔二字, 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最難,因為,說話多,如同散彈槍,一筒子過去,總歸有人中彈,但簡潔就是狙擊槍,只有幾顆子彈,必須命中。所以要求精準。達到精準,首先肯定得把握案件的爭議焦點,爭議焦點就是人的腦袋或者腹部,反正中槍了得死。所以,庭前準備是最重要的。我的朋友張培鴻喜歡庭前就列一個辯護提綱,庭上就能侃侃而談,我不行,我必須庭前把辯護詞寫好,萬一和同學(xué)會一樣卡殼,我至少可以不那么狼狽。另外還有二個好處,一個是,寫辯護詞代理詞,本身就是一個整理思路,深化思路的過程,等寫完,這個案子也基本吃透。其次,如果庭上爭議焦點變化不大,辯護詞開完庭就直接交給法庭了。認真的法官,開完庭如研究案情,除了庭上聽的,還可以看書面意見。
辯護詞的預(yù)備,和牧師的講章預(yù)備一樣,必須是有圣經(jīng)依據(jù),律師的圣經(jīng)依據(jù)是法條。核心觀點一定要有法條依據(jù)。就如你要否定證據(jù)的可采性,必須緊扣法條及司法解釋中,哪些證據(jù)是不能被采用的,哪些是需要補正之后才能采用的。你要說不構(gòu)成犯罪,必須對犯罪構(gòu)成要件作說明。最終落腳點必須是法條和司法解釋。對事實的論述,要扣住證據(jù)。要是最終落到刑事理論,基本上你是無法贏檢察官了,現(xiàn)實中,人家本來就是趟著就能贏的,更何況,也有人很認真的。至于辯護詞的架構(gòu)長短,這是另外一篇文章的話題了。越長的辯護詞,越需要提綱挈領(lǐng),文章長有長的好處,短有短的好處,但,有一個原則,就是能短不要長,長是沒辦法才長的。長了就得有提綱,標題,分類。讓人能看得下去,或者找到自己想要的部分。寫好辯護詞,庭審準備完成了一半。
行百里者半九十,問題來了。很多律師寫了書面意見之后,就在法庭上念書面意見,結(jié)果讓大家昏昏欲睡,我親眼見過好多人在法庭上睡覺,有法警,有陪審員,旁聽的不用說,還有律師睡著了,至今沒看到過檢察官睡著,因為人家是來監(jiān)督法庭的。有書面意見之后,最好是把書面意見口頭話,法庭畢竟就是口頭表達的好機會,如果念,就失去了這個優(yōu)勢。談戀愛時,形容的是甜言蜜語。說明天然話語比文字有感染力,當(dāng)面比電話或者錄像要有感染力,所謂見面三分緣。關(guān)鍵是,講話是可以雙向交流的,不管是目光,表情,都是可以看到、互動的。
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很不一樣。寫文章是需要長時間鍛煉,積累學(xué)習(xí)。但講話,基本上人人都能。但說人人都能講好,顯然也是不可能的。曾國藩相人說,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若要看條理,全在言語中。因為一個人的言語能力,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是天生的。這只是說,有少數(shù)人,語言能力天然很強,不需要鍛煉學(xué)習(xí),就能講好。有少數(shù)人,就喜歡沉默寡言,但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也有少數(shù)人,就是笨嘴拙舌。鐘馬田牧師認為,有些人就是不能講道的,講道的天賦完全來自天賦(上帝給的)。當(dāng)然,我認為,法庭畢竟不是講道,講道必須要講一個小時,法庭上,其實,你講三分鐘,能講到點子上,法官也很歡迎的,也一樣解決問題。我現(xiàn)在去看很多專家門診,基本上一分鐘都能把我打發(fā)了,病也能看好,同樣的道理。
不過,這里要注意形式和實質(zhì)的問題。因為律師提供的服務(wù),不光是要讓法官聽信,而且還得讓當(dāng)事人滿意,必須照顧到當(dāng)事人是外行這一點,人家付了不少律師費,你三句話講完,法庭聽懂了,當(dāng)事人沒懂,認為你不負責(zé)任。因此,法庭發(fā)言,當(dāng)事人在場的情況下,你如要講短,事先要溝通好。另外,雖然不是廢話,但稍稍講多一點,平衡法官和當(dāng)事人之間,還是有些必要的。但這種情況較少。另外,法庭發(fā)言時,要注意法官、檢察官的表情,也要看到旁聽人員的表情。多年前,我曾對我一位好友說,你發(fā)言也得看看下面旁聽的表情,他發(fā)微博批評我,說我太民粹,或者類似的意思。一般來說,法官是否認真在聽最重要,有的檢察官喜歡笑,你可以不受打擾。但如果你看到旁聽的睡著了,或者都不在聽,一定要警醒了。法庭的設(shè)置,其實和戲臺、劇場設(shè)置差不多,“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看”。不管你如何表達,在能看見觀眾的情況下,他們有時也是鏡子。
好的演員,渾身都是戲。但律師不能太像演員,有的律師嗓音好,有的律師很甜美,這未必是壞事,也未必是好事,因為會分散注意力,因為你不知道法官盯著你看,是不是因為你太帥了。顯然我這種中年脫頂男,完全擺脫了這種顧慮。法庭上核心是清晰。你得讓人聽懂。這里就會有一些情況,就是舉例,表情。舉例往往會吸引人,但也會有點偏差。在沉悶的法庭,一個恰當(dāng)?shù)谋扔?,能打破僵局,但也不要讓法庭雙方糾纏于例子是否恰當(dāng),例子只是一個甜點,不是主菜。還有就是太抒情了,有一次,成都某案,法庭上某人繪聲繪色地讀筆錄,當(dāng)事人譏諷說,以為是電臺播音員來了。如何能講清晰簡約,例證恰當(dāng),核心是你對案子吃得透,深入淺出。另外,最核心的競爭力是無法教的。一般來說,你的人生經(jīng)歷體悟如何,你的法庭上的感染力也如何。當(dāng)然,也有例外。
另外,幽默和段子,一般來說,盡量不用,但法庭過于沉悶,有時條件具備,也是可以說一下的。但有時會適得其反。有一次,我的搭檔在認為檢察官不知道現(xiàn)在富人的生活時,引用了一句,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嚴重刺激了檢察官。我庭后也對他提出了批評建議??傮w而言,法庭上,嚴肅勝于幽默。
最后,關(guān)于法庭上的態(tài)度,我2011年之后做刑事案件,一開始,我是把檢察官當(dāng)對手,不把對方駁倒了,絕不罷休,最好把對方氣死。后來我發(fā)現(xiàn),檢察官實在是很關(guān)鍵,連法官都很忌憚,另外,這種方式很不好。所以,后來,我是越來越把檢察官當(dāng)做合作伙伴、同事、朋友,我們說話盡量溫和,勸勉,溝通,交流,法庭上盡量不要有火藥味,(當(dāng)然也會有例外),最終的目的,是說服,而不是駁倒。畢竟,檢察官是人,平和更容易溝通,另外,檢察官也是官,法官也是官。目前的體制下,誰說了算,我也不知道,總之,多些敬畏,但不要諂媚。有的律師動輒表揚法官檢察官,也是令人受不了。尊重不是來自自降身份,或取悅對方,而是自己的工作扎實,就事論事,尊重對手。
我寫這篇文字,除了最近的開庭,還有就是又讀了一遍鐘馬田牧師的書,《講道和講道的人》,感觸良多。我覺得他的書,對律師準備法庭,乃至如何做好一個律師而言,非常有借鑒意義。你想人家每周都要準備二場講道,而且講幾十年,不但要講,而且還要牧養(yǎng)一眾罪人中的罪魁,這里面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不計其數(shù),我是很推薦律師們?nèi)タ纯催@本書。當(dāng)然,如果你看了這書,能認識道路真理生命,更是好事。因為,“又因你們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哥林多前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