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罵的5大永久性傷害,看完你還敢吼孩子嗎?
在育兒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到不吼孩子,真的很難。 但每次吼完孩子,自己又陷入自責:“孩子還這么小,我究竟在干什么!” 相信每個父母都深知,吼罵對孩子的成長非但沒有幫助,還可能造成
不良
的后果。
哈佛大學精神病學科一項長達11年的研究表明:
長期被父母吼罵的孩子,腦組織體積會減少,負責記憶力,專注力,情緒管理,思考決策的區(qū)域會萎縮。 進而降低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上課走神、寫作業(yè)發(fā)呆,容易被外界干擾、記憶力下降等現(xiàn)象。 父母長時間的吼罵,會讓孩子變得
膽小,處處小心謹慎
。 因為有過不愉快的經(jīng)歷,碰到喜歡的、新鮮的東西,這類孩子會首先觀察父母的表情神態(tài),
得不到肯定
的表情神態(tài)之前,孩子不敢有任何主動的探索、學習行為。
Part.1/?吼罵對孩子的5大傷害
這種吼叫式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呢?
1. 自卑敏感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但父母長期的吼罵,會否定孩子的行為思想。 對于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來說,吼罵無異于是一種
語言禁錮
,處于長期吼罵中的孩子,會變得膽小,做事縮手縮腳,不敢表達自我,最終演變成
自卑敏感,生怕得罪
別人的性格。
2. 暴力蠻橫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在語言暴力中長大的孩子,心理會扭曲叛逆,遇到問題就會像父母一樣用
吼叫、暴力
等手段來處理,性格也變得
暴戾蠻橫
。
根據(jù)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8年的報告顯示:
成長階段遭受監(jiān)護人打罵,吼叫的孩子,性格會自卑的幾率占
79.25%
,而他們的犯罪比率高達
42.59%
。
3.青春期叛逆
不少家長疑惑,自己小孩小時候明明很聽話,怎么到青春期就跟變了個人似的?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過早在嚴厲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叛逆行為會更嚴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與教育方式密切相關(guān),強制型教養(yǎng)方式更容易催生叛逆心理。
4.安全感喪失
1-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階段,吼罵會讓孩子在面
對自己的父母時感到害怕,無法獲得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也很難從別的地方感受到安全感。
5.增加抑郁風險
上文提到,吼罵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沒有
安全感、自卑
,而這兩種心理狀態(tài),都是
抑郁癥
的重要誘發(fā)因素。 從社會心理學方面,吼罵式的教育容易給孩子帶來
緊張感和壓迫感
,這種長時間的負面情緒同樣會增加孩子的
抑郁風險
。
Part.2/?如何不吼不叫的管理孩子?
1.學會換位思考
很多家長可能認為,孩子不聽話罵兩句很正常,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未必如此。 如果父母們能夠?qū)W會
換位思考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盡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將負面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多鼓勵和贊美小孩,
摒棄掉“爸媽是愛你才罵你”的思想
,這樣更容易養(yǎng)出一個幸福健康的小孩。
2.尊重和理解孩子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父母沒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小孩身上。 很多時候并不是小孩無理取鬧,只不過是因為立場不同所以才會引發(fā)矛盾,父母應該盡量學著去
尊重和理解孩子。
3.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父母經(jīng)常大聲吼罵的話,孩子也會
沒有耐心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
情緒穩(wěn)定
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大人只有在情緒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才有耐心去傾聽孩子的解釋,保持足夠的理智去開導孩子。 一顆遭受苦難的種子,開不出幸福的花朵,越是被精心呵護的幼苗,越是會健康茁壯的成長。 同樣,
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越溫柔,他們就越能成長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