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溝

? ? ? “現(xiàn)在的孩子,太懶,目無尊長,只愛玩手機,使喚半天也不動,跟我們年輕時沒法比”,鄰座的兩位老人邊吃邊聊著,把年輕人狠狠的批判一通,體無完膚,想必真的氣憤,估計自家的孩子忤逆了他們,而心生憤怒,把年輕人都捎帶上一起批評了才解心頭火。
? ? ? ?這并非特例,相似的評價很多,“如今的孩子如何如何”,這是老人常掛嘴邊的一句口頭禪,在他們眼中,我們是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好吃懶做,簡直一無是處;即使年輕人也如此,70后瞧不上80后,80后瞧不上90后,00后,非常有趣,一代接一代,批判未曾間斷過。果真如負面評論所述,如此不堪嗎?事實可以說明一切,社會沒有倒退,依然保持著高速前進,尤其自互聯(lián)網(wǎng)誕生以來,人才輩出,80后有扎克伯格,90后有埃文.斯皮格爾,而前者是今年哈佛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畢業(yè)典禮致辭者。
? ? ? ?為什么相同情況一直上演著?道理很簡單,也有點戲劇性,老年人擁有的只有過去,年輕人擁有的只有未來,這落差導致羨慕之心,再生狹隘之心,最終爆發(fā)出這些偏激的言論。有的老人估計今生有太多遺憾,于是把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全押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太渴望孩子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而期望甚高。這樣的想法太過自私,你的人生別人無法彌補,因為喜歡所以選擇孩子,如果把孩子當自身的替代品,從出生就背負沉重的、他的年代所不能理解的負擔,我想如果孩子能預知,他會選擇拒絕來到人世的。如果愛,那就放手,尊重他人的人生。不僅老人,我們年輕人也一樣,我也曾粗魯?shù)谋澈笤u價初入社會的畢業(yè)生,“他們真懶散,工作缺乏積極性”,說出口即后悔,未必如此吧?其實眼睛所見皆心中所想,我明白,這是嫉妒心理在作祟,負面言論是嫉妒的另一種表現(xiàn),他們有著你的過去,你也曾這樣陽光朝氣,初生牛犢,只是被生活折磨的失去了從前的銳氣和張揚,把目前的不盡如人意轉(zhuǎn)嫁他人,羨慕罷了。
? ? ?? 借鑒他人的現(xiàn)在審視你的將來。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要停止追逐的腳步,活出每個階段應有的精彩,讓年齡變成最寶貴的財富。這樣才不會渴望回到青蔥歲月,重新選擇那條未走的路;享受以及過好當下每一天,避免以后的我們活在悔恨與不滿中,變成一個吹毛求疵、面目可憎的長者。西方盛行的說法,“優(yōu)雅地老去(growing old gracefully)”?。期望每個人都可以像韓寒一樣霸氣的說:“真要回到那時候,也只是yesterday once more,再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