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軍第一款成功的火焰噴射器,1915年誕生的【希爾特No.3】
? ?1914年10月,德軍火焰噴射器在阿爾貢森林首次參戰(zhàn),除了給法軍造成不小的恐慌外,沒有什么影響。但法軍統(tǒng)帥部認為必須對德國人進行反制,于是高層命令巴黎消防隊對同類型設備進行研究,對易燃易爆物品和火焰的熟知是選擇消防隊的法國陸軍上尉【維克多.希爾特】被任命為部門總負責人。
? ?1915年春,希爾特上尉帶領【消防員們】制造了2款較大型的噴火器,其用途是近距離打擊敵軍塹壕&抵御敵軍步兵來犯,但這些裝置實在太過笨重,并不方便部署和操作。法軍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可以由士兵輕松背負、能夠有效跟隨部隊清除德軍戰(zhàn)壕&堡壘的【Lance-Flammes】。
? ?轉變思想的巴黎部門很快就在1915年7月推出了全新的火焰噴射器:【希爾特No.3】。這是法國第一款真正的便攜式噴火設備。

? ?希爾特No.3火焰噴射器的主體是一個高0.58米、直徑0.18米的鋼制圓柱形燃料罐,其右側有1個可以容納180克二氧化碳的壓縮氣體罐,負責為燃料提供推進力,讓其噴灑出去。罐體在裝滿15.9升燃料的情況下重23.13千克。
? ?一般情況下,該型噴火器會組成3人戰(zhàn)斗小組。其中第一人負責背負裝置&手持噴槍縱火、第二人負責操作出油管末端的釋放閥,這個閥門控制著燃料的釋出、第三人負責使用【勒貝爾步槍】掩護小組,并使用手榴彈打擊被火焰焚燒過的區(qū)域。該武器的燃料在壓縮氣體的推動下可以噴出15米的距離,而噴槍口的鋁熱點火器可以靠譜的點燃油料。

? ?1915年-1916年,法軍在西線同德軍的交戰(zhàn)中多次使用了【希爾特No.3火焰噴射器】,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該武器留下的實戰(zhàn)資料,本人沒有找到一絲一毫,而同期德軍噴火器卻是大出風頭?;蛟S是因為德軍對噴火器的重視遠高于法軍。
? ?此外,【希爾特No.3】作為法國首款真正的便攜式噴火器,在造價和戰(zhàn)場機動性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這不能掩蓋它的缺陷。該武器的燃料控制閥只能釋放燃料而不能中斷燃料的流出,再加上早期點火器只能使用一次,所以該噴火器一旦點火就只能將燃料一次性消耗完,無法和同期德軍噴火器一樣實現(xiàn)多次噴射;另外,區(qū)區(qū)15米的噴射距離即使在一戰(zhàn)時期也非常弱小,要知道,同時期的德軍便攜式噴火器都有著20-25米的射程。毫無疑問,【希爾特No.3火焰噴射器】的實戰(zhàn)效能并不可靠。

? ?1917年1月,巴黎部門對【希爾特No.3】進行改進,最終推出了【希爾特No.3 bis火焰噴射器】。這是法軍第一種成功的便攜式噴火器。
? ?希爾特No.3 bis火焰噴射器的燃料罐尺寸沒什么變動,高0.55米、直徑0.2米,但壓縮氣體罐卻變的更高,安裝位置也移到了燃料罐左側。但是,該噴火器的燃料容量有下滑,只有15.14升,而戰(zhàn)斗全重卻增加到了29.94千克。

? ?雖然重量有明顯增加,但希爾特No.3 bis依然是成功的改進型號。技術人員效仿德軍噴火器,在其噴槍末端安裝了節(jié)流閥,這樣就可以讓操作手隨意控制油料釋出,實現(xiàn)多次噴射。此外,雖然燃料容量有所下滑,但【希爾特No.3 bis】的最大持續(xù)噴射時間依然有10秒鐘,射程還增加到了20米。

? ?【希爾特No.3 bis火焰噴射器】的成功標志著法國在噴火器研發(fā)領域已經(jīng)追上了德國人的步伐,該武器也憑借不錯的戰(zhàn)斗性能逐步取代此前3種型號,成為了法軍主力攻堅武器之一。后來法國人又以該型噴火器為基礎研發(fā)了兩款更輕巧的型號,但希爾特No.3 bis依然被繼續(xù)使用,直到1918年戰(zhàn)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