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嚀”——陰陽兩軍的對話
閑話休提,這一次我們來聊聊古代陰兵過境,也叫陰兵借道。
陰兵,顧名思義這是來自陰間地府的軍隊。民間傳說中又叫鬼兵、冥兵。每次人間有大戰(zhàn)發(fā)生,或者大災難降臨必有陰兵借道陽間。
歷史上也有很多關于陰兵借道的記載,比如唐朝李復言就著有《續(xù)玄怪錄》一書,就記載有《辛平公上仙》的故事。相傳黃巢起義、嘉定三屠等等發(fā)生之前都傳有陰兵借道之事。甚至唐山和汶川國難之前都有人傳言發(fā)生過此類事件(傳言而已,諸位莫言認真)。
那么“陰兵”到底是什么?而借道人間又是為何?
為了弄明白這些問題,九月問過很多人,也查過資料。
根據(jù)傳聞而言,“陰兵”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就是地府“在編人員”,即是地府受任于地府的軍隊。他們的出現(xiàn)往往伴隨著死亡,因為他們的職責就是收伏游蕩于人間的亡魂,帶他們前往地府輪回轉世。
而第二種,便是那些古代戰(zhàn)敗路隊或死于戰(zhàn)場的將士亡魂。他們胸中有些巨大的怨氣,這怨氣死而不消。便成為了所謂的陰兵。屈原就有“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的話。而這種陰兵他們出現(xiàn)的目的可能是為了打完那場戰(zhàn)爭。亦或者僅僅是為了回家,回家看看妻兒老小。

陰兵的情況,我們也了解了個大概?;氐綐祟}所說,當陽間的軍隊與陰兵相遇會怎么樣呢?帶著這個問題,九月又查到了一些端倪。
古代行軍對時辰要求比較苛刻。有“陰走三,陽走四。一聲雞哭分生死”的說法(當然這句話也可能是后人整編強加的)。
再彪悍的軍隊,他行軍也得安排好時辰,要么過了四更天出發(fā),要么算準了三更天休息,三更四更交替之時最是邪性,古代軍隊絕不敢此時行軍(這話說的有點武斷,不過為了襯托故事,只能這樣啦。)。
如果上面死命令,必須出發(fā)又該如何呢?
原來,如若行軍,隊伍領頭兵必須在出發(fā)前準備好一只雄雞,雞頭用布袋套上,使其不見三光。到了三更四更交替的時候,若遇大霧彌漫或者未見其人卻聞人喊馬嘶,軍隊仍舊行軍。領頭兵則用手擰斷雞頭。此時不可使其出血,也仍需避讓三光,更不能讓它打鳴。公雞有烈性,脖子斷之時不會立刻死去。想喊,喉管斷了喊不出來,會發(fā)出咯咯的悶聲,這便是雞嚀。
這“雞嚀”便是通知陰兵,各為其主。具是上位者指令,且不要相互為難吧。
好了,故事就到這里。
小伙伴們?nèi)绻惺裁雌媛劰适抡堅谠u論區(qū)留言跟九月和大家一起探討!也請大家點點關注!以后九月繼續(xù)跟大家分享更多的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