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37′15″只是開始 并不是終點
“堅持!馬上到終點了!”
最終李發(fā)坤以37′15″的成績在總隊2022年“火焰藍”兩項比武中取得了支隊負重八公里第一名。然而,他說:37′15″只是開始,并不是終點。

下面我們一起聽聽李發(fā)坤的比武講述:
在接到總隊比武通知后,我得知自己在比武的推薦人員名單中,感到非常興奮和緊張。興奮是因為在去年比武時,我就非常希望參加比武,去見識一下其他隊伍的比武尖子,去學一學他們的本領,但因為比武規(guī)定而遺憾不能參加,今年終于如愿以償。緊張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能力還有所欠缺,不足以應對此次的比武,心里十分忐忑。

緊接著我們就在支隊開始了備戰(zhàn)比武,繩索救援中一次次的訓練、系統(tǒng)制作、人員營救,一次次的學習、改進救援方案,水域救援中一次次的跳水、一次次的活鉺營救、一次次的翻舟自救,只為了找出其中的不足,再爭取快幾秒鐘,成績再高幾分。一個個揮汗如雨的日子,一次次勇往直前的奔跑,在和隊友共同備戰(zhàn)比武的日子里,看到隊友們滿頭大汗,回到宿舍都累癱在床上,讓我懂得了努力和拼搏的含義,不到比武最后一刻,不能放松一點。


團隊科目中,團結協(xié)力、緊密配合,我想這才是比武制勝的關鍵。在繩索救援中,所用的時間總是很長,我們通過學習、摸索和訓練,前后更換了四種救援方式,終于找到了適合我們的方法,人員配合也更加默契,救援過程更加安全高效。在水域救援中,通過一遍遍的訓練,尋找問題,更換位置,讓每個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讓整個救援過程更加的高效節(jié)時。


個人體能科目,最重要的是在平時訓練時體能的積累,其次是在比武中的心態(tài),才能讓自己平穩(wěn)的發(fā)揮。在比武中,很明顯得感覺到自己的器械水平比起別人要弱一些,做的數(shù)量比別人少,這就是在平時的積累不夠,要求也不高,只求數(shù)量,不管質量。所以在負重八公里中,我鼓足一口氣,想在自己的優(yōu)勢科目上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從而補一下在器械上落下的分數(shù)。?

雖然在此次比武中我們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但是通過此次比武,我認識到了和比武尖子之間存在的差距,知道了自己的短板弱項,在日后的訓練中可以積極的去彌補這些不足,爭取在明年的比武中脫穎而出,取得好的成績。

今年是他在森林消防奉獻的第二個年頭,在這兩年中,他付出了比別人多,流的汗也比別人多,他用實際行動和成績證明成功不僅是天賦,更是努力的付出與汗水的澆灌,最好的跑步狀態(tài)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