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后代的命運,取決于母親的這4個做法,影響一輩子

著名詩人喬治·赫伯特曾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家中的錢財再多,家底再豐厚,也比不上有一位好的母親。母親好,后三代興盛。母親不好,后三代直接就敗了。
無數(shù)男人,終其一生都想擁有一位賢惠的妻子,原因有三。首先,賢惠的妻子,可以幫他管理好家庭。其次,賢惠的妻子,懂得處理家庭的關(guān)系。
最重要的一點在于,賢惠的妻子,知道如何從自身做起,去教育孩子,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品性。上梁端正了,下梁自然就不會歪斜了。
父親跟孩子陪伴的時間,并沒有母親跟孩子陪伴的時間多。母親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巨大的影響。
子女后代的命運,取決于母親的這4個做法,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一、子女后代的命運,要看母親的格局。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散步,遇到了一個正在乞討的乞丐。乞丐可憐兮兮地坐在一塊破布上,特別凄慘。
身旁的一位母親,跟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這乞丐多慘啊。如果你以后不讀書,考試不及格,那你會比這乞丐更慘?!?/p>
這位母親并沒有用這一套說辭,只問了孩子一個問題:“你可憐這些窮苦的人嗎?”
孩子回應(yīng):“他們很可憐,我想幫助他們,但無能為力?!?/p>
母親這么說道:“真正厲害的人,一定是心懷天下,心懷人間的人。如果你想幫助他們,那你要從今天開始,好好學(xué)習(xí),鍛煉自身,未來才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p>
據(jù)說,這孩子長大后,為官一方,幫助了不少人。什么是格局?啟迪孩子,讓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才是真正的格局,而不是貶低他人,抬高自己。

二、子女后代的命運,要看母親的修養(yǎng)。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準(zhǔn)確點來說,母親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母親是什么樣的人,孩子就是什么樣的人。
對此,李玫瑾教授說過:母親的性格、品質(zhì)和習(xí)慣,會讓孩子本能地跟隨,最后刻入身體,影響一生。
母親的性格比較偏激,還特別暴躁,不懂得寬容別人,那孩子也會是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的人。母親的一舉一動,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反之,母親的性格溫和,還懂得教育孩子,寬以容人,那孩子就能塑造良好的三觀,品性也不會壞到哪里去。好孩子,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母親用心培養(yǎng)出來的。
現(xiàn)在有不少父母,認(rèn)為孩子到了學(xué)校讀書,父母就不用教育孩子了。這種把“家庭教育責(zé)任”推給學(xué)校的行為,那是有問題的。
學(xué)校的老師,最多只能教會孩子如何讀書寫字。真正的修養(yǎng)和品德,還需要母親來細心教導(dǎo)。孩子的未來,必然有母親的身影在里頭。

三、子女后代的命運,要看母親的毅力。
俗話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p>
還未生育孩子,那女孩們就會依賴父母,或者依賴丈夫。等有了孩子,她們就會變得堅強起來,不僅護著孩子,還給孩子指明方向。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出生在一個落魄的官吏家庭當(dāng)中,父親在他4歲那年就去世了,只有母親鄭氏,帶著他東奔西走,艱難度日。
鄭氏雖然只是一個弱女子,但她很堅強,早上幫別人做工,晚上回家操持家務(wù),還教年幼的歐陽修讀書寫字,有空了,就給他講父親生前,為官一方,正直清廉的事。
在鄭氏的教育下,歐陽修不僅在詩詞歌賦上很有成就,也做成了一定的事業(yè)。更重要的是,歐陽修此人性情正直、溫潤,如清輝的明月,照耀古今。
母親是個有毅力,有遠見的人,那孩子就會走正路。只要路走對了,不偏不倚了,那孩子的未來,就繁花似錦了。

四、子女后代的命運,要看母親的自知之明。
世人最缺乏的,就是自知之明。以至于,不少父母和孩子都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自己小學(xué)畢業(yè),卻希望孩子考上清北。自己賺不到錢,卻希望孩子大富大貴。自己能力不行,卻怪孩子平庸至極。
這般做法,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和憎惡。身為家長,我們要對自己有自知之明,也要對孩子有自知之明,沒必要奢求太多,攀比太多。
別人家的孩子擅長畫畫,那是別人的事,跟我們無關(guān)。自己家的孩子擅長數(shù)學(xué),那就大力挖掘孩子的數(shù)學(xué)天賦。當(dāng)然,凡事盡力就好。
可如果孩子啥天賦都一般呢?那就教孩子做一個“盡力做事,問心無愧”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積極、樂觀、不平庸的自己。
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孩子的平凡,鼓勵孩子簡簡單單,平平安安過一生,就足夠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