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作詞作曲——作曲篇10:段落的起始與終止
我的觀點是,一首歌里,副歌是最值得花時間的地方,所以下面只討論副歌。
其他段落的原理是一樣的。

(1)起始
副歌的起始位置有三種:先現音,重拍,弱起。
·先現音

我在圖里用紅色箭頭標出的地方,第一個音在重拍的前面,這種叫先現音。
由于主旋律提前開始唱,進入副歌后,聽眾的注意力會被牢牢的吸引在人聲上,人聲相對于伴奏會比較靠前。
先現音的口吻像是在呼喚。
副歌很喜歡先現音,絕大多數的歌曲的副歌開頭都是先現音。
·重拍

圖中紅色箭頭標出的地方,第一個音踩在重拍上,這種是重拍起。
由于人聲和重拍一起出,這會使得第一拍重拍顯得非?!爸亍?。(因為剛進副歌的第一下,伴奏會突然爆發(fā),疊加突然出現的人聲,這第一拍就會特別重)
重拍起的口吻像是在吶喊。
副歌是重拍起的歌也不少。
舉兩組例子供大家對比,感受一下先現音和重拍起的區(qū)別。
《海闊天空》是先現音,《光輝歲月》是重拍起。
《水敘湖風》是先現音,《萬疆》是重拍起。
·弱起

圖中紅色箭頭標出的地方,主旋律的第一個音在重拍的后面,這種叫弱起。
不同于前兩種,弱起在重拍上是放空的,相當于是在反拍起。弱起的口吻比較溫柔。
弱起的旋律,力度會比前兩種輕很多,因此往往出現在主歌而不是副歌。主歌用弱起的有一大堆,而在副歌用弱起的歌,屈指可數。我只能找到兩首。
例子:《Snow halation》、《安靜》

(2)終止
副歌除了用“主音C+主和弦C”作為結束以外,還有很多奇怪的終止方式,比如用“主音C+屬和弦G”結尾,把C和弦留到下一段間/尾奏的第一小節(jié);也可以把C和弦換成A和弦或者bB和弦(G的升三度)。
下面只考慮C+C和弦這種常規(guī)方法。
如果不知道C+C和弦的終止是什么,可以看這篇。

和前面的起始一樣,按照結束音與C和弦重拍的位置關系,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先現

這里說明一下,與流行歌不同,古風歌的主音是A。主音C的古風歌很少。
所以古風的作曲結尾是A音+A和弦,像圖里這樣。
圖中旋律的結束音在A和弦的前面,叫做先現。
·重拍

重拍指的是,旋律的結束音踩在重拍上。
·滯后

旋律的結束音在重拍的后面。
因為寫到結尾時,前面的旋律已經寫好了。所以這個點要配合副歌整體的感覺來做選擇。
如果前面寫了很多反拍音,那么結尾音寫先現/滯后比較好。
如果前面主要是正拍音,那么結尾就考慮寫正拍。

這一篇的重點在起始。
寫作曲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第一句。第一句寫出來,后面的旋律全都會受到它的引導。
而寫第一句,又要從起始開始寫。是從重拍開始,還是先現音,這是要做出選擇的。包括使用三音五音,還是七音九音,這些我是會用理論去進行指導。后面幾句更多的是靠感覺。
至于結束句,也是跟著感覺走就好了,不用想太多。
在整段副歌基本寫完的情況下,結束音是先現還是踩重拍,其實已經呼之欲出了,根本不需要用理論去分析。
如果全靠理論去作曲,給自己立了過多的“規(guī)矩”,那將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