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偉主任:我如何打造博士數(shù)量最多的科室


“醫(yī)療,最終靠的還是人的大腦思維!”

知乎有一個熱帖:“大學學了不喜歡的專業(yè)是怎樣的體驗?”
一位題主的切身體會成為高贊答案。
她說經(jīng)過抗爭,她最終苦悶的接受了這個結果,從此郁郁不得志,她說,“大概終于被馴服了”。

悲觀者永遠正確,樂觀者永遠前行。
與這位題主不同的選擇,現(xiàn)任西安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整形燒傷與醫(yī)學美容科主任的張偉,卻用自己的默默耕耘,告知年輕人,出身塵埃不可怕,一時失意也不可怕,只要不墜青云志,一定能織就出一幅絢麗多彩的人生水墨畫。
懵懵懂懂從了醫(yī)
張偉主任是七零后,他年輕時并未把“醫(yī)學”認定為自己的人生第一選項。
在他看來,當時的自己還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懵懵懂懂中選擇了“醫(yī)學”。
父親那輩人“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一直影響著他,這成為他“不拋棄、不放棄”的最主要動力。

身為基層工人的父親,一直是張偉主任的榜樣,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不辭辛勞地養(yǎng)活著一家人。
他清楚地記著,上世紀80年代,爸爸的工資只有40多塊錢;進入90年代,每個月工資也還未超過200塊錢。
社會沒有消磨父親的棱角,他用自己的堅守守護著自己的夢想。他在單位辛勤付出,回到家無縫銜接為好父親。

在張偉主任的記憶中,爸爸雖然工作辛苦,卻對兒女要求嚴格,“他不僅自己干凈整潔,干練細致,也會同樣的標準來要求我們。如果我們做錯事,脾氣火爆的他還會揍我們?!?/p>
同時,爸爸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下班回家后,總是會買一些水果、零食犒勞家人,溫暖家人。

爸爸這種對自己要求極高、做人做事又極其細致的性格,都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張偉,并伴隨了他一生。
搞科研拼勤奮
現(xiàn)在,提起來張偉主任,大部分人都會把他和“巨乳縮小”畫等號。

“巨乳不單單是美觀的問題,巨乳是病,巨乳癥是一種病癥?!?/p>
許多網(wǎng)友經(jīng)常開玩笑地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同時很多人感覺這類患者似乎過于“矯情”。

張偉主任反駁說,我通常會提議他們把兩袋鹽帶到胸前,讓他們?nèi)ジ惺堋?/p>
“你走路都不方便,更別說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啦!”
不過,大家并不知道的是,張偉主任的科研一直在關注脂肪干細胞領域。

“之前,我曾經(jīng)想過科研的轉化,投資人找好了,甚至公司名、股權分配這些都安排過了,然而,疫情來了,這一切都停滯啦。”
雖然產(chǎn)業(yè)化受阻,然而關于脂肪干細胞、外泌體材料的基礎科研,他一直未停歇。
眾所周知,外泌體是指包含了復雜 RNA 和蛋白質的小膜泡 ,現(xiàn)今,其特指直徑在40-100nm的盤狀囊泡。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tài)下均可分泌外泌體。

張偉主任有他堅持的理由,“這個囊泡裝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就像一輛大卡車,又像一個快遞員,他從工廠(也即靶向目標的器官)拿到身體需要的東西,再和受體結合,達到治療和修復的作用。干細胞能大量提取和量產(chǎn),囊泡是可以多次利用,同時可以定點投放,不會栓塞血管,攜帶的抗原抗體不會導致免疫反應,還能預防干細胞的風險,所以比較有前景?!?/p>
為此,近十年時間里,他一直在默默專注著這方面的基礎科研,始終沒有轉移。
“基礎研究非??菰?,又同時需要蘋果砸中牛頓的運氣,所以,我得時時刻刻準備著?!?/p>

博士最多的科室
性格平和、待人溫柔的張偉,絕不像一個管著十幾位醫(yī)生的科室主任。歷史卻將他推到了現(xiàn)在的位置。
時光回到2010年,當時的他,來到醫(yī)院之后,發(fā)現(xiàn)這里雖然有著所謂的“醫(yī)學美容科”,卻沒有太多的技術能力。

據(jù)介紹,2000年初,在國家號召之下,醫(yī)院成立了“醫(yī)學美容科”,并購買了一些激光設備,主要開展除毛、胎記、紋身等基礎治療。
“我來了之后,才開始真正開展一些眼、鼻等部位的、真正的整形美容手術。”
沒有手術量,自己就放低身價去找;沒有條件,就去求助于別的科室。

整形美容外科一直是一門與其他外科界線不太清晰的領域,與其他外科有很大的雷同。
“我們當時也沒有什么病區(qū),就去找普外科、五官科幫忙?!睆垈ブ魅胃袊@道,“反正這十多年,都是靠別人支持過來的?!?/p>
不僅如此,為了科室發(fā)展,天生并不擅長社交的他,還積極地去游說院領導,得到醫(yī)院領導層的關注。
他“笨拙”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如今,已經(jīng)成為西安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比較重要的科室之一,人才隊伍也頗為龐大。
他自豪地說:“現(xiàn)如今,我們已經(jīng)是醫(yī)院博士學位數(shù)量最多的科室,放在整個西北地區(qū),我們的實力都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