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和“四郎”定情前的2次見面,全都彌漫著愛情的”酸臭味兒“
《甄嬛傳》原著小說里,甄嬛和“四郎”定情前的2次見面,全都彌漫著愛情的“酸臭味兒”。
甄嬛入宮后,為了避開鋒芒,在新晉妃嬪里,沒有第一個侍寢,她謊稱自己受了驚嚇生病了,還找溫實初開了方子,每天服藥,用以延緩病情的好轉(zhuǎn)。
但甄嬛畢竟才是15歲的小姑娘,玩兒心很重,當(dāng)御花園里群芳爭艷的時候,她按捺不住了,就讓小允子幫她扎了秋千。
這天她正在秋千上玩耍,看見一樹盛開的杏花,粉嫩得可愛,不由想起前人的詩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忙令侍女流朱幫她去拿蕭,正當(dāng)她忘乎所以地蕩秋千時,她發(fā)現(xiàn)身后多了一個陰影。
她嚇了一跳,急忙回頭,卻看見一個面容清俊的年輕男子,站在她身后,她并不知道這就是“四郎”,聽信了“四郎”哄騙她的話,他說他是“清河王”。
原著小說里的“四郎”只有25歲,他13歲的時候就大婚了,有過兩任皇后,卻只經(jīng)歷過了一次洞房花燭夜。
秋千上的甄嬛,對此知之甚少,她知道他是“清河王”后,有些拘謹(jǐn),報上自己的名號后,“清河王”愣了一下,知道她是抱病的莞貴人后,還關(guān)心地問她,“身體可大好了?”甄嬛和他閑聊了幾句,就想離開,恰在此時,流朱拿來了蕭,“清河王”讓甄嬛吹上一曲,甄嬛愉快地答應(yīng)了。
一曲吹畢,“清河王”愣了一下神,他說,自從純元皇后去世后,再也沒有人的蕭聲能打動他了,甄嬛聽到“純元皇后”這幾個字,有點吃驚,急忙說自己比不上純元皇后,之后兩個人各自回宮,第一次的見面結(jié)束了。
第二次見面,是隔了一日后,甄嬛又去了秋千那,正當(dāng)她百無聊賴地蕩秋千時,突然有人推了她一把。
她以為是流朱,興奮地喊著:“流朱,你竟在我背后使壞,再推高一點,再高一點!”后來她發(fā)現(xiàn),推秋千的人并不是流朱,而是“清河王”,不禁大驚失色,差一點從秋千上掉下來。
“清河王”于是勸她說,要是害怕就下來吧,但甄嬛卻不服輸,只一個勁兒地嚷著:“王爺只管推秋千,我不怕!”
可是甄嬛運氣不好,一朵落花撞進(jìn)了她的眼睛里,驚慌中她手勁兒一松,竟然從秋千上掉了下來。
只是當(dāng)她睜開眼睛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跌落到了“清河王”的懷里,他的眼睛烏黑溫潤,含著淺笑,滿目柔情。甄嬛在他的瞳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視線遲遲不能移開。
那一次,“四郎”特意拿來了蕭,又讓甄嬛吹了一曲,歡快的蕭聲結(jié)束,他們許下了第三次相約的諾言。
每次看到小說中甄嬛與“四郎”定情前的這兩次相約,都不由心生感慨,他們在御花園中相遇的情景,像一副流動的風(fēng)景畫,那里面有嫩綠的枝葉,粉粉的杏花,還有靈動的秋千,如花的笑靨,當(dāng)然還有情竇初開的羞澀與兩情相悅的喜悅。
那時沒有勾心斗角,沒有“菀菀類卿”,只有兩顆慢慢靠近的充滿著愛意的心。
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切都是美好的,世家出身的甄嬛只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她把“四郎”看做自己未來的夫君,渴望與他白頭偕老,只可惜“四郎”作為君王,只能“雨露均沾”,他永遠(yuǎn)都不可能做甄嬛的“一心人”。
甄嬛與“四郎”,一個渴盼“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忠貞與堅定,一個向往“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的熱烈與喧囂,真是讓人無限唏噓,心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