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最喜歡的15種春日野菜,你認得幾個?
春天來了,漫山遍野的野菜
也是春天最好的味道
各種野菜悄悄走進菜市場
沒有人能抵御這份碧綠清鮮的誘惑

小時候可以上山采野菜,還認得一些
現(xiàn)在在城市生活,越來越少見到
野菜也一躍變成奢侈品
在商超軟件里賣得比普通的菜品更貴

作為福建人,這十五種當季野菜
你認識幾個?
Ⅰ
芥菜

薺菜可以說是最常見的,又名地菜。是被人們吃得最多的,同時也是人們公認的最好吃的一種野菜了。

薺菜最經(jīng)典、最好吃的吃法,就是剁碎了和肉末一起來包薺菜餃子或者包子。
Ⅱ
蕨菜
被稱為“山菜之王”。小時候通常在三、四月份的時候上山去采,生蕨菜帶著杏仁的甘苦味,入口滑溜溜的。

將嫩莖采回家后,需要把頂上的蕨菜花去掉,把表面的白色絨毛給沖洗掉,焯水至軟,再在涼水中浸泡,這樣才能去除苦味。
Ⅲ
紫背天葵

俗名觀音菜,菊科,三七草屬宿根草本植物。
主要產(chǎn)于廣東、福建、臺灣、浙江等地。紫背菜,因其葉面呈綠色,略帶紫色,背面紫紅色而得名。可做炒菜,也可燉湯,還可以涼拌,素炒紫背天葵、紫背天葵大棗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Ⅳ
香椿

香椿菜被稱為“樹上的蔬菜”,是香椿樹上的嫩芽。
分為紅香椿和綠香椿,和雞蛋一起炒食,特別的美味可口。在上海菜市場里,被賣到90元一斤,還登上了熱搜。價格浮動也最為劇烈,時間越早越嫩,價格也高;到了后期,口感老了,價格也就“跳水”了。
Ⅴ
野蒜

野蒜又叫做小蒜頭,其實并不是蒜,而是一種蔥屬植物。
因為根部鼓脹似蒜頭,南京人叫它野蒜,學名叫薤白,是常見的一味中藥,氣味辛辣,不遜色大蒜。
Ⅵ
馬齒莧

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不論南方北方,隨便找個花園或者田間地頭都能采到。
個子不高,大部分都是趴在地上的,葉子小而圓,很好認。涼拌馬齒莧是一道春夏季非常爽口的,味道比較獨特的野菜。
Ⅶ
水芹菜
水芹菜又叫野芹菜,這種野菜吃得最多的地區(qū)是湖南,與這道菜最搭的另外一個食材是黃鱔。
Ⅷ
紫蘇
在古代的時候,紫蘇葉被當做茶飲,宋朝時,紫蘇茶曾被翰林醫(yī)官院稱為“湯飲第一”,長期服用能夠健胃。 現(xiàn)在,我們常用紫蘇來當作菜、湯的輔料。
紫蘇葉不僅能增添香味,還能解熱散寒。
Ⅸ
枸杞葉
春天多吃枸杞葉能補肝氣、益精明目。
廣東番禺很流行的豬雜粥,是以粥為底,豬雜邊涮邊吃,最后再下枸杞葉,這時的粥吃起來有肉類的香甜,又有枸杞葉的清香,十分“和味”。
Ⅹ
車前草
車前草也叫車前子,是一種普通野草,在山野路邊,到處有它們的蹤跡。
車前草的幼苗可食。4~5月間采幼嫩苗,沸水輕煮后,涼拌、蘸醬、炒食、做餡、做湯或和面蒸食。
Ⅺ
艾草
小小的艾葉,蘊含著純陽之力,能給我們帶來大大的能量,是體虛的朋友溫補元陽很好的選擇,也是女性朋友祛寒除濕、理氣暖宮的“婦科圣手”。
可以用來煮雞蛋給產(chǎn)婦吃。
Ⅻ
鼠曲草
又叫清明菜佛耳草、黃花曲草、棉花菜,長在田野和坡地,長三四寸。
摸起來軟綿綿的,葉子上有一層白茅覆蓋,莖節(jié)較短,小小的黃色花朵顯得特別可愛。是用來制作清明粿的一種綠色野菜。
ⅰ
益母草
對女性朋友很友好的一種植物。在來月經(jīng)或者生產(chǎn)完之后,都可以使用這種植物來煮雞蛋吃。
ⅱ
菊花腦
一種野菊花的嫩尖。新鮮的菊花腦,往沸水里汆燙一下,鍋里再打上幾個鴨蛋,綠茵茵的清湯,浮著如紗一般的蛋液。
入口那淡淡的草藥味,穩(wěn)住了整個春天的基調(diào),是福建人割舍不了的味道。
ⅲ
苜蓿
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會有人拿來做菜吃,但多用作為牛羊馬等的飼料。
//

這個季節(jié)的野菜,是一年中獨有的美味
在春天吃新鮮野菜
取天地生發(fā)之氣,順應時令之余
在大魚大肉的冬季之后,正好刮刮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