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貴越好?M4/3、全畫幅、口袋相機怎么選
大家好鴨,我是佛系老司機。
玩攝影的兩年多,擁有三臺相機:一臺廉價的松下GX85無反相機,一臺新入手的索尼A7C全畫幅無反,還有一臺大疆的Pocket2口袋相機。接下來就聊聊我的使用心得,和它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未必貴的就適合你哦!

注:本文有不少知識點和心得,更適合新手閱讀。文章較長,歡迎收藏后閱讀。
松下GX85無反相機
它是我的第一臺無反相機。雖然它現(xiàn)在的配置已經(jīng)過時,但我日常使用還是很足夠的,而且M4/3系統(tǒng)的五軸防抖至今無人能敵,如果配上帶防抖的原廠鏡頭,能讓你拍出非常穩(wěn)定的視頻畫面。下面這個視頻是GX85關閉和開啟防抖,以及關閉防抖后上三軸穩(wěn)定器的效果對比:

GX85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功能非常全面,有些功能特別實用,比如可以在固定機位上自動實現(xiàn)搖拍運鏡效果,又如其他品牌很少見的“先拍后對焦”功能,所以至今我也舍不得賣掉它。
優(yōu)缺點:非常小巧,功能全面,防抖出色,直出色彩通透,尤其適合拍攝膠片風格或電影感的畫面。像素數(shù)、寬容度較低,視頻對焦很捉急。高感較差,不太適合夜間拍攝。全觸控屏幕亮度高,快捷菜單效率高。預算夠的話,可以加點錢上像素更高、操控更好的GX9,照片畫質(zhì)會有一定提升。
適合人群:新手小白、低預算用戶,以及長焦題材愛好者、對重量體積敏感的用戶。
松下14-140mm鏡頭
我的這顆是14-140mm二代,最新款是增加了三防的2.5代,等效28-280mm,各類題材都能拍,實用性極強,140mm時F8光圈的銳度也很不錯,是我使用率和出片率最高的一顆鏡頭。這款鏡頭作為GH5的套機鏡頭,所以視頻拍攝自然不差:鏡頭防抖很牛,視頻畫面銳利,直出色彩很好。
在我近兩年的使用中,少數(shù)情況下出現(xiàn)28mm拍建筑不夠廣的情況,大多數(shù)情況下無法拍到鳥的全身特寫(需要后期裁剪)。但與全畫幅長焦鏡頭的體積和重量相比,它實在是太小巧了,與GX85這樣的小機身搭配非常合適。

優(yōu)缺點:非常實用的“天涯鏡”焦段,整體畫質(zhì)銳度不錯,拍照對焦飛快,帶防抖開關。f3.5-5.6的光圈不算大,弱光環(huán)境快門速度上不來容易拍糊,或者ISO要調(diào)高產(chǎn)生過多噪點。廣角端等效28mm不適合手持自拍VLOG。鏡頭的防抖馬達(注意不是對焦馬達)聲音稍大,還有些雜音,關閉防抖后自動對焦很安靜。
適合人群:不想頻繁換鏡頭,旅拍和視頻愛好者。
索尼A7C無反相機
如果不是特別在意視頻對焦、陀螺儀防抖、側(cè)翻屏和“無軍艦頭”,其實比A7C性價比高的入門全畫幅相機還有很多,比如松下S5,或者今年618骨折價的尼康Z6。甚至大多數(shù)人其實完全可以考慮便攜性更好、更便宜的APS-C相機,比如索尼a6400或富士X-S10。

優(yōu)缺點:寬容度高、綜合性能均衡、對焦技術一流、電池續(xù)航給力。操控性和手感一般,屏幕顯示與原圖偏差很大,部分小細節(jié)做工欠佳。
適合人群:如果你把“便攜”放第一位,說真的,A7C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輕巧便攜,尤其是配上一顆高素質(zhì)鏡頭后。如果你把畫質(zhì)放第一位,那不如買同價位的像素更高的A7R3,不僅畫質(zhì)比A7C更好,多出來的像素還能帶來更大的二次創(chuàng)作空間。說實話,2400萬像素的入門全畫幅,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所以適合買A7C的人群,應該主要還是看重綜合性能的新手,或者比較看重視頻拍攝(側(cè)翻屏)的Vloger,以及索尼老用戶。
索尼FE 20mm F1.8 G鏡頭
當初選20mm焦段,一是想通過定焦鏡頭盡可能地提高畫質(zhì)。另外,正好缺少一枚超廣角鏡頭來拍攝大場景風光。具體到這款鏡頭,19cm最近對焦距離,方便我拍攝靜物的細節(jié)特寫。F1.8光圈夜景、人像也有得玩——控制好構(gòu)圖,超廣角也能拍出很帶感的人像。

A7C切換到“APS-C/Super35”模式后,秒變30mm人文鏡頭,如果擔心像素不夠,也可以在JPG模式下開啟最大2倍的“清晰影像變焦”功能(視頻拍攝幾乎無像素損失),秒變40mm人像鏡頭。特殊情況,還可以將二者疊加,60mm簡單拍個特寫也還行,而且光圈、景深都不變。

總之,“直出黨”作為日常掛機頭也挺合適,至少咱“起點”夠廣。不過,如果對大光圈要求不高,其實我覺得和新出的FE 24mm F2.8 G更適合新手,尺寸、重量簡直是為A7C量身定做的,價格也便宜不少。
優(yōu)缺點:光學素質(zhì)好,各光圈值下銳度都較高,對焦快且安靜,畸變控制不錯,功能按鍵實用。較暗環(huán)境大光圈時不容易對焦,會有拉風箱的情況。
適合人群:Vloger,風光、星空、建筑題材為主,并且對畫質(zhì)和畸變控制有一定要求的攝影愛好者。
DJI Pocket2
如果只是為了拍視頻,前面兩臺雖然都很不錯,但卻遠遠沒有Pocket2方便便攜。
體積小到你幾乎可以忽略它的存在。握持方式也比相機、手機順手得多。重點是,它的三軸穩(wěn)定云臺防抖效果非常強悍,比所有帶機身防抖功能的相機都強。我在拍攝時甚至無需看屏幕,無需在意手有沒有端平擺正,我走我的,它拍它的,回家一看,拍得就是又穩(wěn)又正。我用它拍了很多旅行的Vlog,出片率非常高。

二代比一代最強的其實是錄音功能的提升,我在海邊大風天拍的素材,不僅能過濾掉很大一部分風噪,竟然還能清晰收到人聲。另外,無需擔心電池問題,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電量不夠的問題,因為都是拍幾秒就關機,半天拍下來電量還有不少剩余。而且它也支持充電寶邊充邊拍。

優(yōu)缺點:超小身材輕松揣進口袋,完全沒有攜帶焦慮。極好的防抖效果,極低的視頻拍攝門檻。錄音功能非常贊。親測白天4K畫質(zhì)優(yōu)秀,夜景效果不比了全畫幅相機,但比iPhone11好一些。屏幕太小,作為構(gòu)圖是夠用的,也可以用手機屏幕作為監(jiān)視器來拍攝。小屏的問題是菜單操作不是很方便,尤其是手大的人。另外,我發(fā)現(xiàn)強光下近距離拍攝時物體時,物體表面可能出現(xiàn)過曝的情況,需要提前調(diào)整測光。拍照功能下,照片畫質(zhì)很一般。

適合人群:不想學習太多的攝影技術、也不想出門帶太多東西,就想隨時隨地隨手拍攝視頻記錄生活的人,選Pocket2準沒錯。預算不夠也完全可以考慮Pocket一代,畫質(zhì)區(qū)別不算大,主要是音質(zhì)上的區(qū)別。為什么不用手機?手機拍攝視頻必須端平、拿穩(wěn),還容易被各種消息打擾。因為可以更加輕松實現(xiàn)各種運動鏡頭,所以Pocket2比手機更容易拍出“大片”。

總結(jié)
按預算購買相機,我覺得并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對相機很不熟悉的新手。買適合自己需求的相機,才是王道。如果還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其實完全可以先拿起手機,走出去多拍拍,最好能認真學習一下攝影的基礎,這樣就會對自己的水平、拍照需求有更清晰的認識。說到底,相機終究是個工具,工具再好,卻用不好,拍不好,結(jié)局往往就是——相機吃灰,你心灰。

我是「佛系老司機」,原汽車行業(yè)從業(yè)者。對用車、攝影、家居數(shù)碼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哦!
原創(chuàng)不易~還望大家點個贊、收個藏、打個賞、加關注~ 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