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盤點 | 國家文物局“碑刻名錄”中60方三國碑石

2023-07-16 14:04 作者:寫三國的成長  | 我要投稿


2023年7月14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落款為1月3日),名錄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年代從戰(zhàn)國至清,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處文物保護單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單位。


近些年,我由于撰寫新書《重返:三國現(xiàn)場》,對三國文物尤為感興趣,而碑刻、石刻也是漢魏晉時期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碑刻、石刻中包含大量出土文字,因此它們不僅有豐富的文物價值、藝術(shù)價值,還具備特別的史料價值,可以達到補史證史的作用。

此次國家文物局系統(tǒng)梳理全國重要的碑刻、石刻,并且形成名錄,包含收藏單位、年代等重要信息,為廣大文物、碑刻愛好者提供了很大方便,同時,這一名錄也可以作為一個“打卡手冊”,愛好者們可以按圖索驥,一一實地尋訪。

我從國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中節(jié)選出60件三國碑刻、石刻(三國時期或與三國人物相關(guān)),列于下方,并且略做簡述,供大家查詢。名錄全文鏈接在文末供查詢。

需要說明的是,國家文物局這一名錄做得不太精細,我在整理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不少錯誤,我會在下文中用紅字標(biāo)出,這也提醒我們不要盲目相信權(quán)威。

(注:?為我已到訪打卡過的碑石)

  • 序號33,熹平石經(jīng)后記殘石(一),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漢??

  • 序號34,熹平石經(jīng)后記殘石(二),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漢??

  • 序號54,東漢熹平石經(jīng)“履而必豫”等字殘字,遼寧省博物館,東漢

  • 序號55,東漢熹平石經(jīng)“山有茉”等字殘字,遼寧省博物館,東漢

  • 序號56,東漢熹平石經(jīng)“亨貞吉利”等字殘字,遼寧省博物館,東漢

  • 序號57,東漢熹平石經(jīng)“良宵許”等字殘字,遼寧省博物館,東漢

  • 序號58, 東漢熹平石經(jīng)“章四”等字殘字,遼寧省博物館,東漢

  • 序號119,東漢熹平《儀禮》石經(jīng)殘石,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東漢

  • 序號120,東漢熹平《易經(jīng)》石經(jīng)殘石,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東漢

  • 序號137,東漢熹平四年熹平石經(jīng)周易殘石,西安碑林博物館,東漢??

“熹平石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官方主導(dǎo)的刻經(jīng)運動,刻于熹平四年(175)至光和六年(183),主持者為議郎蔡邕。原石共46座,選定《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記》《春秋》《公羊傳》《論語》七部儒家經(jīng)典正本,由隸書書寫,立于洛陽開陽門外太學(xué)。但由于歷代戰(zhàn)亂,存世很少,且多殘破。此次“名錄”中收錄了四家博物館收藏的熹平石經(jīng)殘石十塊,屬于保存較為完好、文物價值較高的。除此之外,還有部分熹平石經(jīng)殘碑流落在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詳見→《熹平石經(jīng)》見證書法的革新時代

熹平石經(jīng)殘石 國家博物館藏 成長攝


熹平石經(jīng)殘石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成長攝


  • 序號53, 東漢司徒袁敞殘碑,遼寧省博物館,東漢

袁敞是袁安之子,袁紹曾祖父袁京之弟,官至司空,因是汝南袁氏家族成員,故此碑也列入。此碑殘損較為嚴(yán)重,與《袁安碑》書法風(fēng)格相似。

  • 序號73,東漢延熹孔宙墓碑,曲阜孔廟及孔府,東漢??

  • 序號84,東漢孔褒墓碑,曲阜孔廟及孔府,東漢??

曲阜孔廟“漢魏碑刻陳列館”收藏有大量東漢石碑,其中《孔宙碑》與《孔褒碑》與三國人物孔融相關(guān),故列入??字鏋榭兹谥?,孔子19世孫,曾任泰山都尉。孔褒為孔融之兄,黨錮之禍中因藏匿張儉被殺。

孔褒碑 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藏 成長攝


  • 序號94 東漢中平三年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石碑,岱廟,東漢

又稱《張遷碑》,明代山東東平出土,現(xiàn)存于山東泰安市博物館(岱廟),碑文是為東漢末年谷城長張遷紀(jì)功頌德,碑中記述了黃巾起義爆發(fā)后張遷保護縣城完好的事跡。該碑刻于中平三年(186),可視為三國碑刻?!稄堖w碑》是東漢成熟隸書的代表作,也是許多學(xué)書法的人必臨的帖子。

張遷碑 網(wǎng)圖


  • 序號109,東漢袁安碑,河南博物院,東漢??

袁安是袁紹高祖父,汝南袁氏興旺的奠基之人,故而將此碑也列入。碑文記述袁安生平,篆書書寫,保存較為完好。

袁安碑 河南博物院藏 成長攝


  • 序號122?益州太守高頤碑,高頤墓闕及石刻,東漢

  • 序號123?益州太守高頤二闕,高頤墓闕及石刻,東漢

高頤墓闕及石刻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qū)漢碑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頤闕東西兩闕均存,闕上有隸書銘文,結(jié)合墓碑文字,可知高頤為劉焉、劉璋時期益州太守,在郡清明,深受百姓愛戴,建安十四年(209)八月卒于任。

高頤墓闕及石刻 夏口文舉 攝


  • 序號126 漢益州牧楊宗闕,楊公闕,東漢

四川漢闕遺存很多,此次名錄收錄的原則是“碑刻”和“摩崖石刻”,因此只收錄帶有文字的漢闕。楊公闕在四川省夾江縣甘江鎮(zhèn)雙碑村,西闕有字“漢故益州太守楊宗府君諱字德仲墓道”,可知闕主為漢代益州太守楊宗。國家文物局名錄將碑名錯寫成“益州牧”,扣分。有學(xué)者推測此楊宗即蜀漢末年巴東太守羅憲參軍楊宗,可能為一三國闕,故錄于此。

  • 序號132 漢“建安六年八月”殘石,四川博物院,東漢

該殘石原位于四川省纂江縣吹角壩,后移入四川博物院,碑上有“建安六年八月”字樣,故習(xí)慣稱為“綦江縣吹角建安殘碑”。建安六年(201)是劉璋統(tǒng)治益州時期。

  • 序號135 孟孝琚碑,孟孝琚碑,東漢

該碑出土于云南昭通,年代推測為東漢桓帝年間,碑主為南中大姓孟氏族人,與三國關(guān)系緊密,故列入。該碑是云南地區(qū)現(xiàn)存唯一一塊漢碑,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位于昭通文淵廣場,平常不對外開放,只能在云南省博物館、昭通市博物館看復(fù)制品。

孟孝琚碑(復(fù)制品) 云南省博物館藏 成長攝


  • 序號138? 東漢中平二年曹全碑,西安碑林,東漢??

《曹全碑》刻于中平二年(185),即黃巾起義的第二年,碑文記敘了靈帝時期郃陽縣令曹全的生平和功績,其中涉及征討疏勒、黨錮之禍、黃巾起義等眾多漢末史事,碑文中出現(xiàn)了李儒這樣的疑似三國人物的人名,有豐富的文獻價值?!恫苋返臅ㄒ彩志?,是漢隸中的精品,許多學(xué)書之人必臨之帖。詳見→《曹全碑》:基層公務(wù)員的“職場報告”

曹全碑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成長攝


  • 序號141? 東漢《袞雪》摩崖石刻,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東漢??

刻石原在漢中褒谷口石門摩崖上,1970年因修建石門水庫被整體切割移藏漢中市博物館,為“石門十三品”之一?!靶栄倍謸?jù)傳為曹操建安二十四年(219)駐兵漢中時所書,是曹操傳世唯一手書真跡,亦有學(xué)者據(jù)其字體認為系后人偽托。

袞雪摩崖 漢中市博物館藏 成長攝


注:序號157 封魔奴墓志及蓋(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序號169?東魏石刻造像碑塊(淮安市楚州博物館藏)分別為北魏、東魏時期文物,然而在此次國家文物局公布名錄中,兩碑的年代卻被錯記為三國。難道工作人員誤將北魏、東魏與曹魏混淆?離譜!

  • 序號158?三體石經(jīng)尚書、春秋殘石,中國國家博物館,三國??

  • 序號160?石經(jīng)殘刻石,故宮博物院,三國

  • 序號164 三體石經(jīng)殘刻石,故宮博物院,三國

  • 序號175 三國魏正始石經(jīng),洛陽博物館,三國??

  • 序號177 三體石經(jīng)殘石,河南博物院,三國??

  • 序號183 曹魏正始二年三體石經(jīng)殘石,西安碑林,三國

《正始石經(jīng)》是繼《熹平石經(jīng)》之后又一次官方刻經(jīng)運動,刻于曹魏正始二年(241),由于采用篆文、古文、隸書三種字體書寫,故稱為《三體石經(jīng)》?!度w石經(jīng)》與《熹平石經(jīng)》命運相似,也在歷代戰(zhàn)亂中散佚各處,此次名錄收入了五家博物館所藏的《三體石經(jīng)》殘石,是相對比較大塊完整的。

正始石經(jīng)殘石 國家博物館藏 成長攝


正始石經(jīng)殘石 洛陽博物館藏 成長攝


  • 序號159 曹真殘碑刻石,故宮博物院,三國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出土于陜西西安南門外,為曹魏大司馬曹真功德碑,碑文中有“蜀賊諸葛亮稱兵上邽”(碑石出土后,“蜀”“賊”“諸葛亮”等字為當(dāng)?shù)厝髓徣ィ⑹?,史料價值很高。但此碑一直在故宮庫房里,沒怎么拿出來展過,希望故宮海淀新館蓋好后能夠公開展出。

  • 序號161?魏故處士陳郡鮑寄之神坐刻石,故宮博物院,三國

  • 序號162 魏故持節(jié)仆射陳郡鮑捐之神坐刻石,故宮博物院,三國

1926年兩石同出土于河南省洛陽楊墳村,鮑寄、鮑捐二人于史無載。

  • 序號163 古篆一體石經(jīng)刻石,故宮博物院,三國

不詳

  • 序號165 皇女等字殘碑,故宮博物院,三國

清咸豐五年(1855)出土于河南洛陽漢魏故城北,碑主為一個九歲夭折字皇女的女子,其先祖曾擔(dān)任太尉、司空等高官。許多學(xué)者考證此碑為東漢時期。

  • 序號166 黃武四年石買地券,中國國家博物館,三國??

陳列在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錢幣”展曹魏錢幣的下方

黃武四年石買地券,國家博物館藏,成長攝


  • 序號167 三國毌丘儉紀(jì)功殘碑,遼寧省博物館,三國??

1906年吉林省集安市小板岔嶺出土,記錄了曹魏度遼將軍、幽州刺史毌丘儉東征高句麗戰(zhàn)事,與《三國志》《北史》中毌丘儉“刻石紀(jì)功,刊丸都之山”的記載吻合。該碑是目前我國東北地區(qū)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碑刻,也是國內(nèi)涉及高句麗歷史最早的一塊碑刻。


毌丘儉紀(jì)功碑,遼寧省博物館藏,成長攝

  • 序號168 國山碑,國山碑,三國

又稱“禪國山碑”,東吳天璽元年(276),吳主孫皓令司徒董朝、太常周處等在離墨山舉行禪禮,封此地為“國山”,刻石于山陰,即此碑。該碑造型如米囤,書體為古篆,位于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鎮(zhèn)北國山上,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原碑不對外開放,在附近善卷洞景區(qū)內(nèi)有復(fù)制品。

國山碑,行走的海風(fēng) 攝


  • 序號170 三國葛祚碑,南京博物院,三國

又名《葛府君碑》,最初由清代學(xué)者孫星衍于江蘇句容西門外發(fā)現(xiàn),碑文無存,僅有題額“吳故衡陽郡太守葛府君之碑” 三行十二字?,F(xiàn)存于南京博物院庫房,未展出。

葛祚碑,網(wǎng)圖


  • 序號171 三國魏黃初孔羨碑,曲阜孔廟及孔府,三國??

又名《魯孔子廟之碑》,魏黃初元年(220年)立,碑文記敘魏文帝曹丕受禪之后冊封孔子嫡裔孔羨為宗圣侯之事,折射了曹丕為曹魏政權(quán)強化正統(tǒng)性、爭取儒學(xué)世家支持的心思。碑在曲阜孔廟“漢魏碑刻陳列館”可參觀。

孔羨碑,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成長攝


  • 序號172 三國范式碑,崇覺寺鐵塔,三國

碑原在山東任城,后移至濟寧州學(xué),又移至濟寧鐵塔寺(濟寧市博物館),碑主為曹魏廬江太守范式,不見于史籍記載。

  • 序號173 三國受禪表碑,受禪碑與受禪臺,三國??

  • 序號174 三國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受禪碑與受禪臺,三國??

此二碑立于河南省臨潁縣繁城鎮(zhèn)受禪臺旁獻帝廟內(nèi)。《公卿將軍上尊號奏》又稱《勸進表》,是當(dāng)時曹魏公卿將軍向曹丕勸進的表章,與《三國志·文帝紀(jì)》裴注《獻帝傳》所載群臣最后一次勸進的表章基本吻合?!妒芏U表》記述了曹丕受禪的始末,詳細論述了天命、歷數(shù)的周轉(zhuǎn)和政權(quán)更替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魏當(dāng)代漢的理論根據(jù)和天地顯示的祥瑞征兆?!妒芏U表》碑無書者姓名。唐劉禹錫認為是王朗撰文,梁鵠書丹,鐘繇鐫刻,世稱“三絕”。顏真卿則認為是鐘繇所書。兩碑均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受禪表碑》,成長攝


《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成長攝


  • 序號176 三國魏東武侯王基墓碑,洛陽博物館,三國

三國魏景元二年(261)立,清代洛陽城北安駕溝村出土,為曹魏征南將軍、東武侯王基的記功碑。

王基斷碑,洛陽博物館藏,武丹攝


  • 序號178 三國吳九真太守谷朗碑,吳九真太守谷朗碑,三國

全稱《吳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三國吳鳳凰元年(272)立,記敘東吳九真太守谷朗生平功績。文字為隸書,已有楷意。原碑現(xiàn)存于湖南省耒陽市蔡侯祠內(nèi),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可參觀。

谷朗碑 射虎攝


  • 序號179 樊敏碑,樊敏闕及石刻,三國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沫東鎮(zhèn)黎明村,碑篆額題“漢故領(lǐng)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由碑文可知碑主樊敏為劉焉、劉璋時期巴郡太守,卒于建安八年(203),年八十四歲。樊敏闕及石刻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樊敏碑,夏口文舉 攝


  • 序號180 東漢趙儀紅砂石碑,蘆山縣博物館,三國

2000年6月出土于四川省蘆山縣姜城遺址,出土?xí)r已裂為三塊,碑文記載的是曾擔(dān)任蜀郡屬國都尉趙儀生平,刻立于建安十四年(209)。

  • 序號181 王暉石棺,蘆山縣博物館,三國

1941年四川省蘆山縣南石羊村出土,石棺上刻有墓志文字,由文字三十五字,可知為東漢上計史王暉的墓棺,王暉死于建安十六年(211),葬于建安十七年,現(xiàn)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 序號182 楊君殘碑,蘆山縣博物館,三國

僅存半圓形碑首,有“楊君之銘”之字,一說為東漢蜀郡屬國都尉楊統(tǒng)墓碑。


注:序號179、180、181、182四處四川省蘆山縣的碑刻,三處都有明確紀(jì)年為東漢建安年間,另一處也考證為東漢,而國家文物局名錄卻將四處碑刻斷代為“三國”,竊以為不妥。

  • 序號184 三國《李苞通閣道題名》摩崖石刻,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三國??

與前面的《袞雪》摩崖一樣,也是“石門十三品”之一,現(xiàn)藏于漢中博物館內(nèi)??逃谖涸劬霸哪辏?63),為曹魏蕩寇將軍浮亭侯李苞開通褒斜棧道后所刻。此時蜀漢已滅亡,而曹魏也即將被晉朝禪代。

李苞通閣道名,漢中博物館藏,成長攝


  • 序號185 賈充妻郭槐柩記,國家圖書館,西晉

1930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平樂村,后歸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碑主郭槐為魏城陽太守郭配的女兒,魏名將車騎將軍郭淮侄女,嫁與西晉權(quán)臣賈充,生女賈南風(fēng)。

  • 序號189 晉永嘉元年幽州刺史王浚夫人華芳墓志,首都博物館,西晉

1965年出土于北京西郊八寶山。墓志主人華芳為西晉幽州刺史王浚之妻,曹魏太尉華歆曾孫女,刊刻于西晉永嘉元年(307)。墓志中的“假葬于燕國薊城西廿里”,為確定西晉薊城城墻的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 序號190 西晉泰始八年任城太守孫夫人石碑,岱廟,西晉

全稱“晉任太守夫人孫氏之碑”,立于西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尚在晉吳對峙時期。碑文主要敘述了晉吏部尚書孫邕之女,任城太守之妻孫夫人慈孝賢良的美德。

  • 序號193 辟雍碑,辟雍碑,西晉??

全稱《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碑》。1931年5月,該碑在漢魏洛陽故城辟雍遺址中心夯土殿基之南出土,現(xiàn)藏于洛陽市洛龍區(qū)佃莊鎮(zhèn)東大郊村?!侗儆罕房逃跁x武帝咸寧四年(278),尚在晉吳對峙時期。碑文詳細記載了晉武帝司馬炎與太子司馬衷多次到辟雍視察太學(xué)及參加禮制活動的經(jīng)過,羅振玉評價該碑為“晉碑之冠”?!侗儆罕窞榈谒呐珖攸c文物保護單位漢魏洛陽故城子項。

辟雍碑,成長攝


  • 序號199 西晉司馬芳殘碑,西安碑林,西晉??

1952年陜西省西安市西大街廣濟街口出土,碑陽殘余文字18行,碑陰亦有文字。碑額篆書“漢故司隸校尉京兆尹司馬君之碑頌”,結(jié)合碑文首行“君諱芳字文豫河內(nèi)”,可知該碑為稱頌司馬芳功德之碑。司馬芳,一般認為即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曾任東漢末年司隸校尉、騎都尉。該碑的斷代,國家文物局名錄和西安碑林博物館標(biāo)簽均寫作“西晉”,誤,據(jù)碑陰題名有韋誕、杜畿等漢魏之際人名,可知此碑應(yīng)刊刻于司馬芳(防)死后不久,即漢魏之際。

司馬芳殘碑,西安碑林博物館藏,成長攝


  • 序號215 前秦建元三年鄧太尉祠碑,西安碑林,東晉??

前秦建元三年(367年)刻,原在陜西蒲城縣西頭鄉(xiāng)坡底村,應(yīng)為原蒲城鄧艾祠旁所立。碑陽文字已漫漶不清,額部勉強可識“魏故太尉鄧公祠碑”八字。碑陰文字19行,內(nèi)容為前秦馮翊護軍鄭能進重修鄧艾祠的題記及其屬吏題名,書體介于隸楷之間,是十六國時期書法的典型代表。

鄧太尉祠碑,西安碑林博物館藏,成長攝


  • 序號468 隋曹植墓神道碑,曹植墓,隋??

該碑位于山東省東阿縣曹植墓內(nèi),刻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碑高2.57米,碑文共931字,書體為楷書,兼用隸篆。此碑早年曾湮沒在大清河(今黃河)中,到清代始撈出,還置于墓前并建碑樓保護,可參觀。

隋曹植墓神道碑,成長攝


  • 序號666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武侯祠,唐??

刻于唐憲宗元和四年(809),時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的武元衡率領(lǐng)28位僚屬來武侯祠拜謁,令節(jié)度府掌書記裴度撰文立碑,表達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裴度后來也成為唐朝中興名相,碑文由柳公權(quán)之兄柳公綽書丹。該碑因融合了諸葛亮的功績,裴度的文章,柳公綽的書法,被稱為“三絕碑”。該碑現(xiàn)在成都武侯祠內(nèi),可參觀。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成都武侯祠,成長攝


  • 序號790 蜀丞相諸葛忠武侯新廟碑銘并序碑,勉縣武侯祠,唐

該碑記載了唐貞元十一年(795)維修武侯祠一事,是全國各地武侯祠墓中現(xiàn)存相關(guān)碑石中最早的一塊碑刻。

  • 序號909 南宋賈似道刻本原石《宣示表》,首都博物館,宋??

《宣示表》為三國魏名臣鐘繇所書小楷,內(nèi)容為勸說魏文帝曹丕接納孫權(quán)歸附。鐘繇原作至東晉已散佚,后世各帖均傳刻自王羲之臨寫本。南宋末年,權(quán)臣賈似道令刻工將《宣示表》摹刻成石,即該原石。該石于2009年為首都博物館購入館藏,石后還發(fā)現(xiàn)了清代畫家金農(nóng)題跋。該石不常展。

宋刻《宣示表》原石,首都博物館藏,成長攝


  • 序號1035 赤壁摩崖石刻1號石刻,赤壁摩崖石刻,宋??

赤壁摩崖在湖北省赤壁市赤壁古戰(zhàn)場景區(qū)內(nèi)臨江懸崖上,摩崖共10處,1號石刻應(yīng)為“赤壁”二字,各長150厘米、寬104厘米,“赤壁”二字上方有一白色“鸞”字,為道教符號。據(jù)明方汝浩《東游記》載,凡得道之人均乘青鸞游于四海,書“鸞”字于此,為鎮(zhèn)妖之用。赤壁摩崖石刻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赤壁摩崖石刻,成長攝


  • 序號1625 清《前后赤壁賦》石刻,張桓侯廟,清

位于云陽張桓侯廟(張飛廟)內(nèi)。云陽張飛廟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為埋張飛首級之處。2002年,由于三峽庫區(qū)蓄水,張飛廟整體搬遷到上游三十公里處、即盤龍街道龍安村獅子巖下。廟內(nèi)碑刻均被保留完好,《前后赤壁賦》為清人所刻。



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

http://www.ncha.gov.cn/art/2023/7/14/art_2318_46224.html


注:

1.本文標(biāo)注攝影者的圖片未經(jīng)許可請勿盜用。

2.本文部分文字來自成長《重返:三國現(xiàn)場》一書(即將出版),該書全文已進行版權(quán)登記(登記號:國作登字-2022-A-10204704),受國家相關(guān)法律保護,未經(jīng)著作權(quán)人許可請勿轉(zhuǎn)載。

成長

作家、編劇、書評人,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xué),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市文物保護協(xié)會會員、稲誠及所城市書店合伙人。

已出版作品《亂世來鴻:書信里的三國往事》《列族的紛爭: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這樣好讀的歷史:三國爭霸》《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制作音頻課程《少年中國史》。

即將出版《重返三國現(xiàn)場》《地圖里的三國》。?

盤點 | 國家文物局“碑刻名錄”中60方三國碑石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河北省| 永嘉县| 绍兴县| 屯留县| 株洲市| 安福县| 南召县| 吕梁市| 双峰县| 哈密市| 普洱| 吉林市| 鹤岗市| 沁阳市| 荣昌县| 女性| 临桂县| 阿坝县| 永修县| 新疆| 海南省| 延庆县| 沂南县| 沈丘县| 丰镇市| 九龙县| 探索| 鹰潭市| 张家界市| 阳江市| 定边县| 五常市| 东兰县| 新和县| 肥西县| 通江县| 洛南县| 葵青区| 三明市| 太白县|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