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希望外國人想到中國音樂,第一反應是他的歌,網(wǎng)友:太狂了
9月15日,歌手華晨宇的一段采訪引起熱議,網(wǎng)友紛紛吐槽他太狂了。
在采訪中,華晨宇說他希望中國音樂能夠傳播到全世界,希望當有外國朋友問有什么中國音樂可以推薦的時候,第一反應想到的可以是中國歌手華晨宇的歌。
他還表示,希望外國友人被問到有什么好看的演唱會時,也能第一時間想到火星演唱會。
然而,華晨宇說這些的時候信心滿滿,網(wǎng)友們卻頗為不滿,把他罵慘了,眾人認為他太狂了,根本就沒有認清自己的實力。
有人表示,“他哪里來的盲目自信呢?國人都聽不懂,還指望外國人聽懂他的音樂?他有什么資格代表中國音樂?” 有人直言,“服了,上次承認自己是華語樂壇永遠的神,現(xiàn)在又說這種大話?太搞笑了?!?
還有人嘲諷,希望他能夠看清自己,不要盲目地自信,并質疑道,“還想傳播到全世界,傳播什么?他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嗎?”
其實,華晨宇在采訪中也說了,他“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成就。只能說,有自信是好的,有這種想法也是沒問題的。 但網(wǎng)友們之所以吐槽他,原因也很明顯:他真的有能夠拿得出手的流傳廣泛的代表作嗎?敢說出這種話的底氣是從哪來的?
華晨宇是以《快樂男聲》2013年年度總冠軍的身份出道,此后發(fā)行過了《卡西莫多的禮物》《異類》等多張專輯。 也曾獲得過2013湖北音樂年度人物獎,2016MAMA亞洲最佳藝人獎(中國區(qū)),2018華人歌曲音樂盛典華人杰出青年歌手獎等獎項。
在當下的華語樂壇來說,華晨宇稱得上是一位比較活躍的歌手了。 他不僅跟沈騰、賈玲、關曉彤一起參加了多季綜藝節(jié)目《王牌對王牌》,還一直都有新專輯發(fā)行,也經(jīng)常舉辦演唱會,還時常會登上熱搜。 更重要的是,他坐擁無數(shù)粉絲,而這些粉絲對他的喜愛也堪稱狂熱,甚至稱他是“華語樂壇永遠的神”“音樂鬼才”“實力唱將”。
然而,粉絲們將他當作“神”,可拋開這層粉絲濾鏡,路人網(wǎng)友們對他卻是一萬個瞧不上。 很多人都認為他的實力和人氣是不相符的,甚至不少網(wǎng)友可能連他的歌名都沒聽過,唯一熟悉的可能就是他在舞臺上的表現(xiàn),被嘲諷“像是在作法”。 就連跟他合作很多期節(jié)目的沈騰,在被問到華晨宇有什么代表作時,都說不出來,一臉尷尬。李誕更是在節(jié)目中直言,“這個華老師有什么代表作嗎?”
他到底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路人網(wǎng)友并不清楚。 但提起那個他在節(jié)目中作為導師很看不上的歌手毛不易,我們會想到他的《消愁》《像我這樣的人》《一葷一素》等這樣火遍全網(wǎng)的代表作。 再反觀華晨宇,眾人了解最多的還是他跟張碧晨的情感問題,以及他那近乎癲狂的舞臺表現(xiàn),關于他的歌曲代表作,卻依然想不起來。 是的,他有很多忠實的粉絲,他登上過很多次熱搜,他的專輯會賣爆,他也獲得過不少獎項,甚至如愿以償在鳥巢開了演唱會,萬人歡呼的場面確實震撼。 當然,他也有抱負,他希望自己的歌曲能夠傳播到全世界,他也希望外國友人提到中國音樂,第一個能夠想到的就是他的歌。 然而眾所周知,那些賣力吹捧他的都是他的粉絲,當拋開粉絲濾鏡,路人的客觀評價幾乎都是:他是誰?他有什么代表作? 所以,我們不能否認他未來可能在樂壇能夠達到張學友這樣的高度。但就他目前這種“人紅歌不紅,被粉絲捧得很高卻沒有一首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的情況來說,要是想做到將中國音樂傳播到全世界,于他而言,還是有很大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