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深淵也要仰望星空 《星之夢》簡評

《星之夢》,key社涼元悠一的最后一部作品,在我推完ATRI之后便從另一個同好口中聽說了這部作品,推完需要的時間不長,甚至連ATRI的一半都不到,心想嘗試一番,便打算看看這游戲最初的模樣。
上個星期天一個下午便推完整部作品,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打開music mode,傍邊夢美捧著那團由數(shù)個電纜,燈管,電路板等部件組成并由她做成的“花束”,我再也忍不住,哭出了聲,像一個失去最珍貴玩具的小孩,甚至成功讓室友認為我失戀了(當然我沒有女朋友)

在一番感想之后,進入我們的主題吧
注意!以下簡評涉及
嚴重劇透(? ˙o˙)?
嚴重劇透( ??ε?? )
嚴重劇透(? ˙ω˙)?
好了,開始吧
男主為身處末世的廢墟獵人,一天在進入城市探索的過程中遇到了成群的戰(zhàn)斗機器人,在躲避它們的過程中,他意外地闖入了一個星象館,里面仍意外有著電力供應(yīng),然后他便迎來了星象館的接待機器人,同樣也是女主——HoshinoYumemi星野夢美
雖然是機器人,一切的溫柔都是設(shè)定的程序,男主深知這點,但他依然在與其相處的過程中逐漸接受了她絮絮叨叨的問候,致歉和問答。最好的體現(xiàn)便是男主對夢美“花束”的態(tài)度,由嫌棄逐漸轉(zhuǎn)為珍惜,在最后對付戰(zhàn)斗機器人的時候甚至不斷地想起她,幻想逃出城市之后和夢美一起的經(jīng)歷,雖然理性上男主知道夢美是機器人,但在感性上他已經(jīng)把夢美當做一個普通的女孩子在看待
因此,《星之夢》的第一層思想便傳達了出來:人的情感是感性的,非理性的。(該觀點引自B站up漫談Z)
是不是聽上去像是一句廢話?
嗯,這確實是一句廢話,但這句話的衍生含義不是。這里插個題外話,玩過ATRI的人肯定都知道同為機器人的亞托莉的可愛之處,那么拋開劇情,你覺得這些行為是設(shè)定好的還是她就是這樣的“人”?

這里給出我的答案——是,也不是。我知道她是機器人,她的行為模式是依據(jù)人類設(shè)定而決定的,但我就是把她當成一個真正有意識的人,不管她在游戲中的那些行為目的究竟是什么,我都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思考,認為這是為了讓“我”開心,讓“我”重新振作。(不說多了,下次開個ATRI測評專門講講)
那么這個邏輯套用到星野夢美身上一樣適用,感情就是百分百主觀的,在這里你不可能強行把客觀結(jié)論加到感性認知之上。

就像作者本人清楚的意識到夢美,亞托莉,墨小菊等都是虛擬角色,但我依然愿意深深地喜歡她們,在我看來她們就是活生生的“人”。我愿意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讓她們能有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
而這更深一層的含義便如標題所言:無論身處何處,都要仰望星空。劉慈欣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個時代仰望星空之人正在逐漸減少,現(xiàn)實中越來越多的問題災(zāi)難正在逐漸消磨人們對于星空的向往,科幻的黃金時代也許是回不去了,但是他希望自己的書籍能夠讓人們重新抬頭,看向宇宙。是的,大劉說的很對,這個時代的問題已經(jīng)多到摧毀大部分人的希望,去年的疫情和其引起的蝴蝶效應(yīng)就足夠讓社會為之一振,更別說其他更加糟糕的事件了,似乎人類最后的結(jié)局就會像星之夢一樣,人類辛苦建立的文明將滅亡于戰(zhàn)爭。那么我們更加不應(yīng)該放棄星空所代表的探索欲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就像夢美所相信的那樣。

這便是我認為星之夢所傳達的思想,時至今日依然令人信服,并為之動容。
最后我想以夢美的迎賓詞結(jié)尾,感謝大家的閱讀
歡迎大家光臨星象館
這里有著無論何時都不會消失的
美麗的無窮的光輝
滿天的星星正等著大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