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生不息》二公,那英隊贏在了華晨宇,張信哲隊則輸在了張韶涵
提到音綜,相信現(xiàn)在很多人都繞不過《聲生不息》這檔節(jié)目了。
從開播的“港樂季”到現(xiàn)在的“寶島季”,這檔節(jié)目真的是讓觀眾看得太過癮了。
毫不夸張地說,芒果這是又一次創(chuàng)造出了音綜的輝煌。
不管是從嘉賓陣容還是選曲,更或者是舞美上,上一季都保持了芒果一貫的高水準(zhǔn)。
在保持高標(biāo)準(zhǔn)的前提下,這一季再次進(jìn)行了升級。
一方面,節(jié)目組把舞臺做成了三百六十度無死角,這對觀眾來說可真是大福利啊!
假如現(xiàn)場有一千位觀眾,以前需要從前往后坐三十排,但現(xiàn)在只需要十排就可以了。
不管是從觀感體驗還是聽覺體驗上,都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看音綜和看演唱會是一樣的道理,誰不想坐在前排,誰不想離自己喜歡的明星近距離接觸。
哪怕是從五十米的距離縮短到了三十米,那也是一種幸福。
別看有些觀眾只能看到明星的背影,搞不好一場演出都看不到一次正臉,但幸福指數(shù)絕對是提升的。
另一方面,這一季的《聲生不息寶島季》除了長沙主會場之外,居然增加了一個臺灣分會場。
一檔音綜搞得和大型晚會似的,這個操作真的也就是芒果敢玩。
別看只是簡單地多了這么一塊大屏,但是節(jié)目的立意立馬就拔高了。
通過這塊大屏幕,大陸和臺灣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大陸這邊是“主會場”,臺灣那邊是“分會場”,而且全國一百多個國家的電視臺都會播出這檔音綜。
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芒果這是在告訴全世界,臺灣永遠(yuǎn)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話說看懂芒果這個操作之后,感覺滿滿的都是正能量。
在經(jīng)過“初舞臺”和“一公”兩次公演之后,很多翻唱的歌曲都沖上了各大音樂排行榜榜首。
毫無疑問,這就是對一檔音綜成功與否的最好證明。
在上期的節(jié)目中,“二公”的上半場比賽是張信哲隊領(lǐng)先,很多人都特別著急想要知道結(jié)果。
競技類綜藝就是這樣,什么類型都是如此,只看比賽不給結(jié)果真的是能急死個人。
當(dāng)然,不管是什么綜藝都抓住了觀眾這個心態(tài),就是要把你的胃口吊起來。
本來一次公演也就那么十幾首歌,一期節(jié)目完全可以播完,愣是給你分上兩期。
不過,這一切都不影響《聲生不息寶島季》這檔綜藝的熱度。
甚至可以說懸念留的越多,觀眾就是追得緊,因為生怕錯過結(jié)果。
在最新播出的第五期節(jié)目中,終于迎來了“二公”的下半場比賽。
實話實說,這次的比拼非常精彩,甚至比“一公”的下半場還要狠。
相信很多觀眾還記得“一公”下半場那英隊在落后的時候反轉(zhuǎn)的場面吧!
沒想到這次歷史一幕再次重演,而且是在票數(shù)相差一百五十多票的巨大差距下完成的逆襲。
毫不夸張,這場比賽不管放在什么時候都是名場面,太勵志了。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兩次公演都是那英隊贏呢?而且還都是在上半場輸了的情況下反轉(zhuǎn)局面。
其實這不是運氣,而是有原因的。
《聲生不息寶島季》二公,那英隊贏在了華晨宇,張信哲隊則輸在了張韶涵。
第一,那英隊贏在了華晨宇。
不管是在“一公”還是“二公”,華晨宇都憑借自己超強(qiáng)的改編能力幫隊伍獲得了高分。
尤其是“一公”中華晨宇、馬嘉祺、陳卓璇合作的《知足》,還有“二公”中華晨宇、馬嘉祺、魏如萱合作的《閃亮的日子》。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這兩首歌曲都是領(lǐng)先對手八九十票獲勝的。
話說在音綜的比賽中,還真沒有看到過如此懸殊的比分差距。
憑良心說,這兩次公演都是因為有華晨宇參與的兩個作品得了高分,要不然真的無法逆襲。
或許有些觀眾要說了,這兩首作品又不是只有華晨宇一個人唱,怎么能把功勞全都算在他身上呢!
說實話,這個功勞還真的是華晨宇占大頭。
因為編曲是華晨宇,要沒有他的編曲,那三個人的配合如何能那么完美呢?
除了這兩個大比分碾壓對手的作品之外,華晨宇改編的《高山青》同樣是贏了對手,而且這首歌還拿到了“二公”的金曲。
實話實說,《高山青》這個舞臺的編曲簡直是絕了,堪稱目前為止本季最好。
那英和艾薇的音色和風(fēng)格,在整首歌曲中都展現(xiàn)了出來。
尤其是最后那個飆高音,讓人聽得很爽,但是又沒有覺得他們在炫技的反感。
那英在領(lǐng)獎的時候說華晨宇是“最強(qiáng)輔助”,其實這就是對花花最大的認(rèn)可。
咱就別說這些正常的音色了,就連華晨宇、壞特、魏如萱這樣的“怪咖組合”在花花手里不是照樣能玩轉(zhuǎn)嗎?
一首《舞娘》讓所有人震驚,這個能力在圈內(nèi)真的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那英隊兩次能贏絕對少不了華晨宇的功勞。
不管是華晨宇的唱功還是編曲,更或者是人氣,都是讓那英隊贏的底氣。
第二,張信哲隊輸在了張韶涵。
相信很多觀眾看到這個觀點之后會忍不住想要反駁,畢竟張韶涵的唱功和人氣都是相當(dāng)強(qiáng)的。
大家不要著急,因為我也是這么想的,我也覺得張韶涵有點“浪費”了。
從“一公”到“二公”,張韶涵先后演唱了《惱人的秋風(fēng)》、《耶利亞女郎》、《第一天》、《愛》。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四個舞臺全是合唱的,沒有一首是獨唱的。
那么問題來了,這四個舞臺的成績怎么樣呢?
老實講,非常慘,簡直就是慘不忍睹,完全不是張韶涵該有的成績。
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結(jié)果呢?這個應(yīng)該怪張韶涵嗎?
當(dāng)然不是,這個應(yīng)該怪張信哲隊整個的排兵布陣。
我真的不知道張信哲隊的幾位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每次都安排張杰獨唱,而不安排張韶涵獨唱呢?
確實,張杰的獨唱是無敵的存在,每次一出來都能拿高分。
然而,要是張韶涵去獨唱的話,照樣也是可以有這個水平的??!
更為關(guān)鍵的一點,那就是張韶涵的音色太有特點,又高又細(xì),可以說很難和其他人搭在一起。
毫不夸張地說,張韶涵合作的這幾個舞臺,每次只要她一開口就讓人聽得很出戲。
我覺得張韶涵的嗓音非常好,而且她適合各種類型的歌曲,唱功無敵,只可惜被這個合唱框住了,根本發(fā)揮不出來。
其實張信哲隊中的四位常駐嘉賓都是個人特點太突出。
試問,張信哲、張杰、張韶涵、楊宗緯,四位哪一個不是那種很難搭的類型呢?
尤其要說的就是張韶涵和楊宗緯,硬生生把這兩位安排在同一首歌《惱人的秋風(fēng)》和《第一天》中,真的是很別扭。
當(dāng)然,張信哲和楊宗緯兩位合作的《夢田》可以說是相當(dāng)炸的。
不管是舞美還是唱功,更或者是和聲,只能說一個字——絕。
真心希望張信哲隊后期能給張韶涵安排一個獨唱的機(jī)會,相信她肯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除此之外,還希望節(jié)目組能請一些創(chuàng)作能力強(qiáng)的歌手。
試想一下,要是能有華晨宇這樣的編曲高手,那么,把張韶涵的聲音融和進(jìn)去也不是不可以。
實話實說,要是處理不好這件事情,那張信哲隊在后期還得輸,因為一合唱就讓人聽得感覺亂,根本就不搭,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