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州古城:尋訪“石幢秋月”
在四川省西北部岷江上游的河谷里,有一座古老的茂州城,坐落于茂縣的鳳儀鎮(zhèn)。2019年11月21日夜里,我和家人開車趕到茂縣,在縣城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游覽茂州城。1989年,這里被阿壩州人民政府公布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11月22日清晨,我們吃早飯時,偶然步入江邊的老街。高大的城門樓映入眼簾,看到旁邊的文物保護碑,我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茂州古城。
自古以來,茂州城便是川西北的軍事重鎮(zhèn)之一。據說,茂州城始建于宋熙寧年間,原本為土城。明洪武年間,進行重修時,用磚石修建了東勝、南明、西平、北定四座城門。明弘治六年(1493),在內城的東北,兩面鑿壕,加修外城。
茂州城的平面布局呈長方形,東西寬約50米,南北長約95米。如今,這里僅存南門和部分城墻。南門為石結構拱形頂,門洞高約4米,門道寬約5米,墻體厚約17米。
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茂縣,在這座城門洞的內壁兩側和南面左側下方的墻壁上刻下標語:“蔣介石命令鄧錫侯屠殺松理茂的番民夷民”“消滅蔣介石救活全川全西北窮人”和“共產黨是解放回番民族痛苦的政黨”等。經過這么多年,標語依然清晰,見證了紅軍北上的光輝歷史。
西壁標語
東壁標語
門外墻壁上的標語
穿過城門,向南走出,迎面是一條繁華的步行街。這條名叫“外南街”的道路,過去應該已經是城外了!但是,隨著城市的發(fā)展,這里已成為中心,店鋪林立,商賈云集。
在步行街中,保留有一座老舊的房屋,好像“釘子戶”一樣矗立在道路中間。由此可見,這里原本的街道很窄,寬度大概就10米左右。近年,經過拆遷和重修,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
相傳,茂州古城與四川巡撫年羹堯之死有直接關系。他曾經派人將茂州城的城墻修建為高2.7丈和寬1.8丈的規(guī)模,超過了清廷規(guī)定的省城墻最多高2.6丈和寬1.7丈的標準。因此,皇帝懷疑年羹堯有反叛之心,借機將他處死。
步行街
釘子戶
老字號
走到步行街的盡頭,在路口的小廣場上,豎立著一件高大的石經幢。第一眼,我覺得它是復制品,沒有什么歷史價值。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它是一件文物,還是“古城八景”之一。
這件石經幢建造于明永樂三年(1403),原本在內城治平寺,后來被搬遷到這里。經幢的塔頂呈桃狀,塔身為六棱形石柱,高度約6米,直徑約0.8米,上刻梵文佛經。1934年5月15日,紅四方面軍進城之際,在塔身的正面刻“蔣介石的新生活運動是麻醉中國青年的毒酒”等六幅標語。
據《茂州志》的記載:“石幢秋月,上刻佛像,狀類浮圖,秋月明影現(xiàn)”。過去,每年中秋,月圓之夜,經幢無影,所以也稱“無影塔”。中秋之夜,到底有沒有影子呢?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