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均線交易系統(tǒng)(文字整理版)
1.SMA和EMA
SMA:簡單移動平均線,一般又叫做算術移動平均線,是對特定時間段內交易品種的收盤價進行簡單的平均化,以60日均線為例子,把最近的60個交易日的K線收盤價加在一起,除以60,得到一個平均價,這個平均價就是一個點。時間往前推進,每天都會有一個新的平均價,把所有的均價連到一起,就變成了一條線,這條線就均線。EMA是指數(shù)移動平均線,指數(shù)式遞減加權的移動平均,具體算法較復雜,其計算公式中著重考慮了當天價格(當期)行情的權重,所以可以簡單的理解,如果我們看重當前價格對趨勢的影響時,使用EMA相對SMA來說是種較好的選擇。
2.均線-分類走勢的技術工具
均線可以提供支撐位阻力位信息嗎?有些人在彎曲的均線上尋找支撐位或阻力位,其實一個價位能否可以成為支撐位或者壓力位取決于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對這個價位的實際態(tài)度,如果大部分人認為5日均線有支撐,那么走勢走到5日均線附近就會產生大量的買盤,同時拋盤會大量降低,走勢止跌企穩(wěn),在k線圖上就會出現(xiàn)走勢觸碰到5日均線然后迅速反彈,好像5日線確實有很大的支撐作用。那么這個市場的大部分參與者是否真的都是如此想法并用實際資金表明他們的想法呢,當然并不是這樣,所以均線支撐時而有用,時而沒用。
而移動平均線最常見的用途實際是分類走勢,幫助確定一個新趨勢的開始,甚至是一個現(xiàn)有趨勢的強度,而不是利用均線去找支撐位或者壓力位,或者進行未來走勢的預測。
如下以30分鐘周期PTA的50日EMA均線為例,第一個箭頭處走勢突破并站穩(wěn)50日均線,走勢由原先的下跌趨勢轉換為上漲趨勢,后續(xù)持續(xù)在50日EMA均線上方運行,其中雖然多次觸碰到均線但是沒有有效跌破,持續(xù)保持一個上行趨勢,直到第二個箭頭處,走勢跌破50日EMA均線同時沒有重新站上來,這段上行趨勢才宣告結束,因此可以看出一根簡單的均線,就可以把當前的走勢做有效的分類,均線之上為上漲趨勢,均線之下為下跌趨勢。

同時在一段走勢中,均線也為我們判斷走勢的強度提供了一個有效標準,如下還是以PTA為例,第一個箭頭處在初期上行階段,整個50日EMA均線的上行保持一個45度的斜率運行,而到了第二個箭頭處,可以發(fā)現(xiàn)均線雖然還是保持一個上行的趨勢,但是斜率較低,已經(jīng)接近水平線,隨后均線走平拐頭向下,進入一個新的下行趨勢中。均線斜率的不斷變小其實告訴我們整個上行趨勢的動能在不斷的衰竭,后續(xù)可能會發(fā)生走勢反轉。

3.一種單均線交易系統(tǒng)
上面我們已經(jīng)說了可以把均線當成走勢分類的工具,定義上行趨勢和下行趨勢,而不是用均線預測走勢,那么當然也可以利用其他技術工具去做走勢分類,比如趨勢線以及BOLL指標這些,只是均線是一種較為簡單直觀的工具。
而走勢被我們用均線分類后,具體的入場和離場是否一定也要用均線呢,答案是不一定,我們可以用均線構造入場和離場的規(guī)則,也可以用其他的工具,如一些關鍵的k線反轉形態(tài),趨勢線突破。
目前市場上利用各種技術工具構造的交易系統(tǒng)很多,均線系統(tǒng)可能是用的最多的一類,均線系統(tǒng)又根據(jù)使用均線的數(shù)量分為單均線交易系統(tǒng),雙均線交易系統(tǒng),三均線交易系統(tǒng)等等。如下我們介紹一種單均線交易系統(tǒng)(暫不涉及具體的資金管理方式):
交易周期:30分鐘
指標工具:EMA 50 均線
交易方向:均線斜率向上只做多不做空,均線斜率向下只做空不做多
入場方式:多頭走勢回調到均線附近止跌,然后出現(xiàn)中型陽線入場做多,空頭走勢反彈到均線附近滯漲,然后出現(xiàn)中型陰線入場做空
離場方式:均線從發(fā)生多方趨勢反轉成空方趨勢,多頭離場,均線從發(fā)生空方趨勢反轉成多方趨勢,空頭離場
還是以如下的PTA走勢為例,當均線持續(xù)上行后,走勢第一次觸碰到均線,但是止跌隨后出現(xiàn)的中型陽性收盤后即可入場,到了第二個箭頭處走勢再次觸碰均線,同時均線走平,基本與水平線一致,但是并未發(fā)生掉頭向下,繼續(xù)持有,直到第三個箭頭處均線已經(jīng)明確拐頭向下,這時止盈離場。

再以如下瀝青走勢為例,在單均線交易系統(tǒng)模式下,同樣在第一個箭頭處入場,第二個箭頭處離場,整體利潤空間良好。

4.結語:
由上我們介紹了一種單均線交易系統(tǒng),從規(guī)則條件可以看出很簡單,一看就會,一點也不復雜,那這么簡單的交易系統(tǒng)持續(xù)執(zhí)行真的可以賺錢嗎,答案是可以的,很多人可能不信,認為只有復雜的系統(tǒng)才有盈利優(yōu)勢,很多人在設計交易系統(tǒng)的時候喜歡拿技術指標預測未來,甚至堆疊很多指標去預測,而技術分析最有效力的方面恰恰是對走勢進行完全分類并對各種分類后的走勢做好應對,站在這種視角下,即使一根均線也可以發(fā)揮極大的效用。
那么這樣的一套單均線交易系統(tǒng)持續(xù)執(zhí)行,盈利能力如何呢,如果只是按照上述我們設計的規(guī)則盈利能力當然不會很高,但是如果我們再加入一些細節(jié)化的設定,就會極大地提高盈利效率,比如如果我們操作的是30分鐘周期,那么更大周期比如日線圖上是否可以做下行情篩選呢,只做大周期下的順勢行情,再或者入場時回調到均線附近之前的走勢斜率不能較低,等等。
一套成熟的交易系統(tǒng)往往不會很復雜,但是一套粗糙的交易系統(tǒng)當然也不會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那么如果這樣,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那豈不是人人都可以賺錢,這當然也不可能,拿A股這個市場為例,有自己交易系統(tǒng)的人就非常少,大部分都是主觀情緒化交易,即使把一個能賺錢的交易系統(tǒng)擺在我們面前,能把他良好執(zhí)行的人也非常少,執(zhí)行力在任何行當其實都是一個較高的門檻,尤其需要你自己控制自己去常年累月的執(zhí)行一套交易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