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的夢幻島 1】鬼角色形象概述
本章討論的是鬼在夢幻島中的”角色形象“。將小說三要素套用于此:人物——人設、情節(jié)——劇情、環(huán)境——背景設定。但本章想討論的”角色形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其中的任何一種,而是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這樣設計的背后原因的推測。

將”夢幻島“當成一個客觀存在的魔幻世界看待,鬼是可以通過進食改變自身特性的一大群生物的統(tǒng)稱。“鬼”的默認形象是有面具情懷的類人生物,而理應數(shù)量最多的無智慧的猛獸被稱作“野生種”,而讀者通常說的“鬼神”、“亂碼鬼”雖然從長相上看屬于“鬼”,但劇情上看,好像并不屬于這一集合。我們本章討論的是集合的整體,而不是具體某個或某些角色。因此,“鬼”不僅是人物的子集,也是世界觀的一部分。如孤兒院篇,比起角色,它們更像是黑暗童話背景板的一部分;“著名”的“我不想殺鬼”中的“鬼”也是觀念上的“鬼”而非具體的角色集合。
1.1 幻象作品中的“泛人類”
我想把“島”的鬼歸類于“泛人類”這一自創(chuàng)概念而非簡單的“食人鬼”,原因在于“吃人”只是對立程度的修飾(如”愚昧的禮教“和”吃人的禮教“,后者的批判力度大于前者),和現(xiàn)實中的種種利益糾葛(如生存空間、新仇舊恨)只有程度上的區(qū)別。相比普遍存在于現(xiàn)實的爭端,“吃人”因為暴力和野蠻,更能調動觀眾的情緒,吸引喜歡獵奇的讀者。
“泛人類”指擁有類似人類的智慧和情感、與人類存在對等且對立關系的非人生物或非生物?!?strong>類似人類的智慧和情感”指在設定中,智力和情感可能和人類并不完全相同,但作者完全將這類角色當作人去描寫;與人類“對等”表明該類角色以物種而非特殊個體的形式存在,且弱勢一方有能力反抗另一方;“對立”限制他們存在群體層面的矛盾;“非人生物或非生物”允許“泛人類”為與生俱來的或后天變化而成,可以是諸如外星人、鬼怪等生物,也可以是機器人、仿生人等非生物。
泛人類的定義表明他們具備兩種性質——“怪物性”和“人類性”?!肮治镄浴敝缸屪x者認識到他們不是人,“人類性”指讓讀者覺得他們也是人,因而這兩種對立屬性并非衡量生物相似性的“客觀”尺度。(100%的人類也可以因為其罪惡滔天而被稱為“怪物”)根據(jù)對泛人類描寫的側重,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典行套路。
偏向“怪物”的“泛人類”,往往具有反派的一般性質:
處于強勢一方。
描寫筆墨重點在于他們的暴行,尤其對人類的迫害。
形象丑陋,外在或內在或兩者都是。
以組織的形式存在,或只體現(xiàn)其組織性。
例如《鬼滅之刃》無慘的眷屬、《龍珠》的弗利薩軍團。
無論是什么樣的題材,作品只會探討人類自己的問題;無論設定是過去還是未來,作品探討也只會是人類現(xiàn)代或始終面臨的問題。因而無論泛人類與人類有多么大的差別,總是現(xiàn)實世界敵人或惡人的映射,消滅他們即是對其現(xiàn)實原型的否定,是作者討伐怪物原型的號召。其四條性質的作用分別在于:
打擊強大的敵人表現(xiàn)主角的英勇無畏,以強襯強更顯主角的強大。
正當化主角行徑,既師出有名
激發(fā)讀者對他們的厭惡
簡化問題,一個具有明確立場的組織,比起抱團取暖的團體,作為反派更專業(yè)。因此,在強調戰(zhàn)爭的作品中,前線部隊的戲份大于后方,軍方大于平民,即使客觀上講,后者從數(shù)量上大于前者。
偏向“人類”的“泛人類”,本質上就是人類,而人類則是作品中的惡人:
處于被迫害的一方
試圖表現(xiàn)他們美好的一面,相反強調人類的丑惡面
大量弱勢群體角色(比如戰(zhàn)爭片的平民、強調無助一面的婦孺)
例如《阿凡達》、芥川龍之介版《桃太郎》的鬼島居民。
因為反派是人類,對他們過分的批評會引起同為人類的讀者我們的反感。因而這類套路的打擊力度不會高于擊殺怪人的作品。但也正是因為反派是人類,更能讓讀者知道批判的對象是人類,更容易引起讀者對人類問題的思考。
前者雖然力度大,但很難讓讀者意識到那是人類自己的問題。就如總是將壞人畫丑,會讓小孩子對長相英俊的陌生人放松警惕一般,讀者會誤以為作品所打擊的丑惡是怪人的專屬標簽。“我們是正常人,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擔心那樣的問題”,讀者因此忽視了對那些問題應有的警覺。
連載的商業(yè)漫畫相比表達作者的思想,正常的作者更傾向于講好故事,因而商業(yè)漫畫所構建的世界復雜得宛如另一個世界,因而作品往往不是以上兩種簡單框架。比如《鬼滅》的下級鬼不僅代表人性的陰暗面,也是無慘和為人時的歷史背景下的受害者。
《約定的夢幻島》的鬼族兼顧以上兩種套路,使得概念上的鬼,其實根本不能簡單概括為正派或反派。這也是《夢幻島》最吸引我的地方,它描述出了一個宛如客觀存在的世界,那里的“角色”不為代表什么而生。
1.2 變化的鬼形象——“認識”從片面到立體的變遷
也許是為了強調觀念上的變化,或者作者心中的夢幻島世界隨著劇情的推進也在成長,鬼的“怪物性”和“人類性”并沒有在同一時間表現(xiàn)出來。從鬼的形象就可以看出,GF篇、金色池塘、七面墻壁、王都篇登場的鬼不像同一物種,這四個角色集合,形象也越來越豐滿。

GF篇伊魯維庫和GF職工,設定上是王公貴族卻最像怪物。我們只知道他們是吃人怪物及幕后黑手。

金色池塘盜獵的貴族老爺。我們知道了他們有社會體系和比生存更高的追求。

找尋七面墻壁路過的鬼的邊遠村莊,理論上是除了野怪地位最低。在這里登場了既非敵人又非朋友,雖然艾瑪以后還會拿他們說事兒但其實他們只是過他們的日常的陌生人,表明鬼有自己的生活,不是專門幫著主角推主線劇情的。
如果斷章取義,這個村莊幾乎就是芥川龍之介《桃太郎新編》的鬼島的翻版。

王都篇吉朗既是諾曼連環(huán)計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也是前公卿復仇記的主人公。另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也在這里交匯。使得女王成為兩條故事線的中期boss,她的雙核心正好對應她壓迫的兩個群體——食用兒童和鬼,也因此解放食用兒童的諾曼毀掉其中一個,想要解放鬼的穆??У袅硪粋€。已經(jīng)展示過武力的強大,女王的二階段主要表現(xiàn)的是她特殊的體質,對比的也是同為“天命之子”的穆???。之所以在二階段艾瑪諾曼等人紛紛醬油,是因為這是穆??ǘ鞘秤脙旱闹骶€,一條同在這個世界發(fā)生的相對獨立的另一條主線。
(重返GF,估計這里的雜魚鬼只是為了讓故事看起來合理而已,農(nóng)場的主人不可能把一切都交給皮塔,自己跑農(nóng)場外面陪著王都軍看大門。)
隨著世界觀的明晰,鬼慢慢從“存粹的怪物”向“人類”慢慢轉變。我們漸漸知道鬼有自己的社會結構,有自己的愛恨情仇,自己的階級矛盾,也有自己的“天選之人”。當然,鬼并沒有改變,從科尼的死到女王駕崩,鬼在物種層面還是那群鬼。變的只是我們(讀者)對鬼應有的認識。而這也符合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不也是從片面到立體的過程嗎?
1.3 生而平等的生命,飄渺的共存可能
艾瑪想要人鬼共存,其實是一種誤解?!袄纤啦幌嗤鶃怼备痉Q不上是“共存”。一千年前,終止人鬼戰(zhàn)爭的方法是把世界一分為二,一千年后人類和鬼避免仇恨的方法也是徹底斷絕兩個世界的聯(lián)系??峙伦髡咭膊徽J為他們能化解仇恨、和睦相處吧。
無論是永無鄉(xiāng)還是夢幻島,現(xiàn)實中做不到的事情它們也做不到。即使互相理解,人類和食人鬼恐怕也只有分道揚鑣,才有同存于世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