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評估金額下降,也是樓市轉向的一種標志
房貸評估金額下降,也是樓市轉向的一種標志
樓市或許真的到了轉向的時刻了。
上海市房地產經紀行業(yè)協會發(fā)布的《“三價就低”房貸新政下避免交易糾紛的幾點提示》中,提到了這樣一種情況:某消費者于8月7日簽訂房屋交易合同,此后申請房貸時,銀行最終審批的貸款額度從預估的545萬元降低為268萬元,下降了一半還多。而277萬元的巨大資金缺口,也使其無力繼續(xù)履行合同,損失定金的同時更可能面臨巨額的違約金。故以居間方未告知房貸新政致其蒙受巨額經濟損失為由發(fā)起投訴,想以此來減少自己的損失。

事實也是,如果因為銀行房貸政策的調整,或者抵押物評估政策的變化,給消費者帶來損失,銀行也好,房產出售方也行,是否存在告知責任,由此給購房者帶來的損失,是否要承擔責任,確實是一個問題。就像這位購房者一樣,房產評估價格一下子下降一半,自然會對購房者帶來很大的影響了,甚至要讓購房者承擔賠償責任了。
不過,倒也傳遞一種信號,那就是樓市或許真的到了轉向的時刻了。因為,過去相當一段時間,銀行在房產抵押價格評估時,都是盡可能地向高評、向大評,以便于更好地吸引消費者貸款購房,從而增加銀行的有效貸款。廣大居民所以能夠轉變觀念,不再對負債感到有心理壓力,并積極負債購房,與銀行房貸政策的過度積極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銀行在背后的過度支持,很多居民就不會去負債購房,導致市場出現供需之間的虛假緊張,房價也不會出現過快上漲。
現在,銀行開始對房貸的評估價格下調了,且下調幅度很大,是否意味著銀行對房地產市場預期產生了動搖,不再認為房地產市場繼續(xù)向上,房價也會繼續(xù)上漲,而擔心房價下跌給自身帶來風險。一旦形成這樣的預期,對房價來說,可能是最有效的打擊。房價不漲了,甚至下跌了,按照中國居民買漲不買落的習慣,房價下跌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在房價下跌問題上,毫無疑問,學區(qū)房會率先沖破迷霧,成為下跌先鋒。因為,種種跡象表明,在決策層對學區(qū)房提出嚴厲要求后,學區(qū)房價格將不可能保持繼續(xù)上漲的格局,而只能轉向下跌。而從深圳、上海的情況來看,下跌的幅度還不會小,動輒三、五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下跌,更是讓已經購買了學區(qū)房的家長們,大有心在滴血的感覺??v然買得起如此昂貴的學區(qū)房的家庭,并非普通家庭,但是,再富有的家庭,也不希望房子買了價格就大跌吧。更何況,幾百萬、上千萬的錢,也真的不算是小數目了。
伴隨著學區(qū)房價格的下跌,二手房價格也是“水到渠成”,到了應當收斂價格的時候了。因為,一些城市的二手房價格,也是屢創(chuàng)“佳績”,價格高得失去了理性。因此,到了泡沫破裂的時候了。一定程度上,打擊炒作學區(qū)房,實質對炒作二手房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真正的學區(qū)房,大多是二手房。那些以學區(qū)房名義促銷的房子,比起真正的學區(qū)房來,還是含金量完全不同的,是存在很大的價格差異的。
含金量最高的房子價格大跌了,其他二手房的價格還能得住嗎?近年來,二手房價格持續(xù)上漲,不就是仗著學區(qū)房在做文章嗎?失去了學區(qū)房的支撐,二手房價格當然要走下坡路了。一旦二手房價格下跌,新房的價格也就難保。銀行面對房價出現下跌預期,自然要調整房貸的評估價格了。
既然銀行都對房價失去了信心,購房者憑什么對房價有信心呢?當然是等待觀望,給原本就搖搖欲墜的房價增加一根稻草,讓其真正的來一次說跌就跌的旅行,讓開發(fā)商、炒房客也品嘗一下房價下跌的滋味,品嘗一下利益受損的滋味,品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調控。

所以,面對銀行對房貸評估價格進行調整,評估價格出現明顯下調,廣大居民一定要注意了,千萬不要盲目貸款購房,且盲目承諾購房的時間。在資金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的情況下,如果盲目貸款購房,就有可能出現貸款不能足額到位,簽訂的購房協議又要履行,面臨定金被沒收、違約要承擔違約責任的現象。一旦發(fā)生這樣的問題,承擔責任的也不是別人,而是購房者自己。這樣的現象,顯然是不該發(fā)生的,也是不能發(fā)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