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Dence》— 佳作之中的幾處瑕疵

《Deca-Dence》完結撒花!

說來也奇怪,我對本作的看法貌似總是與主流有所偏差。在季度剛開始的時候,當多數(shù)人都還沒注意到這部作品的時候,我對本作的期待還是頗高的;但是隨著故事漸漸發(fā)展,當越來越多人喜歡這部作品的時候,我又覺得哪里怪怪的,總覺得有一些瑕疵不得不說出來。
當然,本作的整體質量是板上釘釘?shù)?,它也沒有大方向上的問題;所以,我的這篇專欄,會以我個人的觀影體驗為視角,去嘗試把那些細微的瑕疵給梳理出來。
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這篇觀后感專欄,也希望大家能夠三連支持并關注up主哦!
注:本篇會有部分后期內容的劇透,所以想要完整體驗這部作品的觀眾還請自行斟酌。

過早的揭示所帶來的乏力
本作的開局真的很不錯。
第一集上來所展現(xiàn)的劇情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既視感,但同時它也表現(xiàn)出令人驚艷的制作質量,以及那猝不及防的機械大拳。這樣的第一集確實能夠讓人抱持著期待,但是不少人當時也在擔心劇本是否會落入過于俗套的套路,變成一部僅有制作不錯,但劇情了無新意的作品。
然而這樣的擔憂在第二集就被打破了,本作第二集一下子就把第一集所埋藏的伏筆給揭露了出來,并展現(xiàn)出一個與第一集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即便這個世界觀也不算特別新鮮的設計,但是這股反差所帶來的驚喜,確實成功的吸引了大多數(shù)觀眾的目光,其中就包括了我在內。

如此的敘事,不僅僅能夠因為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反差而帶給觀眾驚喜,它的另一層好處在于省下了不少敘事篇幅給作品真正想要表現(xiàn)的內容之中,甚至可能因此而有機會埋下更深層次的伏筆,讓作品在后期還能再次帶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不過即便如此,當時的我卻依舊隱隱的對這樣的敘事抱有質疑,因為這樣的敘事在帶來好處的同時,它也存在兩個比較大的問題。
一個,是作品在第二集就揭示世界觀,其實變相的就是在逼迫觀眾被動接受這樣的世界觀設定。這樣所帶來的后果就是,本來劇情可以透過設置大量細思極恐的伏筆,來讓觀眾產生更激烈的熱情去參與故事的討論,去預測故事背后的真相,現(xiàn)在就在最一開頭,被官方自己“劇透”了。
也就是說,作品這樣的敘事,一定程度上剝奪了觀眾自行體驗故事、慢慢地挖掘并享受這個世界觀的過程。

但這也不是大事,如同我所說的好處里提到的,即便是這樣一開始就揭示了世界觀,作品其實還是可以持續(xù)埋下新坑,讓觀眾有能夠繼續(xù)挖掘并討論的內容存在。
可是很可惜的,本作在那之后,在設定上就沒有更大的突破與反轉了。這里并不是說絲毫沒有新的內容添加,例如后期伽德魯制造廠以及與Deca-Dence連接,都算是新添加且合理的設定。我這里主要想說的是,在整個沖突層面上,作品沒有再給出一個足以撼動第二集所提出的世界觀的內容;而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觀眾在第二集所見識到的世界觀設定,其實就已經是完整的世界觀了。
而這,就促使了觀眾所擁有的信息量,遠超于部分角色,并導致后續(xù)劇情的展開,一定程度上很難跳脫出這個世界觀框架之內,無法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驚喜了。
換言之,作品把算得上是全劇最高潮的揭示,擺在了劇本的最前面;而當觀眾懷著高期待去等待下一次更驚艷的內容時,直到最后這也都沒有真的發(fā)生;高期待落空所產生的失落感,就是過早揭示世界觀所帶來的第二個問題了。

這其實也是為什么我會覺得有所瑕疵的理由之一。
我在第二集之后,其實就一直期待著作品能否帶來更有意思的展開,是否還能夠再劇情反轉一次:例如把機器人的誕生與發(fā)展,去和人類的“滅絕”做關聯(lián);又例如不把伽德魯設計成機器人所培育出來的,而是真實存在的危機,只是讓機器人通過游戲的方式去與之對抗之類的。
但是,如同我剛才所說,作品后續(xù)的劇情就顯得相對保守許多。
這并非是說劇情哪里出了什么大問題,而僅僅只是因為作品這樣的敘事所帶來的巨大期待,最終無奈落空了而已。

難以產生共鳴的情緒
第二個讓我感到有所錯位的,其實是作品的情緒,我一直都無法產生共情。
而特別尷尬的地方在于,作品在世界觀揭示之后所側重的敘事重心,恰恰就放在了這些角色的情感之上。作品花費了巨大的篇幅,去描繪鏑木組長的內心,去解釋他之所以會如此看重棗的理由;也花了不少時間,去細細的勾勒出棗內心的所思所想,將她那埋藏在表面積極底下的想法,給表現(xiàn)了出來。
這些內容我都看在眼里,也都能夠“理解”,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卻難以產生共鳴。

我們先說鏑木組長。
他作為一個機器人,一個天然就生活在不可違抗的體制與系統(tǒng)之下的存在,當他準備隨著系統(tǒng)的安排接受自己“報廢”的命運之時,他對于能夠自由且毫無約束的bug,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期許與向往;甚至是看見這樣的bug能夠積極的對抗著不可抗力的時候,他感受到了“救贖”。
這樣的情緒,如同我能夠具體地寫出來一樣,我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我無法真正的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救贖”。
這或許是因為我作為人類,無法明確的感受到作為機器人所受到的制約到底有多么殘酷;但與此同時,我其實也認為作品并沒有將“機器人所受到的束縛”這點描繪得特別清晰,這就使得我就算能夠依靠邏輯去推理出他能夠產生這樣的想法的理由,卻也做不到感同身受。
而一旦無法感同身受與代入,很多劇情發(fā)生的第一瞬間,就會在我的內心產生一定程度的違和感。這些劇情,多半只要站在鏑木組長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夠解釋得通;可是當下違和的體驗,卻也是很直接的。

相似的,我們的女主棗也是如此。
棗雖然表面積極、樂觀、開朗,但是這些表面上的“正面”,其實都只是為了掩蓋她內心底里因為自己的無能所產生的巨大無力感。所以,她的一切行動邏輯,其實都只是為了消解這份無力感;她想要改變,想要變強,想要讓自己能夠真正的“影響”到什么。
實際上,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她確實也變強了,她也的確改變到了一些人(鏑木組長);但是,我認為作品沒有將這些“成長”,內化到她的內心之中,使得即便她的外在變化了,她的內心最深刻的問題卻貌似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對我來說觀感最微妙的地方其實是在她得知世界真相之后的描寫。她因為這樣過于龐大的信息而有所動搖,因為之前的努力(斬殺伽德魯)其實都只是“虛構”的而有所空虛,因為組長的隱瞞而選擇怪罪,這些描寫我都可以理解。但是,作品卻沒有以他們確實消滅了伽德魯,確實改變了世界作為契機,去和她內心中最深層次的這份無力感進行化學反應。
當然,作品也有透過“不要拘泥于虛構,看看那些真實經歷過的”這樣的說辭來讓棗的心境發(fā)生變化;而以當下的情節(jié)來看,這樣的描寫也是合理且充分的。
只是,我認為作品沒有借著這個大好機會,去敘寫她內心的成長,這點我真的覺得有些可惜。

也就是說,作品雖然花費了很多精力去描寫人物,但具體的效果對我來說卻有些微妙。
這自然有我很大的主觀成分存在,所以我這樣的體驗很可能不能得到多數(shù)人的認可。但另一方面,我也確實覺得作品在一些細節(jié)上的側重有些偏頗,才會導致一些情感上的過度顯得有些蒼白,進而導致我無法完全的去與這些角色們產生深刻的連接與共鳴。
這,就是我認為本作看下來,無法百分百打動我的關鍵理由了吧!

作品最后想要表達的主題,其實落到了自由意識所帶來的多元未來上,也就是鏑木組長對于bug所產生的渴求與救贖,以及自己變成bug之后所做出的獨立判斷與舉動??墒牵艺J為本作在這一主題上展現(xiàn)的還是有些單一;主要還是在于它將與之對立的“秩序”,刻畫成了較為單薄與片面的反派形象。
反派只是單純的否定bug的存在,單純的在為秩序付出,但是從頭到尾卻都沒有認真的展現(xiàn)過“秩序”的重要性,所以即便在最后最上級的系統(tǒng)站出來與鏑木組長對峙,我們也很難完全理解他所堅守的到底是什么價值。
這樣的沖突設計,使得作品即便將機器人的“意識崛起”,以及為了自由自甘墮落為bug的這點描繪得足夠清晰,我認為也很難真的將這一主題以一個足夠深刻的方式,傳遞到觀眾的內心里。

所以,這部作品雖然有著相對出色的制作水平,在敘事上也沒有過于嚴重的問題,但是它最后在我心中產生的波動與漣漪,卻并不是非常劇烈。這或許是因為我一開始對他有著過高的期待,或許是因為我個人的關系所以無法對角色的情感產生共鳴,又或許是因為我對這個主題有著更高的要求;但是無論如何,對我來說本作后期的表現(xiàn),確實比我想象的還要差上一些。
簡單評分:8.4/10
ps:為了避免大家沒有注意到,我其實在開頭和末尾都提到了本作沒有大問題,所以作為一部佳作肯定也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這些優(yōu)點過于常規(guī),而部分我所在意的細節(jié)我覺得更值得一說,所以這篇文章才會以這些瑕疵為主要內容來展開,并不是說本作只有缺點,希望大家能夠明白。
ps2:最后大戰(zhàn)之后將討伐游戲改成了種田游戲;果然種田這種養(yǎng)成所帶來的快樂比起打打殺殺還要高得多?。。ㄐ)
ps3: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這篇觀后感專欄,也希望大家能夠三連支持并關注up主!對于動畫或專欄有任何想要討論的,也歡迎到留言區(qū)告訴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