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首馬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人和人差別真的很大。
有的人首次參加馬拉松,還是大滿貫賽事就拿到冠軍。比如去年紐約馬拉松,曾在美國讀大學的肯尼亞選手 Sharon Lokedi 首次跑全馬就成功奪冠。
首馬奪冠,對任何一位精英選手來說,都是莫大的榮譽。當然,Sharon Lokedi 首馬能夠奪冠和其長期訓練是分不開的。

除了持續(xù)努力訓練之外,她腳下的跑鞋也助力不少。她穿的是 Under Armor 首款碳板跑鞋 Flow Velociti Elite 。我們之前進行過測評。Lokedi 認為這雙鞋在她精疲力竭時,能給予出色的能量反饋,最終幫助她突破個人最佳成績。
也許你不能像 Sharon Lokedi 那樣首馬即奪冠,但可以像她那樣嚴肅認真去準備自己的首場馬拉松。

馬拉松比賽季到了,我們邀請擁有豐富執(zhí)教經(jīng)歷的于云輝教練來聊聊首馬要做好哪些準備?;蛟S你很久沒有參加比賽了,不妨重溫一下如何準備一場馬拉松。

全程馬拉松的距離是 42.195 公里。對于不跑步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普通人怎么可能跑完這個距離。
是的,如果沒有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普通人是很難完成一場馬拉松的,除非你天賦異稟。所以當你下定決心去挑戰(zhàn)一場馬拉松,完成一件讓自己驕傲的事情時,首先必須要讓自己的身體強大到能夠支持跑完 42.195 公里的距離。
對于跑步基礎為零的人來說,至少要準備 6 個月的時間,跑量不少于 800 公里,并且需要跑幾次 25-30 公里的長距離,才能站上馬拉松的起跑線上,有的人甚至還需要 1 年時間打基礎。

如果沒有足夠的跑量而貿然去跑馬拉松,傷病是很容易發(fā)生。除了跑量之外,身體肌肉力量也要跟上。當有了充分準備,那么身體對抗損傷的耐受度會進一步提高。你投入訓練的時間越多,你就更能輕松應對比賽。
不過訓練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突然增加跑量或者提高速度,很容易就受傷。跑步是為了健康,跑馬拉松也要以安全為前提。對所有大眾跑者來說,馬拉松都是對自我極限的一次大挑戰(zhàn)。
你可能會經(jīng)常看到一些大眾精英選手,隔三差五參加馬拉松,就認為跑馬也是一件很簡單,人人都能完成的事,但是你可曾想過他們是背后無數(shù)次的訓練積累。

第一次跑馬拉松,面對未知的旅程,細節(jié)準備地越多,跑出一個好成績的概率就越大。雖然首馬要想做到十全十美是非常難的,但學習一些有用的經(jīng)驗還會很有必要。

制定合理的完賽目標
首次跑馬拉松,制定一個合理的完賽目標很重要。那如何根據(jù)目前的訓練水平來制定合理的目標呢?可以根據(jù)自己半馬的最好成績來推算,比如半馬能夠跑到 1 小時 45 分,那么全馬可以定一個 4 小時內完賽的目標。
大概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半馬的時間乘以 2 ,然后再加上 10-30 分鐘。如果長距離跑得多,可以加少一點,如果長距離跑得少,那么可以多加一些。
到了比賽,前半程切記要按照預定完賽目標來跑,否則很有可能會跑崩。如果有條件的話,提前看一遍比賽線路,給自己做一個心理預期。

穿比賽裝備后,記得抹凡士林
很多人會在賽前拍定妝照,然后發(fā)在社交媒體上,這是一個很好的儀式感。不過在比賽前穿好 T 恤/背心和短褲時,記得要涂抹凡士林,比如大腿內側,胳膊內側,胸部等容易摩擦的地方。
如果沒有涂抹凡士林,那么流血慘案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
還有一點,最好不要穿新 T 恤比賽。很多人會選擇穿賽事組委會發(fā)的 T 恤比賽,但很可能因為不合適而造成擦傷。
出發(fā)不要太快,途中速度要穩(wěn)定
第一次跑馬拉松,出發(fā)后速度很容易被帶上去,這個時候一定要告訴自己慢下來。你前半程跑得有多快樂,后半程就會跑得有多痛苦。

馬拉松是耐力運動,出發(fā)太快,容易提前爆掉。記住起跑慢點,給后面留有余地,才能享受后半程超人的快樂。馬拉松配速策略其實是一門科學,穩(wěn)定的配速能讓你更好地完賽。
盡早補水,少量多次????????
馬拉松是一場身體能量管理的運動。一般來說,馬拉松補水的原則是少量多次。如果口渴了,就意味著你的身體已經(jīng)缺水,所以要提前補給,最好是從第一個 5 公里就開始,但不要過量。
而能量膠的話,建議 10 公里吃一個。如果你需要更多的能量膠,可以適時增加。當然,賽前最好找到適合自己的能量膠。如何攜帶能量膠,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學問,裝在褲子口袋里,還是另外帶一個腰包,還是放在臂套里面?

相信自己能完賽
首場馬拉松,找到奔跑的動力很重要。你一直告訴自己能行,那么強大的心理暗示會讓你順利完賽。
如果有你有聽音樂的習慣,不妨戴上耳機,聽一些節(jié)奏感很強的音樂,可以幫你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說到撞墻,其實是身體能量耗盡的一種表現(xiàn)。在馬拉松比賽中,通常發(fā)生在 30 公里之后,可能之前感覺狀態(tài)很好,但突然就跑不動了,很痛苦,通常還伴隨著抽筋、情緒低落、腸胃紊亂等等。這是因為在經(jīng)歷 2 個多小時的奔跑后,身體肝臟和肌肉存儲的糖原被消耗完,沒有能量來源了,大腦會給身體傳遞要停下來的信號,進行自我保護。
撞墻不僅會發(fā)生在大眾跑者身上,也會發(fā)生在精英選手身上。那要怎樣做才能避免撞墻呢?

賽前補充足夠的碳水
由于撞墻的內因是糖原被消耗盡,所以在賽前就要補充充足的碳水。尤其是在比賽前 4 天,大量吃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面包、饅頭、米飯、水果、蔬菜、豆類和谷物等。平時可能吃 60% 的碳水化物就夠了,但這段時間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要達到?70-90%?。
記得要吃自己熟悉的食物。

賽前減量要做好
賽前減量是馬拉松要想跑出好成績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做的好甚至可以提高成績 5-10 分鐘。一般來說,賽前兩周就要開始減少訓練量,主要是讓身體的疲勞度降低。但也有研究顯示,賽前減量讓肌糖原水平維持在高位,從而幫助身體更好地修復,以及免疫能力的提升。
當你有一個更好的身體狀態(tài)去參加比賽時,撞墻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比賽中補給要做好
比賽當天的補給包括起床后的早餐,也許你比賽前一天晚上吃了很多碳水,但過了一晚上還是會消耗一些,所以早餐還需要補充一些。最好是在賽前 3-4 個小時進食,同時找到適合自己的食物。
出發(fā)后,每一小時補充 30-60g 的碳水,大概就是一只能量膠的量。同時還不要忘了補充電解質,可以預防因電解質流失而引發(fā)的抽筋。
讓神經(jīng)放松下來
絕大部分人第一次跑馬拉松的時候,都會很緊張,當這種壓力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遞到腸胃系統(tǒng)時,你的身體在比賽中可能不能很好的吸收能量,從而讓肌肉提前進入疲勞期。
所以如何應對這種壓力也很重要,可以進行深呼吸、冥想等等。
跑馬拉松選鞋是需要嚴肅對待的事情。有不少跑者在首馬穿了一雙尺碼不對的跑鞋,結果跑完大拇指磨出了一個大大的血泡。
那首馬的跑鞋該如何選呢?選鞋也是非常個人化的,畢竟每個人的腳型和跑步技術以及能力都不一樣,但是仍有一些公認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最好不要因為一雙鞋好看而穿去跑比賽。當然如果這雙鞋好看又合腳,那再好不過了。
最好穿大半碼的跑鞋去參加比賽。在長時間的奔跑中,腳部會因為充血而變大,所以如果只是剛剛合腳,那么也可能會在比賽中感覺擠腳。
最好不要穿新鞋跑馬拉松。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雖然如今的跑鞋材料越來越舒適,但還是穿著至少磨合 20-30 公里之后再參加比賽吧。
晚上試穿鞋后決定穿哪雙鞋去參賽,而不是早上。因為晚上的腳會比早上大,而跑馬拉松的時候腳也會變大,所以晚上試鞋更合適。

對于跑步新手來說,最好穿緩震較好的跑鞋參加首馬。而如果你有很好的訓練基礎,半馬或者 10 公里的水平已經(jīng)很高,那么可以嘗試競速跑鞋參加比賽,比如Sharon Lokedi 同款冠軍跑鞋 UA FLOW Velociti Elite ,像她那樣首馬就跑出一個很亮眼的成績,然后驚艷所有人。

# 談談你對首馬的期待,或者你的首馬跑了多少?#
隨機抽取 1?名幸運粉絲,贈送跑野背心一件!

點 “在看”,在評論區(qū)留言轉發(fā)文章到朋友圈,參與抽獎
中獎者若未按規(guī)定參與抽獎,視作無效,跑野大爆炸保留最終解釋權
互動截止日期:2023 年 4?月 1?日
文字:CC??/?編輯:CC
圖片:跑野大爆炸?/?視覺:燃燒的腿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