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你必須知道的10個知識
1、流星體、流星和隕石
太空中的物質小到塵埃顆粒、大到小行星都可以稱作流星體。
當流星體高速闖入行星大氣層,摩擦燃燒留下明亮光跡,就是我們看到的流星。
在行星大氣層中未完全燃燒幸存下來的“天外來石”都可以稱作隕石。

2、尋找隕石
大多數(shù)比足球場小的太空巖石會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殆盡。通常只有5%的太空巖石能扛住劇烈燃燒掉落地面成為隕石。
大多數(shù)流星雨都來自彗星,十分脆弱。小型彗星碎片甚至無法進入地球大氣層,所以流星雨后幾乎沒有隕石。
世界上大多數(shù)地區(qū),單憑外觀很難區(qū)分隕石和地球巖石,但在開闊且僅有少量巖石的沙漠區(qū)域,深色隕石清晰易辨。此外,隕石在寒冷、結冰的地方也更容易被發(fā)現(xiàn),如南極洲的冰凍平原。

3、為什么尋找隕石?
墜落地球的隕石含有數(shù)十億年前形成行星的一些原始、多樣的物質。通過研究隕石,我們可以了解太陽系早期形成的條件和過程。包括不同行星構建塊的年齡和組成、小行星表面和內部的溫度以及材料在過去受到撞擊的程度等。

4、隕石長啥樣?
隕石類似于地球巖石,但它們的外表通常有燃燒痕跡,看起來很有光澤。這種“熔凝殼”是隕石在穿過大氣層時外表面融化形成的。
隕石主要有三種類型:石隕石、鐵隕石和石鐵隕石。大多數(shù)隕石都是石質的,但在墜落很久之后被發(fā)現(xiàn)的隕石大多數(shù)是鐵質的。鐵隕石比石隕石更重,更容易與地球巖石區(qū)分。

5、怎么知道隕石來自哪兒?
地球上發(fā)現(xiàn)的大多數(shù)隕石來自破碎的小行星,也有一些來自火星和月球。理論上,水星和金星的小碎片也能到達地球,但目前還沒有一個隕石可以確定來自水星或金星。
科學家們通常利用觀測隕石墜落的照片來計算軌道,并將其路徑投射回小行星帶;或將隕石的成分特性與不同類別的小行星進行比較;也可以研究隕石的年齡——有的長達46億年。
火星隕石之所以可以追溯到這顆紅色星球,是因為它們含有的殘存氣體可以與航天器和火星車在火星上發(fā)現(xiàn)的相匹配。

如果隕石成分類似阿波羅任務宇航員從月球帶回的巖石,那么它很有可能是月球隕石。
6、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哪些隕石?
目前,地球上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5萬多顆隕石。其中99.8%來自小行星。剩下的一小部分(0.2%)來自火星和月球的占比大致相等。
已知的60多顆火星隕石是由流星體撞擊而飛離火星的,都是由巖漿冷卻凝成的巖漿巖。這些巖石與地球巖石很像,但一些獨特的成分,表明它們起源于火星。

近80顆月球隕石在礦物學和成分上與阿波羅任務帶回的月球巖石相似,但其獨特性則表明它們來自月球的其他部分。
7、命名
隕石目前都以發(fā)現(xiàn)的地方來命名。如果在同一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多顆隕石,則會在名稱之后加上數(shù)字或字母(如,ALH 84001或迪米特(b))。
此外,有些隕石也會有昵稱:如阿拉巴馬州夕拉科加隕石也被稱為霍奇斯隕石,因為它砸中了名為安妮·霍奇斯的女子。

8、知名隕石坑
早期地球經(jīng)歷了許多大型流星撞擊,留下的大多數(shù)隕石坑都已被侵蝕或被其他地質過程抹去。如今的地球上大約有190個撞擊坑。而月球上的隕石坑基本上仍完好無損、清晰可見。
6500萬年前一次非常大的小行星撞擊導致了當時地球上約75%的海洋和陸地動物滅絕,包括我們熟知的恐龍。并在尤卡坦半島留下了300公里寬的??颂K魯伯隕石坑。

亞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隕石坑是最完整的撞擊坑之一。它直徑約1公里,是由一塊直徑約50米的鐵鎳金屬隕石撞擊形成的。只有5萬年的歷史且保存得相當完好,因此被用來研究撞擊過程。

9、隕石傷人事件
隕石造成的傷亡事故很少有文獻記載。1954年11月,美國阿拉巴馬州錫拉科加市,一顆3.6公斤重的石隕石砸穿了安妮·霍奇斯的屋頂,導致她受傷,這是美國已知的第一例外星物體傷害人類的案例。
10、有記錄的隕石事件
現(xiàn)代史上唯一有第一手資料記載的大型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的事件是1908年的通古斯事件。
一顆直徑約37米,重約1億公斤的流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河附近的空中發(fā)生了爆炸。摧毀了該地區(qū)2000多平方公里的樹木、炸死了數(shù)百只馴鹿,但沒有明確記錄有人在此次爆炸中喪生。

2013年,一顆明亮的火球劃過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這顆房屋大小的流星體以超過每秒18公里的速度進入大氣層,并在地面上方23公里處爆炸。爆炸釋放了相當于約44萬噸TNT的能量,產生的強烈沖擊波震碎了518平方公里的窗戶,造成1600多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