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鸚鵡基因原理 - 隱性派特(Recessive Pied)

?

虎皮鸚鵡基因基礎(chǔ)原理合集將闡述完整的虎皮鸚鵡變異基因種類及示例?;⑵W鵡基因基礎(chǔ)原理將為虎皮鸚鵡變異基因的介紹做鋪墊,方便后文閱讀。本合集共整理了38種虎皮鸚鵡變異基因,文末將附上對(duì)專業(yè)詞匯的解釋。

?
我們平時(shí)提到的派特基因,或者國內(nèi)更慣用的叫法,“云斑”虎皮鸚鵡,一般是對(duì)四種派特基因的統(tǒng)稱,它們分別為:?
?

這四種基因包括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的派特基因,本期要介紹的是隱性派特(Recessive Pied)。?
?
隱性派特是虎皮鸚鵡38種基因中的一種,主要作用在羽毛顏色,別稱丹麥派特,國內(nèi)更常見的命名方式叫“云斑”。突變基因研究與咨詢集團(tuán)的因特·歐斯曼認(rèn)為隱性派特基因就是在其他鸚鵡品種突變上發(fā)現(xiàn)的雌雄同形派特基因(Anti-dimorphic Pied, ADM Pied),簡(jiǎn)稱“ADM派特基因”。
另外三種派特基因都是相對(duì)的“顯性派特”,其中黑眼亮羽派特則是混合了隱性派特和亮飛羽派特兩個(gè)基因的產(chǎn)物。
01 隱性派特外貌特征?
?
所有的派特虎皮(云斑虎皮)都以不規(guī)則的花紋分布為特征,這種不規(guī)則分布的花紋可以是在頭上、身上、飛羽上等各個(gè)角落。派特花紋其實(shí)是板塊狀位置的黑色素缺失,從而只顯示出鸚鵡的基礎(chǔ)顏色——綠色系虎皮鸚鵡的派特花紋是黃色的,藍(lán)色系虎皮鸚鵡的派特花紋則是白色的。?




成年雄性隱性派特基因的虎皮鸚鵡鼻臘膜顏色將終身保持粉色或藍(lán)紫色;雌性鼻臘膜則和原始種一致,也就是非繁殖期為白色或淡藍(lán)色,繁殖期則為小麥色或棕褐色,呈褶皺狀。

隱性派特虎皮鸚鵡成年后無白眼圈。

?
隱性派特基因的虎皮鸚鵡具有以下幾個(gè)特征:?
?
(1)派特虎皮身體其他部位的花紋顏色都是原始的斑紋排列。?
?

(2)隱性派特基因虎皮鸚鵡身上的,色素缺失的分布面積通常都非常大,正?;y的面積小。

(3)普通花紋部分的顏色亮度很高,在像以鈷藍(lán)色、紫羅蘭色和亮綠色為基色的虎皮鸚鵡身上更為明顯。

(4)派特基因的虎皮鸚鵡斑紋分布變化極大且沒有規(guī)律,但典型的斑紋往往都存在眼部周圍。

(5)身體顏色通常集中在下腹部,靠近臀部和雙腿位置。

(6)通常母鳥在飛羽部分的條狀斑紋會(huì)比公鳥更多,但不能以此作為性別判斷的依據(jù)。
02 隱性派特基因?
無論是基因位點(diǎn)還是等位基因,都沒有被普遍接受的遺傳符號(hào)法則,因此隱性派特基因沿用1986年泰勒和沃爾納,以及2002年馬丁的命名方式,將野生型等位基因命名為“r+”,隱性派特等位基因則為“r”。

該基因影響殘留色素分布的因素尚不清楚。
部分名稱對(duì)照表:
突變基因研究與咨詢集團(tuán)——MUTAVI Research & Advice Group
因特·歐斯曼——Inte Onsman, Research Coordinator MUTAVI Research & Advice Group, The Netherlands
1986年泰勒和沃爾納——Taylor, T G; Warner, C (1986), Genetics for Budgerigar Breeders (2nd ed.), The Budgerigar Society
2002年馬丁——Martin, T (2002), A Guide to Colour Mutations & Genetics in Parrots (1st ed.), ABK Publications, ISBN 0-9577024-7-7
?
資料來源:?
Budgerigar colour genetics, wikipedia
Recessive Pied Budgerigar Mutation, wikipedia
PIED MUTATION, Budgie Bubble
Recessive Pied, Cute Little Budgies Av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