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賽博交際——CP與固聊
今天和結(jié)交了兩個月的CP分了,感慨頗多。故嘗試寫此文,作為對這種新型社交關系“賽博交友”的感想與思考。本文所謂的“處CP”等都是指通過社交平臺一對一交友,僅進行線上的、局限于兩人的交際關系。
起因是在今年3月初的時候,具體的日期我也記不清了。當時我打開了某APP,本來只是想看一下同人畫,結(jié)果他向我推送了“處CP”的內(nèi)容,出于好奇我就點進了相關的話題。
這也是一個UGC的平臺,以同人文、同人圖、COS、橡皮章、粘土人等亞文化內(nèi)容為主。這里的處CP帖子也是各個用戶自己發(fā)的,并沒有看到相關的bot,或者中介平臺。
這讓我稍稍放心一些。
事實上,我并非第一次了解這種交友形式。在2017年前后,我在熟悉的中V圈也與一位網(wǎng)友處CP,記憶里還使用了情頭,一直持續(xù)了將近一年,后面沒有太多共同話題,變平平淡淡地減少聯(lián)系了,所謂的CP關系也就走向了終結(jié)。
今年我隨意瀏覽了幾個帖子,注意到了一位發(fā)帖者。是一位17歲的女性,主要是她提及了玩原神想找人帶,以及喜歡初音未來。我抱著交友的態(tài)度和她結(jié)交。她的空閑時間似乎很多,一天到晚都能回復我,而我也時間充足,我們聊天聊了很多。
她玩原神,喜歡鳴神組,似乎也在嘗試寫雷電影和八重神子的東西,但是沒有給我看。她還涉獵一些別的亞文化的圈子,不過我不了解。
我隔三差五也在原神里帶她,她操作比較笨拙——不過我完全不介意。帶她找寶箱,打周本。她并不經(jīng)常老煩我,而且每一次也很客氣,也很禮貌,說了很多“請”“求”“謝謝”之類的字眼。
她是氪佬,她的雷電將軍滿命,薙刀滿精,但是是用的二星三星的沒有強化、詞條隨意的圣遺物。她說她不在乎數(shù)值,我也尊重她。
關于日V,其實她了解的還沒有我了解的多(我了解的其實已經(jīng)很少了),她只是單純地喜歡初音未來而已。我又給她稍作科普,她也同樣很禮貌。
我注意到她還是中學生,尚未高考。故而我也不太敢耽誤她太多時間。
到了四月份,她說她有期中考試。隨后幾天沒有上線,再之后突然給我發(fā)了一段道歉——雖然并沒有說明原因。然而我想問時,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被清列了。她原本用的鳴神組頭像也被改成了其它的東西。
我不愿意揣測,可是又忍不住揣測?;蛟S是她期中考試沒有考好而自責,也或許是被家長管制……
到這個時候,我在春山外群簡要分享了這個故事。花間稱這種關系為“賽博交友”。
這種關系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男女朋友,因為基本不談情說愛,而且許多人在交友時掛上了“不涉三”的標簽,希望將關系僅限于網(wǎng)友——而非真實的男女朋友甚至談婚論嫁。一般情況下也不發(fā)照片,也不視頻,頂多是連麥語音聊。這樣也比較好地維護了自己的隱私。
這種關系既不是傳統(tǒng)的男女朋友,也稍微區(qū)別于一般的網(wǎng)友。因為一般的網(wǎng)友可能只聊某一方面的東西——雖然我在冰數(shù)據(jù)和春山外什么都聊。
換情頭、簽名也是常見操作,不過我今年都沒有嘗試。
————————
到了五月份,我又在APP上瀏覽找CP的話題了。這次我比之前更為謹慎,仔細翻選帖子。我在回避年齡差——或許中學生確實是“小了點”,還要忙于高考的課業(yè)。
第二次結(jié)識的是一位年齡差比較小的,僅比我小一歲。
她是四川人,畢業(yè)后在江蘇工作;而我是江蘇人,正在四川上學。起初我們各自聊了家鄉(xiāng)的東西。
但是我們的興趣交集還是太小。她弄過cosplay,去過漫展,這二者我也只是淺嘗即止,我cosplay都是許多年前的故事了,并且我也沒給自己拍過片。其次是她喜歡諸如布袋戲等亞文化,而我基本不了解。我了解的虛擬歌手、原神,她也不了解。
也就一兩個星期,我們就沒什么好說的了,于是就這樣淡去,我也不關心。
————————
第三位同樣是在“找CP”的話題里找到的,年齡差兩歲,她恰好也接觸過中V和原神。我也恰好滿足她需要的條件,并且她也是將CP和固聊籠而統(tǒng)之地陳述。
本來還是每天可以聊上幾句的,互相分享旅行的風景圖和美食圖。但是七月份以來她找了實習工作,就忙了起來。
我現(xiàn)在也不清楚為什么她忽然就和我“分了”。群友說什么羨慕我去廈門玩不帶她,我覺得沒必要這樣揣測。畢竟我和她相識也就兩個月,頂多是就近面?zhèn)€基,怎么可能去外地玩好幾天?
也許是認為我煩到她了?也許是吧。但是她和我的交流中并沒有說明這一點。
就這樣莫名其妙地、突然而然地清列了。
我既不生氣,也不懊惱,只能覺得“無語”。
因為我的旅行并不只是和她一個人分享,我還和其他人分享,包括同樣是在中V認識的網(wǎng)友,和三次元的同學。同學自然是祝福、夸贊等等。而中V網(wǎng)友,有的同樣是祝福和夸贊,有的和我聊了一小會自己的旅行,有的抱怨自己工作繁忙。當然,也有的敷衍幾句,或者不理我。我也無所謂,并且不會繼續(xù)分享。但是不至于有人因為我分享旅程而清列拉黑。
——————————
所以我就在思考這個突如其來的“分手”,難道所謂的CP,還不如中V的小伙伴們關系好嗎?
有些也不只是小伙伴,有的是認識了許多年一同成長的。有的和我多次合作或同staff,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有的或許擴列了各個工種,等待著有機會約稿。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都是不會因為分享旅游景色的照片而清列拉黑的。
也就是說,反而和這些朋友,有了更多的一層關系。
以上是一個層面。坐在趕往賓館的路上,我又想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因為在中V的交際是一個交際“網(wǎng)”,而不只是單純的兩個人與人的交際“線”。社團關系、約稿關系、合作關系、親友關系結(jié)成一張大網(wǎng)。網(wǎng)狀的拓撲關系讓“分”“絕交”更難。
試想一下,在圈內(nèi),A給已經(jīng)擴列并且聊過許久天的B分享旅游風景照,B就因此而清列拉黑A,到時候A私聊或者小群里吐槽一番。想必和A、B同時有社團/朋友/約稿/合作關系的CDEF…肯定很尷尬。(當然,這種尷尬時不時還是會碰到。)
或許又有人說我這是在鼓吹“關系”,比如B得罪了A相當于同時得罪了A的親友C。我并非推崇這樣,但是作為觀察者,這種事情還是屢見不鮮的。
尋求CP或固聊,或許是三次元交際的補充甚至替代。我在不少帖子里看到諸如“社恐”“朋友少”“想有共同話題”“內(nèi)向”的字樣,我推測其在三次元交際并非通達。而且我本人也是,在三次元難以找到有亞文化共同話題的親戚、同學,故而不得不在網(wǎng)上交際這方面的友人。
故而,這一賽博交際關系又和手游、虛擬主播、虛擬歌手、漫畫動漫、三“坑”、COSPLAY等亞文化密切相關。(或許是我的觀察偏差,因為是在亞文化APP上瀏覽帖子的。)
賽博交友,雙方?jīng)]有其它的牽掛和聯(lián)系,故而“說分就分”。我的交際圈沒有別人認識她,想必她的交際圈也是如此。
處CP、找固聊,就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型人際關系,尤其如我之前三個案例中的情況。發(fā)帖自我介紹+提出對對方的期望,聊天盡量回避曝照、開麥、視頻,不涉三不以婚姻為目的,盡量不打擾對方……故而我稱之為賽博交友。其優(yōu)點就是自主選擇性(譬如大學舍友、同學很多是被安排的,不是自己選擇的),以及隱私保障性。即便是結(jié)束關系,也不存在“鬧翻”“財產(chǎn)糾紛”“共同好友左右為難”等等。缺點同樣顯而易見,容易“三分鐘興趣”和“說走就走”。無可奈何,我竟然在半年之內(nèi)有了三個“CP”。
我覺得,CP、固聊作為一種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型交際關系,還是值得觀察和討論的。甚至值得使用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等社會科學手段加以研究。
論賽博交際——CP與固聊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