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的啟示,帶你了解命運觀

命運是什么?你相信命運嗎?《了凡四訓》帶你了解命運觀?!读朔菜挠枴愤@本書,流傳甚廣,是一本勸人為善的書。作者是袁了凡,了凡是后來改名的,作者原來叫袁黃,字慶遠、坤儀、儀甫等?!读朔菜挠枴肥侵v袁了凡個人生平的經歷,而后整理成文,匯編后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樣子?!读朔菜挠枴贩炙膫€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
要讀明白《了凡四訓》,肯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經歷和出生說起,了凡二字是作者在經歷了一系列生活的變化,為了表示自己已經脫胎換骨,把自己的學號改成了了凡,象征著自己覺悟到了命運的真諦,不再落入凡夫的窠臼。這也是標志著袁了凡命運觀的形成?!读朔菜挠枴芬彩窃谠朔裁\觀形成之后形成的,總結了作者一生的經驗和教訓,為教誨兒子所作。說到這里很多人都會想到的就是《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也是曾國藩為教育后代所作,后經過世人的傳播變得流行。

袁了凡祖籍在河南,后遷徙至江南地區(qū),父親袁仁學問深厚,尤其在醫(yī)學上造詣更深,因此懸壺濟世,畢生都在行醫(yī)。袁了凡是袁仁的第四子,在袁仁臨死之前,將家中所藏大部分書籍都留給了袁了凡,父親去世后,袁了凡遵從母親的囑托,放棄了科舉考試,專心從事學醫(yī),繼承了家學。后來,在慈云寺中遇到一位老者,對袁了凡說:“你命中就是官場之人,為何學醫(yī)而不去參加科舉考試呢?”袁了凡說明了緣由,帶老者到家中,老者善于卜算,為袁了凡占卜,多次測算后,結果絲毫不差。說他某年當貢生,某年當縣官,某年辭官回鄉(xiāng),到五十三歲那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時,應當壽終正寢,一生沒有兒子。而后袁了凡的母親也十分信服,在老者的影響下,袁了凡又動了參加科舉的念頭,并將老者計算的命數(shù)一一記錄下來。

后來,在袁了凡參加科舉的過程當中,老者推算的絲毫不差,經過這樣的周折,此時的袁了凡,對命中注定,更加相信。這個時候,袁了凡的狀態(tài)就變得非常極端,停滯了一年的時間,在去參加國子監(jiān)學習之前,去拜訪了當時有名的云谷禪師,經過與云谷禪師的一番交談后,袁了凡此時才徹底放下了宿命論的立場,開始潛心修善行,積累功德。
之后便徹底改為袁了凡,這和家庭的影響也有關系,其母親信仰佛教,父親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佛教也很重視。后來袁了凡和其他高僧也有往來,其中還發(fā)起了刻經的工作。之后袁了凡在做官的生涯,發(fā)愿行善,命運也逐漸脫離了卜算的軌道,后因遭遇彈劾,被革職還鄉(xiāng),回鄉(xiāng)后,仍然修行不綴,念誦經典,十多年后去世,終年七十四歲,被追收其為尚寶司少卿。

袁了凡在面對老者的推測后,經過禪師的指點,放棄了宿命論,也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真正意義上擺脫這種宿命論。即使是科學發(fā)展的今天,依舊有很多人會相信宿命論,相信命運都是注定的。實際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對于世界上的普通人來說,人在世間,皆有命數(shù), 固然沒錯,但是這世界上大善人和大惡人是不受命運的擺布的,而普通人,所謂命運,福氣,都是靠自己修行,自己努力得來的,這是云谷禪師對袁了凡的指點。
《了凡四訓》這本書,記錄的都是袁了凡所做善事,行善積德的事跡,告誡人們要謙虛謹慎,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心,勇心就是說要敢于面對自己的過錯。書中也記錄了行善的十種方法: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這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也是有非常高的學習和參考價值。
命運是什么呢?誰來掌控自己的命運呢?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也是《了凡四訓》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和精髓所在。人生在世,無論如何都要不斷修行,不斷精進,命運要自己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