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館,品味的是不一樣的人情

正街。人行道邊臺階上緊挨四五家茶餐館。傍晚時分,老板們將桌椅、大功率風(fēng)扇搬出門外。
淡黃色日頭光線,自地面、樹木、建筑物上緩緩?fù)藚s;忙碌了整天的“上班族”“打工族”,從四面八方向茶餐館聚攏。
茶餐館多半窄小。兩間喝茶就餐;廚房堆砌鍋碗瓢盆灶案板冷凍冰箱等,且?guī)词珠g——“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廚房后一抹水泥坪,也可擺桌放椅。
上午九時,卷閘門升起。退休之人、五更起早賺了鈔票的生意人及其他有閑的中老年男女,陸續(xù)踱進(jìn)門來。茶,兩元一杯;西瓜子南瓜子葵瓜子,兩元一碟;花生三元,顆粒飽滿。茶客喝口茶,丟粒花生或瓜子入口,聊新聞聊八卦聊家長里短,聊到筋節(jié)處,會心一笑,或詛咒一番。眾人多相互熟稔;不熟者,見兩次便如同好友。
時間一“聊”晃過。茶客拍掉粘身的殼屑,手機(jī)朝墻面微信一掃,付款走人——茶餐館大多不弄午餐。
老板娘清掃洗滌,老板赴菜場買來葷素,洗濯蒸煮煎炒入冰箱:預(yù)備晚餐。
兩點一過,茶客“上班”,五點半鐘,起身“下班”。老板搬出桌椅及大功率風(fēng)扇。小方桌旁的篾織或木靠椅中,紛紛坐進(jìn)食客。大風(fēng)扇“嗚嗚嗚”地?fù)u頭晃腦。
我曾受友人之邀,喝茶兩回。
今年初夏始,來此聚餐,感覺甚好,隔個三五天便前去“報到”。
法國梧桐樹間距密、葉片大,擋住烈日,蔭涼了路人及食客。坐于桌旁,雙腿伸入另一椅中,喝大片茶葉、享家常味道、觀街頭景致、察人間百態(tài),無拘無束,賽過神仙。
某日下午四點,我呼朋喚友。六時左右,四人或步行或騎車或乘公交趕至。甲將盛著三條肥碩鱖魚的沉甸甸塑料袋遞給老板:喏,河里釣的,請加工煮熟,放紫蘇辣椒大蒜!我點涼拌海帶涼拌花生米鹵味豬腳青椒炒肉,外加絲瓜。有涼有熱,葷素齊全。
鱖魚湯熬得濃白黏稠,開胃爽口。其他菜肴咸辣恰好。白酒入喉,濃香撲鼻。
酒過數(shù)巡,舌頭變大。“蔣兄,此處聚餐,強(qiáng)過酒店!”甲臉放紅光。“是嗎?”我頓來興趣?!澳鞘??!币掖钋坏溃骸皶晨炝芾?!”丙道出真諦:“瀟灑自如,耗銀甚少,且空氣流暢——比憋在窄小空間舒服太多?!蹦阋谎浴⑽乙徽Z,手不停、嘴不歇。
白酒干完,再上冰啤。東北口音的老板娘,瞅眼桌面,啟唇微笑:“上飯或水餃?”我眼神一亮:“有水餃?”“有,東北水餃,自個包的!”“好,來一份!”眾口同聲。
她端來一份冒熱氣的韭菜肉餡水餃、一碟醬油陳醋、一碟紅椒粉末。我夾起一個蘸上醬醋及粉末入嘴。眾人瞧我閉眼咀嚼享受模樣,一齊伸筷。
酒醉餃飽,老板娘撤下殘羹剩菜,抹凈桌面,將茶水端上桌后,風(fēng)拂楊柳般飄入店內(nèi)。
湘江河畔的后街被打通,成為機(jī)動車通行的主干道,亦通往“窯灣老街”。老街打造成仿古商業(yè)文化街后,入夜如滾滾江水,翻騰喧嘩,人聲鼓聲歌聲交匯,飄入醉意朦朧的吾輩耳簾。
酒醉話多。東西南北國際國內(nèi)文壇趣事,乃至個人隱秘,敞開心扉。話音裊裊,縈繞樹梢、夜空。
路燈光下,的士摩的穿梭往返;三兩行人,來往不斷。間或有人跟茶客打招呼、遞香煙。一男一女,于街邊斗嘴推搡,夫妻抑或情人?不得而知。一忽兒,兩人和好,女方開摩的載著男的疾馳而去。
好一幅消夏夜景圖!
子時已到,眾客逐漸散去,店主們哈欠連連,拾掇桌面。
我們“咕咚咕咚”喝下最后一口茶水,啟程返家。
抬頭仰望,星斗滿天。(蔣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