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玉林起名文化,玉林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玉林取名字是怎么來的,玉林周易起名大師謝詠老師簡介,玉林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玉林取名字的由來和含義,相信很多玉林朋友都會對當(dāng)?shù)氐钠鹈幕椭x詠老師姓名學(xué)感興趣,本文謝老師就來給大家來做個詳細(xì)介紹……

(1)謝詠老師:玉林取名字的由來及寓意
在郡縣制廢除以前,今玉林市境內(nèi)大部分區(qū)域都是屬于合浦郡所管轄的。
唐朝乾元元年(758年)以州縣制取代郡縣制之后,今玉林市境內(nèi)才真正出現(xiàn)了州級的行政區(qū)劃。
但此時的玉林市里存在著郁林州(今興業(yè))、牢州(今玉林市)、容州(今容縣、北流部分)、禺州(今陸川縣、北流部分)、白州(今博白縣)等幾個州,但也基本奠定了現(xiàn)在玉林市各縣的區(qū)劃。

至宋朝至道二年(996年),唐朝時玉林市境內(nèi)的幾個州幾經(jīng)變動,最終合并成兩個大的州——郁林州、容州。
郁林州的治所也從興業(yè)遷到南流縣(今玉州區(qū)),建城于南流江泮。
郁林州轄今興業(yè)縣、玉林市、博白縣。容州轄今容縣、北流、陸川,至此,郁林完成了從最初郁林郡向今玉林市轉(zhuǎn)移的歷程,即今玉林市繼承了原郁林郡之名。
元朝基本延續(xù)了宋朝的格局,設(shè)郁林州、容州。明朝時期,容州降為容縣,仍設(shè)郁林州,屬梧州府。
清順治時,郁林州從梧州府分出。民國元年降州為府,次年廢府為縣。
民國后,玉林縣的歸屬也幾經(jīng)變動,到1983年升為縣級市,再到1997年升為地級市,就是現(xiàn)在的玉林市了,轄兩區(qū)5縣市。

郁林改玉林,取郁、玉同音。由于“郁”的繁體字是“鬰”,筆畫繁多,書寫困難,所以以“玉”字代替。
至于“郁林”從何時開始寫成“玉林”,有多種說法,有說是從民間開始的,也有說是政府(民國時期)。
為什么是用“玉”字取代,而不是其他同音的字,至今更加難以得到確切的答案。

(2)謝詠老師:玉林寶寶如何取名改名
很家長朋友們都關(guān)心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出生于【玉林】的寶寶該如何取名字呢?
謝詠老師溫馨提示,不管是出現(xiàn)于哪個城市,本人的命理格局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命理五行力量決定了人生命運氣數(shù),所以我們唯有以命理五行為基礎(chǔ),推算出其核心“喜用神”,而后再結(jié)合姓名之?dāng)?shù)理合而為一體來取名方為正統(tǒng);
(3)謝詠老師:玉林的風(fēng)俗文化
春節(jié)玉林人過春節(jié)頗具地方色彩。年前數(shù)日,人們便開始“三忙”:一忙“潔戶”,家家要掃衛(wèi)生,去污除垢。
二忙“辦年”,準(zhǔn)備過年所需的雞(閹雞為主,陸川一帶則以鵝為主)、鴨、魚、肉,各類蔬菜。以及春聯(lián)、鞭炮、香紙蠟燭等。
三忙“炸食”,制作各種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類。
除夕玉林人俗謂“卅夜”。家家戶戶制作節(jié)日食品;張貼春聯(lián),鳴炮辭舊,吃團圓飯,合家守歲。其供品除“三牲”、茶、酒之外,還往往供上蔥、蒜、芹及染紅的豬舌等,取其諧音(蔥即“聰明”、蒜即“會算”、芹即“勤奮”、豬舌玉林人稱“豬利”、即“紅利”),圖其吉利而已。團圓飯菜特豐,尤其是魚、雞、鴨等菜肴,往往到初一也吃不完,為的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慶頭。
守歲,至午夜零時,家家戶家爭先恐后鳴放鞭炮,一時間鞭炮聲驚天動地,震憾宙宇,人們在一片喜氣洋洋之中辭舊迎新,并開始以最美好的言詞互相祝福。
大年初一人們都衣著一新,各家舉行拜年活動,凡熟人見面必稱“恭喜”,小孩子會得到不少的“打賞錢”(即“壓歲錢”)。是日不殺牲、不掃地、不說不吉利的話,這是玉林人世代遵循的習(xí)俗。
這一天,人們往往扶老攜幼,合家上街觀賞舞獅、舞龍表演。正月初二,出嫁女兒偕同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初三之后,人們開始自由走動,有的尋師訪友,有的結(jié)伴游玩。
這時便有民間舞獅、舞麒麟唱麒麟歌的藝人們穿街過巷到各家各戶各店各鋪來恭賀新年。這種活潑有趣的賀年活動一直延續(xù)到過完元宵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