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中離子平衡】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

杰哥 | 4-5 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

1??酸堿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概念:依據(jù)中和反應(yīng),用已知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的實驗方法。【已知測未知】
原理:H? + OH? =H?O,在中和反應(yīng)中
酸提供的H? 與堿提供的OH? 物質(zhì)的量相等
假設(shè)n元酸【HnA】 a mol / L , V?mL
m元減【B(OH)m】,b mol / L,V?mL
讓他們恰好完全中和
n(H?) = n(OH?)
【有多少mol的H?,就得滴定多少mol的OH?】
a·(V?×10?3)·n == b·(V?×10?3)·m
【10 -3是mL轉(zhuǎn)化成L的一個數(shù)量級】
a和b中,一個是已知,另一個是讓你求的
【例1】
已知你有0.1mol/L的NaOH,讓你測定未知濃度的H?SO?
由于不知道H?SO?的濃度,需要測量他,這個溶液叫待測液
你用量筒量取你的待測液(硫酸)20mL
恰好完全中和時,NaOH用去了20mL
0.05mol/L
a·(20×10?3)×2 == 0.1·(20×10?3) ×1
2??酸堿中和滴定的儀器與操作
主要試劑:標準溶液(已知濃度)、待測溶液(未知濃度)、指示劑(能知道滴多少時恰好完全中和)、蒸餾水(清洗)
主要實驗儀器: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滴定管夾、鐵架臺、錐形瓶等

3??認識滴定管
構(gòu)造:滴定管的管身是內(nèi)徑均勻、帶有刻度的細長玻璃管,酸式滴定管的下端是玻璃活塞,堿式滴定管的下端是由橡皮管和玻璃球構(gòu)成的閥
滴定管的使用要求: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堿液、水解呈堿性的溶液和氫氟酸,可以裝酸液、氧化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堿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液和強氧化性溶液,可以裝堿液和中性溶液
- 規(guī)格∶滴定管的最小分度是0.1mL,實驗室中常用滴定管的規(guī)格有25mL和50mL兩種
- 精密度:取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讀數(shù)時應(yīng)估讀至0.01mL;如:24.00mL、23.38mL
- 滴定管的讀數(shù)方法:0刻度在上,從上往下讀
- 用途:滴定管主要是用來精確地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
4??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 檢查儀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檢查活塞是否漏水【檢漏】
- 潤洗儀器:在加入酸、堿之前,潔凈的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要分別用所要盛裝的酸或堿潤洗2~3次
- 加入反應(yīng)液︰分別將酸、堿加到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以上2~3mL處,并將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夾上【趕氣泡】
- 調(diào)節(jié)起始讀數(shù):在滴定管下放一燒杯,調(diào)節(jié)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滿溶液,并使液面處于0或0以下刻度,準確記錄讀數(shù)。【記錄初值和終值,作差】
- 放出反應(yīng)液:根據(jù)實驗需要從滴定管中逐滴放出一定量的反應(yīng)液。
- 排氣泡的方法:
- 酸式滴定管:將酸式滴定管垂直夾持在滴定管夾上,旋轉(zhuǎn)活塞,使溶液快速流出的同時使氣泡排出
- 堿式滴定管:將堿式滴定管垂直夾持在滴定管夾上,使尖嘴向上,并捏住小球后上部的橡皮管,使溶液快速流出的同時使氣泡排出,如圖:

5??實驗操作——以用HCI標準液滴定NaOH溶液為例
- 查漏:使用前先檢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 洗滌
(1)錐形瓶:只能用蒸餾水洗滌,不能用待測溶液潤洗
(2)滴定管洗滌:應(yīng)先用自來水,再用蒸餾水,然后再用標準溶液(或待測溶液)潤洗
2~3次,以避免溶液被滴定管內(nèi)壁上附著的蒸餾水稀釋而導(dǎo)致濃度變小
(3)洗滌的原則:少量多次
(4)洗滌的標準:管內(nèi)壁不掛水珠
3. 取液
(1)向潤洗過的堿式滴定管中加入待測濃度的NaOH溶液,趕出氣泡、調(diào)節(jié)液面至“0”刻度后,用堿式滴定管向錐形瓶中滴入25.00mL待測溶液,再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
(2)向潤洗過的酸式滴定管中加入標準鹽酸,趕出氣泡、調(diào)節(jié)液面至“0”刻度后準確記錄讀數(shù)為V?mL
4. 滴定:在錐形瓶下墊一張白紙,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向錐形瓶中先快后慢地加入標準鹽酸(后面逐滴加入,接近終點時,改成滴加半滴酸,利用錐形瓶內(nèi)壁承接尖嘴處懸掛的半滴溶液),右手搖動錐形瓶,眼睛觀察錐形瓶內(nèi)溶液的顏色變化

5. 滴定終點判斷:
當(dāng)加入最后半滴標準鹽酸,溶液由粉紅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停止滴定。平視滴定管中凹液面最低點,讀取溶液體積為V?mL
6. 計算:
以(V?-V?)為消耗的標準鹽酸的體積,取2~3次實驗結(jié)果的平均值,依據(jù)
c(NaOH) =c(HCl)·V(HCl)/V(NaOH)計算待測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6??指示劑的選擇
- 中和滴定曲線:以滴加酸(或堿)的量為橫坐標,以溶液的pH為縱坐標繪出一條溶液的pH隨酸(或堿)的滴加量而變化的曲線。
- 指示劑選擇的依據(jù):在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終點時有一個突變過程,在此范圍內(nèi),滴加很少的酸(或堿),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變化,能使指示劑的顏色發(fā)生明顯變化,有利于確定滴定終點,所以即使酚酞、甲基橙的變色不在恰好中和的pH=7的點上,但體積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一般不選擇石蕊,變色現(xiàn)象不明顯。
強酸滴弱堿:甲基橙,強堿滴弱酸:酚酞,兩強互滴:甲基橙、酚酞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