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低成本、不掉速 | 英睿達P3 2TB Pcie3.0固態(tài)硬盤
一開始讓我測試這塊Pcie3.0的固態(tài)硬盤時,我的內(nèi)心是拒絕的:現(xiàn)在早已是Pcie4.0的時代了,這塊JD折扣價賣779的2TBPcie3.0固態(tài)硬盤,似乎沒有什么競爭力。但測試的結(jié)果卻狠狠的打了我的臉——還是不能小看儲存大廠的實力啊。它的性能究竟如何?對比低端Pcie4.0有沒有優(yōu)勢呢?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開箱
▲英睿達存儲類產(chǎn)品盒子的正面彩印,地平線上升起一抹藍色,確實給人一種大氣的感覺。外盒正面左下角標注出了3500MB/s的最高速度,右下角寫明了其為Pcie3.0協(xié)議產(chǎn)品。
▲盒內(nèi)附了一張使用說明書以及一顆固定螺絲。
▲如果說英睿達P3的外盒是大氣的話,P3本體的正面貼紙可以說是性冷淡了,基本沒有做什么特殊的元素設(shè)計,但也是很好看的。
▲背面僅有一張貼紙,沒有元件,為單PCB設(shè)計。
▲撕開正面貼紙,可以看到英睿達P3的一塊主控和四塊顆粒,無獨立緩存顆粒。
▲英睿達P3的主控為群聯(lián)PS5021-E21-48。在群聯(lián)官網(wǎng)的描述文件中,PS5021-E21系列主控,最高支持Nvme1.4規(guī)范、4通道Pcie4.0協(xié)議,臺積電12nm工藝制程,最高能實現(xiàn)的順序讀寫速度為5000MB/s、4500MB/s。4.0的主控給3.0的盤用,這讓我對英睿達P3的性能有了一絲絲的期待。
▲英睿達P3的四塊閃存顆粒均為美光2PC2D NY161,美光官網(wǎng)未找到相關(guān)信息。FlashID識別其為176層堆疊QLC顆粒。不過,畢竟容量有足足2TB,所以TBW也有440之多。
上機
▲老規(guī)矩,固態(tài)測試需要安裝在第一條直連CPU的接口上,保證測試的準確性。
▲看下本次使用的主板,微星B650M迫擊炮,CPU為銳龍9 7900。主板的價格很有性價比,基本配置也齊全,2個M.2接口帶馬甲。
▲機箱是德商德靜界(be quiet!)的PURE BASE 500 FX,同樣主打RGB,并且給了比較厚實的鋼板,還給了消音棉,同時保證RGB和靜音效果的機箱并不多
▲機箱正面打開RGB,由于前置面板裝上了280水冷,所以只有兩個風扇效果,但很意外的效果還不錯。
▲水冷為德商德靜界(be quiet!)的PURE LOOP 2 FX 280mm水冷,散熱效果還是挺不錯,不帶RGB版本的有AMD 170W散熱器的推薦。
▲冷頭帶了一圈RGB,最近我特別喜歡這種只有一圈RGB的風扇或者冷頭,有RGB但又不那么多。
▲電源使用的是微星的MPG A850G支持ATX3.0,如果后期換GeForce RTX 4060那種16PING接口的甜品卡是可以無縫鏈接,瓦數(shù)也足夠了。A850G采用全日系電容,并且提供10年質(zhì)保。另外電源自帶啟停功能,可以通過電源后部的按鍵切換。
▲看一下點亮后的效果,德商德靜界(be quiet!),不做RGB的廠子做起RGB后,效果比一般的廠商是要酷炫點,非常符合RGB剛需用戶的心里需求。
凈盤測試
首先我們在嶄新出盒狀態(tài)下來跑一輪空盤測試。
▲在CDM測試中,英睿達P3跑出了3670MB/s、3280MB/s的順序讀寫,和800MB/s、530MB/s的4K隨機讀寫性能。達到了官方宣稱的最高3500MB/s、3000MB/s的順序讀寫速度。
▲在HDTune 300G混合數(shù)據(jù)測試中,英睿達P3的速度曲線保持的相當出色,平均順序讀寫速度為3200MB/s、3000MB/s,看曲線可知讀寫速度基本未曾掉到過3000MB/s以下。需要注意的是,官方宣稱的速度,其測試軟件基本都為CDM或ASSSD,這兩款軟件與HDTune和ATTO的數(shù)字計算方式有區(qū)別,所以并不能因為HDTune或ATTO的速度沒達到官方宣稱就把廠家批判一番。
▲在ATTO測試中,4K文件的讀寫速度為760MB/s、550MB/s,足以應付日常傳輸時可能會遇到的零散文件。英睿達P3在64KB及以上體積文件的讀寫速度即可達到峰值,為3.42GB/s、3.18GB/s。
▲使用友商的Pcie4.0固態(tài)硬盤創(chuàng)建400GB文件進行文件傳輸測試(不會有文件讀取速度瓶頸)。在Windows文件資源管理器的限制下,英睿達P3大文件實際寫入速度在2.5GB/s左右,無論是打電動還是剪片片,這個速度都是非常夠用的。
▲在HDTune 300G混合數(shù)據(jù)測試時,我們使用熱像儀對英睿達P3的溫度進行了檢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盡管其最高溫度來自主控,達到了86.9℃,但英睿達P3沒有出現(xiàn)任何掉速的狀況,甚至連大的波動起伏都沒有發(fā)生。不愧是Pcie4.0硬盤下放的主控,其超強性能可見一斑。
臟盤測試
▲我們將英睿達P3填充到剩余360GB左右,進行臟盤測試。
▲在HDTune 300G混合數(shù)據(jù)測試中,平均順序讀寫速度與凈盤狀態(tài)沒有什么區(qū)別,依舊為3200MB/s、3000MB/s左右,速度曲線依舊保持的相當出色,沒有出現(xiàn)掉速的情況。
▲在ATTO測試中,4K文件的讀取速度、和64KB體積文件達到速度峰值的情況,與空盤狀態(tài)并并無二樣,甚至速度還略有提升。
▲使用友商的Pcie4.0固態(tài)硬盤創(chuàng)建360GB文件進行文件傳輸測試(不會有文件讀取速度瓶頸)。在臟盤情況下,英睿達P3大文件實際寫入速度,依舊可以保持在2.4GB/s以上,且始終沒有出現(xiàn)掉速的情況。
總結(jié)
盡管作為Pcie3.0協(xié)議、無獨立緩存顆粒、使用QLC閃存顆粒的英睿達P3,在硬件上的配置肯定不如中高端Pcie4.0產(chǎn)品那么亮眼。但是,得益于從Pcie4.0硬盤方案上下放的主控和全局模擬SLC的方案,無論是空盤還是臟盤測試,無論是300GB的HDTune文件測試、還是400GB的Windows文件資源管理器文件拷貝測試,都無法觸發(fā)英睿達P3的緩外速度。這種性能,這對日常使用來說肯定是足夠的。
QLC的總寫入量也是被人普遍詬病的一點,但是,440的TBW對于一天只寫入5-6GB數(shù)據(jù)的一般消費者來說可以使用200年之久,QLC對非專業(yè)用戶來說實際上根本不是問題。所以說,如果你有低預算買到大容量固態(tài)硬盤產(chǎn)品的需求,那800元以內(nèi)拿下怎么造都不會掉速的2TB版本英睿達P3,我覺得還是有性價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