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shù)派幻覺——《重生合租屋》觀后

往往是這樣的,人們常常自覺特殊,但是不會懷疑這份“自覺”是否特殊,于是,他們都是少數(shù)派幻覺的罹患者。
剛在看《重生合租屋》的第二集,有一幕大家聚在一起吃飯,安慰其中一個女生的情景。在這一段故事的觀看過程中,我很能感同身受,甚至想要表示淚目,然后去發(fā)一個“被感動到了”的彈幕。雖然大多數(shù)人的順序應(yīng)該是反過來的。
為什么會對這樣的場景產(chǎn)生共情?因為我自覺是個少數(shù)群體的人,有著挺多的特殊性,于是在看到同樣是少數(shù)的群體——《重生合租屋》里的房客基本都是有前科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溫暖彼此,我的心里就會泛起暖意。似乎自己就身在其中,也有了被溫暖的感受。
但是,真是如此嗎?我真是少數(shù)群體的人嘛?換個問題就是,我真有那么特殊嘛?
我看是沒有。
在《重生合租屋》里面,大家是因著各種不同的原因,或是意外,或是為了愛情,這才在警察局留下了案底,然后被大肆地傳播,最后被迫成為了社會的少數(shù)人群。
這樣的他們,沒有辦法從事正常的行業(yè),在各種沒人肯干的行業(yè)里也受盡排擠,遭受著諸多人群的冷眼與歧視,過著一種糟糕透頂?shù)纳?。而這些,都被人們認為是,合理的代價。
對于大部分犯罪者來說,這或許真是個合理的代價。大家為了避免利益上的受損,比如身體被侵害、錢包被搶奪之類的,所以避開這些有前科的人,這從理性上來說似乎無可厚非。但是對于剩下的少數(shù)犯罪者,因著各種意外導致入獄,導致犯罪留下案底,于是終身都無法擺脫這個標簽,只能作為一個人們眼中的”異端“活在世界上,對于他們,對于這些回到社會中想要正常生活的人,要怎么辦才好呢?
這或許才是真正的少數(shù)人群。他們是原本的少數(shù)人群——社會中的犯罪者——中的少數(shù)人群,他們是很容易被忽視,聲音可以被合理掐滅的那一類人。
對于他們,我自以為是個邊緣的人士,然后自顧自地跟他們共情,這是不是也是一種不尊重呢?
我覺得是這樣。
當一個人還有心情去標榜自己的趣味小眾,自己的喜好與大多數(shù)人不同,這時候的這個人,或許剛好活成了大多數(shù)人的樣子——因為人人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這才是普遍的情景。
所以自覺特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那是人間常態(tài)。喜好標榜小眾也只是說明你有著普遍的炫耀之心,恰好說明你是個正常人罷了。
這就是人們擁有的共同幻覺中最為吊詭的一類——你自覺特殊,于是你便并不特殊。
我就是這樣安慰自己的。以免自我懷疑之下妄自菲薄,于是總安慰自己其實是個正常人。但是,這也恰好證明了,世界上的小眾人群應(yīng)該不如表面上的那么多,大家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人而已。
那么,那些被社會的主流掃到角落里去的人,他們身上與所謂社會主流的共同點依舊是遠遠多于他們的不同點,在這種狀況之下,彼此的歧視似乎是不該發(fā)生的事情——但它還是發(fā)生了。而且在不斷的發(fā)生。
所以我想,這或許就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就像《重生合租屋》里,大家在遭受了外界的惡意之后也依然要回來吃飯一樣。這世界上有些東西是避不開的,但我們還是要努力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