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時間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物鐘——《時機管理》
昨天看《時間投資法》,知道要把我們四種類型的時間:消費型、浪費型、投資型、消耗型明確出來,然后把消費型時間和浪費型時間綜合利用,去轉(zhuǎn)化成投資型時間,并且減少消耗時間的使用。
而投資型時間,就是要讓我們現(xiàn)階段的時間利用對未來會產(chǎn)生更大價值,比如讀書、學(xué)習(xí)。
那么是在早上學(xué)習(xí)好,還是在晚上學(xué)習(xí)好呢?
丹尼爾·平克的《時機管理:完美時機的隱秘模式》給出了答案。
如果看明白了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會更容易理解這本書那些看似十分枯燥的案例。
至于平克和卡尼曼有沒有什么關(guān)系,我沒查到……
在《思考,快與慢》中,將人的思考模式分為兩種:快思考和慢思考,快思考憑借直覺做出反應(yīng),慢思考要在大腦“運算”過后才做出反應(yīng)。
丹尼爾·卡尼曼在書中舉了很多快思考和慢思考的例子,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深思熟慮做出的結(jié)果,實際上是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被控制了思維的方向。
《時機管理》可以看做是《思考,快與慢》在時間和“思考”之間做出的更細致的研究。
如同含羞草不管是否能見到陽光,都會按照自身的節(jié)律展開和閉合葉子,人也有自己的生物節(jié)律,每天會在固定時間“展開”和“閉合”,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生物鐘”。
有人說早睡早起的人,生物鐘調(diào)理的比較好,也有人說,晚睡晚起的人,生物鐘調(diào)理的比較好,到底哪種對呢?
其實都對!
因為人和人的生物鐘是不一樣的。
本書提出了一個“中間點”的概念:
在一個你不需要固定時間起床的“自由日”里:你通常幾點睡覺?你通常幾點起床?兩個時間的中間點是幾點?
例如,你通常在晚上11點30左右睡覺,早上7點30醒來,那么你的睡眠中間點是凌晨3點30分。
根據(jù)中間點的概念,平克把人的時間類型分為了三種:
①更適宜早起的云雀;
②更適宜晚睡的貓頭鷹;
③大多數(shù)中間態(tài)的第三種鳥。
書中提到有研究表明:
云雀型的人都是愉悅而高效的,他們內(nèi)向、有責(zé)任心、富有親和力、專一、情緒穩(wěn)定。積極水平往往也比較高,也就是說,人們都像云雀一樣快樂。
貓頭鷹型的人則容易顯示出陰郁傾向,他們比云雀型的人更開放、更外向,但是他們的情緒更不穩(wěn)定,而且往往沖動,尋求刺激,圖一時之快而不顧后果。
在我看來,這種用一種特定性格來概括某一人群的“研究”,就像通過星座看性格一樣,不怎么靠譜,所以接下來還有更科學(xué)的說法。
前面提到,可以用《思考,快與慢》的方式來理解這本書。
云雀型的人,在早上,情緒更高,更適合處理一些高難度,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而在下午到晚上,則處于相對低落的狀態(tài),更適合處理一些簡單,可以憑直覺處理的工作,包括一些需要腦洞大開,不受思維限制的創(chuàng)意型工作。
貓頭鷹型的人則相反。
也就是說,云雀型的人,一天中是先“慢思考為主”,然后“快思考為主”,貓頭鷹型的人則是先“快思考為主”,然后“慢思考為主”。
書中就提到有一家公司根據(jù)人的時間類型特點,把員工分成兩種類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時間類型的人,總是感覺時間在浪費,無法提高工作效率,不妨去看看《時機管理》這本書,或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