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響鄧麗君第一章 原鄉(xiāng)人
一九八○年鄧麗君唱紅了電影《原鄉(xiāng)人》的主題曲,因著中國近代史上非常獨特的一段大時代洗禮,說著同樣語言、寫著同樣文字、流著相同血脈的兩岸同胞,隔著一片海峽,海棠葉那頭,淬煉著華夏文明五千年來從未嘗試的政權(quán)管理,小番薯這頭,綰系著斬不斷的深根、舍不了的鄉(xiāng)愁、忘不掉的親情、回不去的家園……中國大陸,是一九四九年到臺灣的游子的原鄉(xiāng),他們被稱為“外省人”,之后,無以數(shù)計在臺灣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生于斯,長于斯,臺灣就是他們的原鄉(xiāng),《原鄉(xiāng)人》是如此溫柔地觸動了海峽兩岸的愛與痛,既單純又復(fù)雜,既煎熬又充滿希望。

父母把流離失所的悲劇故事告訴了兒女,讓他們不忘原鄉(xiāng),而眺望著原鄉(xiāng)的兒女就在豐沛而真摯的關(guān)懷里成長;這是鄧麗君每每唱這首《原鄉(xiāng)人》都泫然欲泣的原因。
鄧媽媽說:“也不懂為什么她從小就關(guān)心大陸那邊的事兒,老問咱們?yōu)槭裁磿x開大陸,來到臺灣?天性吧!她是很想回去看看的,不是去開演唱會、賺大錢,她沒那心思,只是想回去看看?;厝タ纯?,我想,這是她永遠(yuǎn)也圓不了的終生遺憾……”
?那是我和鄧媽媽的第一次訪談,“一生璀璨精彩的鄧麗君,可有什么遺憾?”我以為自己問了聰明的問題,可以套出她的輝煌情史,和為什么始終沒有結(jié)婚之謎等等大家愛談的話題,完全沒有想到,竟是這么“大”的遺憾,鄧媽媽蓄滿淚水的雙眼,全然放空地看著遙遠(yuǎn)的地方,不知是在思念她再沒有回去過的原鄉(xiāng),還是再沒有回來過的女兒?
我趕忙安慰她:“不遺憾的,鄧麗君的歌聲回去了,整個大陸都在唱她的歌,不遺憾的!” 鄧媽媽的大顆淚水終于蓄不住地滾落下來,幽幽地說:“就是因為大陸同胞這樣喜歡她,你不覺得更遺憾嗎?”
?我的心口重重揪痛了一下!是??!是?。∪绻芑厝?,如果她能踏上終生向往的原鄉(xiāng)土地,如果她能抱抱她深愛的原鄉(xiāng)人,如果她能開口親自唱給他們聽,如果她能握著手,頑皮地用鄉(xiāng)音招呼:“哎,老鄉(xiāng)!”如果……如果……
?我記得,第一次訪談之后,我在采訪簿上寫下了自己的決心,我要徹底丟開一個影劇記者愛挖情史、愛報八卦的壞毛病,我想寫的鄧麗君,不是她極力想藏起來不被窺探、不遭濫傳的受傷戀情,而是她的心,她的性情,她的愛,她的理想;她的歌聲是滋養(yǎng)原鄉(xiāng)泥土的甘芳,而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這只蠶兒,終以緊系原鄉(xiāng)、張望著賦歸無期的憾,吐盡了最后的一根絲。
躲躲藏藏
歷經(jīng)烽火而重生的原鄉(xiāng)人
想了解鄧麗君無以名之的“原鄉(xiāng)之愛”,那就讓我們來談?wù)勊r候從媽媽趙素桂口中聽到的故事吧!
一九二六年,趙素桂出生于山東省東平縣一個篤實家庭,父親在哈爾濱擔(dān)任郵政局局長,日本人一到哈爾濱就開出誘人的條件,愿意以加倍的月俸,要求他為日本人做事。但趙爸不愿做亡國奴,只好帶著一家老小展開逃躲的日子。
趙素桂十三歲那年,一家人落腳于河南,認(rèn)識了黃埔軍校十五期畢業(yè)的鄧樞;鄧樞是河北省大名縣鄧臺村人,逃亡多年已經(jīng)逃怕了的趙家兩老,眼見這位中尉軍官英挺老實,應(yīng)該是滿可靠的,戰(zhàn)亂中完全沒有把握帶得了初長成的少女平安逃難,就以一種“托孤”的心情,匆忙地讓他們兩人訂了婚。那年,她才十四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