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護也是普通人:疫情之下,多種因素讓醫(yī)護不敢堅定“逆行”

持續(xù)兩年多的新冠疫情給全球的醫(yī)療系統(tǒng)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作為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醫(yī)護人員,不僅面臨著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同時還承受著超乎尋常的心理負擔。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疫情期間工作的醫(yī)務人員中,23%受到焦慮的影響。不過,究竟哪些因素與醫(yī)護不敢堅定“逆行”相關,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少。
愛思唯爾旗下全醫(yī)學信息平臺ClinicalKey中,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AJIC,《美國感染控制雜志》)刊發(fā)一項來自比利時的前瞻性研究,探究抗疫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對新冠的恐懼和工作意愿下降的狀況,并對預測因素進行了分析,或許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經(jīng)驗。

2000余名醫(yī)護人員參與研究
本研究共納入了2336名醫(yī)護人員,研究者分別在2020年5月和10月對參與者進行了抗SARS-CoV-2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和問卷調查。(相比于5月,被調研醫(yī)院在10月迎來了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高峰)
其中,在第一和第二階段,分別有47%和39%的參與者提到在工作時間暴露于SARS-CoV-2;分別有35%和58%的參與者可以隨時獲得個人防護用品;血清學陽性占比分別為7.4%和7.9%。
新冠相關恐懼、工作動機隨時間演變
在階段1中,最突出的恐懼水平是輕微恐懼(45%);在階段2中,則演變?yōu)橹卸瓤謶?41%)。此外,提到嚴重或極端恐懼的參與者從9%增加到15%。
在這兩個階段,大多數(shù)參與者都有正常的工作動機。不過,動機較弱的參與者比例從9%上升14%。同時,動機更強的比例從19%下降到11%。
顯然,在疫情高峰期,焦慮和恐懼的發(fā)生率更高。

在第一階段,最常出現(xiàn)的組合是輕微恐懼和正常動機水平。在第二階段,這種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最常見的組合是中等的恐懼和正常的動機。
新冠肺炎相關恐懼的影響因素
多變量分析表明,對新冠肺炎的恐懼與恐懼評估的階段、性別、年齡、風險類別、是否在工作中暴露于SARS-CoV-2以及由自我評估的關于新冠肺炎的教育程度有關:
與女性相比,男性不太可能有更高的恐懼水平;
年齡較大的參與者對新冠肺炎有更高的恐懼水平;
與沒有接觸過SARS-CoV-2的參與者相比,在工作中感到暴露于SARS-CoV-2的參與者表達更多恐懼的可能性更高;
自我報告關于新冠肺炎教育程度較好的參與者平均恐懼水平較低;
與低風險類別的參與者相比,屬于高風險類別的參與者表達更高恐懼水平的可能性更低。
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與我們通常認知不一致的結果,即一線醫(yī)護人員對新冠肺炎的恐懼程度較低。研究者認為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一線醫(yī)護人員通過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增加了對病毒傳播機制和個人防護設備使用的了解,因此其感知到的SARS-CoV-2暴露可能會比二線醫(yī)護人員更少,因此反而表現(xiàn)出更低的恐懼水平。

不過,正是由于一線醫(yī)護人員每天都接觸到新冠肺炎患者,因此他們經(jīng)常處于痛苦的心理狀態(tài),也更容易受到情緒創(chuàng)傷。
雖然有研究表明,這些創(chuàng)傷可能會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變化,“化壓力為動力”。但政策制定者和醫(yī)院管理者還是應該注重對一線醫(yī)護人員采取心理干預措施,提升他們的積極應對和幸福感。
工作動機的影響因素
關于工作動機,多變量分析表明,研究階段、性別、個人防護用品的可獲得性和自我評估的關于新冠肺炎的教育程度與工作動機有關:
在疫情高峰的階段2,參與者報告的工作動機低于階段1;
與女性相比,男性員工更有可能擁有更高的動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女性,男性更有可能失去工作動機;
平均而言,與提到個人防護用品短缺的參與者相比,報告?zhèn)€人防護用品可獲得性較高的參與者表達更高動機的可能性更高;
同時,自我評估對新冠肺炎教育程度較高的參與者往往具有更高的動機水平。
最美“逆行”,需要管理者的關注
綜上所述,對女性醫(yī)護人員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照顧,注意避免男性醫(yī)護人員工作動機下滑,增加個人防護設備供給和疫情相關知識的培訓,以及加強對一線醫(yī)護人員的心理干預,可能會有助于減少醫(yī)護人員在疫情流行期間不愿工作和恐懼的發(fā)生。
全球疫情仍未平息,最美“逆行者”們依然在路上。在這里,謹讓我們?yōu)獒t(yī)護獻上最誠摯的感謝與祝福!
本文作者: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