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情懷?武俠作品的前世今生

武俠小說界的三大宗師:金庸、古龍、梁羽生。
這個說法是最正統(tǒng),也是被多數(shù)人所接受的。
說起金庸,就算是沒看過小說的人也會聽說過,什么郭靖黃蓉、楊過、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早已耳熟能詳。
要說起古龍,李尋歡、楚留香、西門吹雪、陸小鳳等等也是流傳甚廣。
要說起梁羽生,可能不了解的人會有些陌生,白發(fā)魔女、七劍或許會略有耳聞。然而一切的開始,還要從梁羽生說起。
梁羽生被稱為“新派武俠小說開山祖師”。
讓我們把時間倒推到六十多年前:
那時,出了一件轟動全香港的大事:太極門與白鶴門發(fā)生爭執(zhí),雙方各不相讓??谒袒娭鬀Q定由兩派掌門比武一決高下,地點就定在澳門。
這算什么大事?
在當(dāng)時來講,確實算是一件大事。無論太極門還是白鶴門,都是歷史悠久,聲名顯赫的大門派,關(guān)于傳統(tǒng)武術(shù),總是有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總是有著無數(shù)的故事傳說。無數(shù)人覺得,這將會成為一場“世紀(jì)大戰(zhàn)”,成為另一個傳奇。
事實上,它做到了。但做到這一點的,但并非是比武本身,但這是后話了。
對于日復(fù)一日做著無聊工作的人們,這場比武,如同一劑猛藥,激活了兩岸居民的神經(jīng)。這件事也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談?wù)摰淖顭衢T的話題。
當(dāng)?shù)孛襟w迅速嗅到了熱點,對這場比武,以及對比武雙方的淵源、生平都做了詳細(xì)的報道。眾人爭相購買,報紙銷量大增。媒體的報導(dǎo)反過來又推動了比武的火爆程度。
總之,比武當(dāng)天,人山人海。萬眾矚目的“世紀(jì)大戰(zhàn)”開始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場比武既沒有打的瀟灑絢麗,也沒有高潮迭起。僅僅開場幾分鐘,便以太極掌門一拳打的白鶴掌門面門流血而草草收場。
眾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一腔激情無處發(fā)泄。這時《新晚報》總編輯靈機(jī)一動,打算抓住這最后的熱度。他找到一位名叫陳文統(tǒng)的年輕編輯,讓他寫一篇武俠小說刊登在報上。
于是,一部署名為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斗華京》出現(xiàn)了。
《龍虎》一經(jīng)發(fā)表,便成爆款。武俠稿約不斷,實在忙不過來。報社同事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寫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
從此,開啟了一段“武俠時代”。

武俠火了。
老百姓人人都看武俠,人人都想寫武俠。
就連從前對武俠嗤之以鼻的人們也忍不住發(fā)出一句“真香”。
有新派就有舊派。舊派武俠多數(shù)是行俠仗義、復(fù)仇、順便再來個劫富濟(jì)貧之類的橋段,讀起來也有點像是評書的書稿。
還不夠,武俠還可以承載更多。
“開風(fēng)氣也,梁羽生;發(fā)揚光大者,金庸。”這是梁羽生自己的評價。武俠,還可以寫的更好。
于是,江湖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品,以及一批武俠名家。
當(dāng)作家有了名氣,隨之出現(xiàn)的就是“全庸”“仝庸”等一系列“新銳”作家。
記得以前家門口有一個店面很破舊的書店,里面各種作品,書名、樣式、甚至題材都各不相同,一看署名,全是金庸。(呃~有點夸張了)
至今家里還有一本盜版的《摧花小俠》署的卻是梁羽生的名字。
當(dāng)名人效應(yīng)影響了市場,新的作家反而難以出頭。(像當(dāng)時的黃易)
當(dāng)武俠水準(zhǔn)越來越高,觀眾的眼光也越來越高。
既然武俠這么難寫,那么我們不妨寫點別的吧。
在武俠的世界里,大俠不可以濫殺無辜,事事要以仁義為先,要舍己為人,有這么高的武藝卻總是縛手縛腳。不如把所有束縛全部去掉,為了――痛快。
于是,另一種小說誕生了。
但是,總有一批人,沉浸在老一輩武俠人編織的那個夢里,那些曾經(jīng)得到過的感動,他們希望,能夠帶給更多的人。
從曾經(jīng)的三大宗師,變成了五大宗師――金古梁溫黃。在那個“金庸封筆古龍逝”的年代,還是有人扛起了那桿大旗。
再后來……
―――――――
在一個沒有手機(jī)的年齡,有個不甘寂寞的同學(xué),他帶來各種名為最強(qiáng)……、無敵……的各種小說分給同學(xué)們。
無一例外,小說的內(nèi)容都是這樣:打怪必定升級,怪物爆率極高,男主可越級挑戰(zhàn),女主們總會莫名其妙的愛上男主……
同學(xué)們看的津津有味,熱血沸騰。
直到有一天,“不寂寞”同學(xué)帶來了一本名為“武俠”的作品。
它有著詳細(xì)的歷史背景,龐大的架構(gòu),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以及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
于是……小孩子們生氣了。
為什么主角可以死?為什么他要去幫助別人?為什么這么笨?為什么反派這么厲害……
武俠完了。
它被扔到角落里,落滿了灰塵,結(jié)滿了蛛網(wǎng),從此無人問津。
講臺上的老師指著開小差的同學(xué)說道:“你在干什么,是不是看武俠了?”
小孩嗤之以鼻:“現(xiàn)在,誰還看武俠?!?/p>
似乎成了一種風(fēng)氣……
“同學(xué),給你推薦本小說,這本書,文筆上乘,思想深邃,作者嘔心瀝血,實在是難得一見的佳作?!?/p>
“嗯嗯,什么題材?”
“武俠!”
“滾??!”
――――――――
這樣下去可不行,武俠需要改革!
又一批作家出現(xiàn)了,“大陸武俠四杰”、孫曉、滄月等很多很多……他們各自寫著自己心中的故事。
又出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的作品,那么,武俠崛起了嗎?并沒有。
如果說,鳳歌的《昆侖》帶著一些金庸的影子,那么《滄海》問世,人們說,你這個不是武俠啊……
那么,你心目中的武俠是什么樣子呢?
少林派有七十二絕技,五岳派用劍,唐門用暗器,丐幫弟子遍布天下……
這就是心中的武俠,從很久以前就扎根在心中的童話。
這是一種傳承,是人們心中默許的世界觀。這又是一種束縛,它劃分著武俠與非武俠的界限。
如果說,金庸先生還在的話,他能夠挽救武俠的頹勢嗎?
恐怕不能。
即使它是金庸的作品。
老讀者們一定會去看,但新的讀者呢?
人們總會懷念過去。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這是他們的青春?!艾F(xiàn)在的電視劇不好看了……”“現(xiàn)在的小說不好看了……”,其實,什么都比不過情懷。
就像那些可愛的小學(xué)生們,他們的童話,是另外的樣子。
溫瑞安曾振臂高呼:“武俠不死!”??伤苍S久都不寫武俠了。
黃易先生曾在起點連載他的新作《日月當(dāng)空》,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鳳歌在寫完《靈飛經(jīng)》后曾表示,不寫武俠了。
還有孫曉那本二十年未完結(jié)的《英雄志》……
朋友曾指著我書架上那一摞《昆侖》說:“這本書,叫好不叫座?!?/p>
好難啊。武俠作品費力不討好,那就寫點別的吧。無數(shù)武俠作家離開了。

記得《有妹》里有這樣一句話:某個人最想要的東西總是被其他人所擁有,而且對擁有它的人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價值。想要的和擁有的東西一致,是非常偶然的奇跡。
愛好與職業(yè)的統(tǒng)一,是一種奇跡。
其實,愛好僅僅作為純粹的愛好,是另一種幸福。
承認(rèn)吧,在內(nèi)心中,你是認(rèn)可他們的。
那批作家,在武俠落沒的今天,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只因為心中那份喜歡。他們是一群,可愛的人。
――――――
有一天,拋棄武俠的那群小孩子們長大了,有一批新的小孩,他們瞪著雙眼問道:“為什么要打怪升級?為什么要變強(qiáng)?……”
那個時候,他們沉默了。
就像古龍在《蕭十一郎》中說的:
我不能死。
風(fēng)四娘不能死。
沈壁君更不能死。
可是千千萬萬年以來,這世上有千千萬萬的人,有誰能真的不死呢?
有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