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流落民間的神器
宋朝年間,華亭縣一小雜貨鋪中有個奇特的物件,形狀像個小桶,但沒有桶底??床怀鍪鞘裁床牧献龅模皇侵褡幽绢^,也不像金屬。
沒人知道這東西派什么用場,它就在小鋪子里待了很多年。
一天,有個出海商人無意間經(jīng)過鋪子,看到這件東西,按捺不住心中狂喜。他將東西拿在手里翻來覆去地看,過了好一會兒,才強(qiáng)裝鎮(zhèn)定地向店主問價。
店主早就注意到了,他見客人愛不釋手,想必這物件對客人一定有大用處,就開價五百兩銀子。
商人笑著和店主討價還價,最終三百兩成交。
店主好奇地問:“這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我們買賣已經(jīng)做成,我絕不會反悔,你就告訴我,讓我也開開眼?!?/p>
海商說:“此物名叫‘海井’,我們每次航海都必須帶上足夠的淡水。如果有了這個寶貝,用一個大容器裝滿海水,再把它放進(jìn)去,海水立刻就會變成淡水。”
“我以前只聽西域的商人說起過這件寶貝,沒想到今天居然能遇到,以后出海就不會缺淡水了。”海商難掩激動。
店主覺得很神奇,就去弄了些鹽水試試,果然如商人所說,鹽水變成了甘甜的淡水。
又聽說京城某小店中有塊舊鐵條,約三尺長,二寸寬。鐵條是空心的,表面銹跡斑斑,有隱約凸起的鼓釘,沒人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有一天,幾個高麗使者路過小店,取下鐵條看了很久,向店主問價。店主要價五百文,使者馬上拿出錢來要買。
店主見狀,立即改口道:“這是我鄰居的東西,我去問問他是不是這個價錢。”
店主出去了一會兒,回來對使者說:“剛才弄錯了,物主說非五兩銀子不可?!?/p>
高麗使者面不改色,拿出五兩銀子交給店主。
店主一看,這價錢還是要少了,又改口說:“幾位客官弄錯了,我們市場的規(guī)矩,大金額報價只說前面一個數(shù)字,五兩銀子其實就是五十兩?!?/p>
“五十兩也可以,但是你不能再反悔了?!?/p>
店主心想,一根廢鐵條也就值幾十文錢,如今賣給他們,能白賺五十兩銀子已經(jīng)足夠了。
銀貨兩訖后,店主問使者這東西有什么用處。這時一旁看熱鬧的人漸漸多起來,使者把鐵條交給同伴,同伴騎上馬迅速離開了。
使者看同伴已經(jīng)走遠(yuǎn),這才說道:“這是大禹定水帶,昔日大禹治水時,得到九根這樣的定水帶,以定九州水土,這是其中一根?!?/p>
“只要遇到苦咸污濁之水,將定水帶放入水中,水立刻就會變成甘泉?!?/p>
有好事者跟著使者前往高麗館一試,果然如使者所說,水變得甘甜清澈,遠(yuǎn)遠(yuǎn)勝過山泉。
據(jù)店主說,定水帶是闖王進(jìn)北京時,從一個老宦官那里得到的,應(yīng)該是前朝大內(nèi)的寶物。
滄桑變幻,大內(nèi)奇珍異寶流散民間,消失無名、深埋于世的又何止這兩件。
@北三坡
故事改編自《聽雨軒筆記》
感謝您的點贊關(guān)注,歡迎留言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