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糾結南方該不該供暖?是時候該討論“怎么做”了
今年全國兩會上,南方供暖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之所以說“再次”,實因為這已是個“老掉牙”的問題,每年供暖季,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討論。
有一點已有相當共識,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一些“南方地區(qū)”,比如江蘇、浙江、安徽這些省份,冬季也比較寒冷,供暖有現實之需。生活中,這里的人們已經以行動投票,買新房盡量買能采暖的,不買新房的家庭,裝空調供暖的也越來越多。

?
但是,南方供暖怎么供,則是一個專業(yè)問題,需根據試點實踐、專業(yè)數據測算來決定。
南方供暖之所以多年討論多落地少,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南方很難簡單移植目前北方的集中供暖模式。
因為從天氣狀況看,南方冬季相對短暫,需要供暖的周期短,這也就意味著供暖設施的利用率會比較低。集體供暖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建設,使用率低必然導致整體的性價比不高。另外,每個家庭的小賬算下來,集體供暖可能也不劃算。
比較現實的道路是“分城施策”,地方政府擔負起供暖的主導規(guī)劃責任。每個城市根據各自情況,根據之前試點的經驗,出臺地方化的供暖方案。

?
南方城市普遍擁有豐裕的可再生能源,比如地熱、江水源、太陽能、污水源等,也有較多清潔化能源,比如天然氣、電、工業(yè)余熱、清潔化燃煤等。各城市可根據各自資源稟賦,通過多能互補和冷熱聯供,發(fā)展低能耗、清潔低碳的供暖模式。
總之,這樣一個民聲呼吁日久的重大事項,是時候邁過“要不要”的爭論階段,去討論該“怎么做”了。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