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上章回顧
最高的德,是行不言之教,讓百姓自化,
這是上德;其次是告訴他們應(yīng)該怎么怎么樣,
這是下德;其次,下德之行叢生,百姓各行其
德,教導(dǎo)他們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要互相攻
伐和傷害,這是仁。塑造社會的正當(dāng)性價值規(guī)
范,引導(dǎo)百姓自覺的去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
是義。
仁和義,都是發(fā)乎人的自覺,靠的是忠信
來驅(qū)動,并不需要靠強制。如果人喪失了這種
自覺,那么仁義的社會規(guī)范就會失序。這時候
就需要得帶些約束性質(zhì)的行為指南,用這個行
為指南,牽引著百姓的胳膊指導(dǎo)他們?nèi)绾涡惺?/p>
生活,這就是禮。這種強制性的拖著別人胳膊
讓百姓如何如何生活的,未必就是發(fā)自百姓的
本性和意愿,所以忠信無從談起,社會失序國
家昏亂,也就開始發(fā)生了。
如果國家昏亂,有的國君,可能認(rèn)為是百
姓不好,于是開始制定刑法,認(rèn)為仁義禮教都
無法統(tǒng)治他們,那么肯定是因為這些人是刁民
是壞人,那就用鞭子來統(tǒng)治他們吧。然而,哪
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靠鞭子維持的統(tǒng)治
當(dāng)然是不可持續(xù)的。還有更等而下之的統(tǒng)治方
法嗎? 有,如果鞭子也統(tǒng)治不好這些人,那就
用鬼神嚇唬他們,于是各種怪力亂神的東西都
出來了。
孔子為什么鄙夷怪力亂神的東西,因為那
是統(tǒng)治天下最下流的手段,也是最后的手段
了。如果一個國家爛到了需要靠怪力亂神來
維系的話,那還不如讓它滅亡了呢。不過在印
歐文明里面,他們沒有這種道,德,仁,義,
禮、法這套依次自高而低的各種社會統(tǒng)治的模
式。他們歷來只有一種模式,那就是靠宗教里
的鬼神嚇唬人。這在老子和孔子看來,都是不
入流的,或者按照管仲的話來說,只有無知陋
民才會信仰并需要這種荒唐的東西。
天下統(tǒng)治模式,每次失范,就都會淪入更
低級的下一個治理模式,如果放任這樣下去,
那么天下滅亡是必然的結(jié)果。而有道之人,又
應(yīng)該如何遏制這種持續(xù)的淪敗呢? 真的只能
聽任社會崩潰,并只能接受天下滅亡的結(jié)局
嗎? 道德經(jīng)認(rèn)為,不是的,還是有救的,怎么
救呢,這就是本章要講的道理。下面進(jìn)入正文
部分。
昔之得一者: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
成萬物。得一者,受道之造化之物。
天下大亂的路線圖,失道而后德,失德而
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失禮而天下
大亂。等天下大亂了,再去收拾亂局,就只能
用粗暴的暴力機器了。道德經(jīng)認(rèn)為,沒有天生
的刁民,只有無道的國君。社會亂,不是百姓
的責(zé)任,而是國君失職。
第一步失道開始,后面的各種統(tǒng)治模式,
就無法控制了,自發(fā)的往更下一等的統(tǒng)治模式
流變,直至天下大亂。所以,統(tǒng)治天下的關(guān)鍵
在于,不失道。天下大亂的根本原因,也是因
為失道。
道德經(jīng)給出了王朝興衰和治亂的根本原
因:失不失道,才是真正的根源和本質(zhì)。近代
很多大人物,一直探索王朝興衰更替的歷史周
期律,給出的解釋,也五花八門,有的人認(rèn)為
是環(huán)境,有的人認(rèn)為是氣候,有的人認(rèn)為是人
口數(shù)量,有的人認(rèn)為是內(nèi)憂外患,還有的人認(rèn)
為是帝王是不是勤政英明。更有甚者,認(rèn)為是
不是有民主。道德經(jīng)認(rèn)為,這些結(jié)論都是不足
取的,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天下失
道,或者是有道。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一以為天下貞。
天得一以清;最初之前,只有道,道生混
沌鴻蒙之氣?;煦缰畾?,化陰陽二氣而生天
地。清揚者為天,沉濁者為地。天為陽,地為
陰。天既已生,何以能一直清揚于上呢,因為
天的背后是道這個持續(xù)不斷的推動者在維系它
的存在。
地得一以寧;沉濁之氣下降,地始生成。
行星都是怎么來的呢,天地最開始是混沌一片
沒有分化的,后來清揚之氣上升,沉濁之氣下
降,才有了天地。這里講的氣,不是指空氣那
種東西,而是指構(gòu)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元素。所
謂,通天地一氣耳,就是這個意思。重元素和
它們的化合物,為什么能夠一直致密結(jié)合在一
起,看上去那么穩(wěn)固安寧呢,因為道使之然。
神得一以靈;天清地寧,陰陽二氣方能相
交午而生造化。已經(jīng)有天地了,如果要造出萬
物,天地這個造物車間里面,現(xiàn)在還需要一個
操作員,這個操作員就是神;神,引出萬物者
也。神為什么可以引出萬物呢,這個操作員,
為什么這么能干,什么都能引生出來呢? 神為
造化之能,靈為造化之為,神得一,才有造物
能為。
谷得一以盈;天地有了,神這個操作員也
有了,造化技能運轉(zhuǎn)不停,造物運動也開始
了。造出來的東西堆在哪里呢,堆在虛空里。
宇宙空間,得到了道的本始設(shè)定,才能有可能
從虛空里面源源不斷的生出萬物。
萬物得一以生;天地這個車間有了,神這
個操作員也有了,谷這個原材料來源和成品
倉庫也有了,那么接下來,萬物就被生產(chǎn)了出
來。萬物生出出來,為什么可以持存而有生命
呢,因為萬物得到了道的本始設(shè)定。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貞,說文注,卜問
也。貞字的甲骨文,就是一個鼎的形狀。后
來,字形演變成了上卜下貝。古人祭祀天地,
祭祀神靈,祭祀萬物,祭祀祖先,都是用鼎作
為器具,所以貞字引申為通天地合常然之意。
為什么要祭祀呢,感知天地與神靈造化,從而
可以使天下統(tǒng)治合乎天地神靈,合則吉,悖則
兇。天下之物,都被造化了出來,生生不息,
如何才能讓他們合乎天道而作,趨吉避兇呢,
侯王得道,就可以為天下之物做成合乎天地之
常的教化。
其致之一也。
上面說的天,地,神,谷,萬物,得道的
侯王,他們都是受道之本始設(shè)定的。反之,如
果天地萬物,不受道的這種設(shè)定,又會怎么樣
呢。往下看。
天無以清將恐裂;
天之為天,在于其清揚之氣。如果天生沉
濁之氣,則有形質(zhì)而繼續(xù)分化成不同的事物,
清揚之氣不在渾然一體,那么,天緊接著恐怕
就要裂開了。
地?zé)o以寧將恐廢;
地之為地,在于其沉濁之氣。如果地生清
揚之氣,則原本因為沉濁之重緊抱成一團(tuán)的
地,就會不在安寧,四下激揚奔突,飛散流
失。緊接著,地也恐怕要崩廢了。
神無以靈將恐歇;
神之為神,在于其既有造化之能,又有造
化之為。如果神無以靈,那么就徒有造化之
能,而無法施以造化之為,那么神很快恐怕就
要停歇了。天地間,造化不再。
谷無以盈將恐竭;
作為萬物之源的川谷,失去了源源不斷的
造物原材料供給,就如同失去了源頭的江河一
樣,恐怕很快就會枯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天裂了,地廢了,神歇了,谷竭了。造物
車間停止了運轉(zhuǎn),那么萬物也就不會再被生出
來。就如同工廠被停電了一樣,馬上機器停止
運轉(zhuǎn),產(chǎn)品也就無法再被加工出來了。萬物都
不能繼續(xù)再繁衍生息下去,那么很快他們恐怕
就要滅絕了。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jué)。
蹶這個字,由三部分組成,足,廠,欮(
jué)。足,這個大家都知道,指人的腳。廠,
本意是指山石之厓岸。欮,指石頭。廠和欮
一起,構(gòu)成厥。厥,發(fā)石也。人昏了之后不能
動了,僵硬的像一塊石頭,所以有昏厥一詞。
蹶,說文注,僵也。僵硬是蹶的本意,站在懸
崖邊上,還僵硬的像一塊石頭,那么接下來很
自然的人就要跌下去了。所以,通常引申為跌
倒之意。
此句對應(yīng)的是前面的“侯王得一以為天
下貞”一句。貞與貴高之辨,和道德經(jīng)里面的
榮辱之辨,大小之辨很類似。元亨利貞,元為
生;亨為長為貴;利為收為高;貞為藏。沒有
貞,就沒有下一輪生命起始的元。如果侯王不
能使天下貞,不能藏養(yǎng)萬物,那么萬物下一輪
的生命循環(huán),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就
是無以貴高之意。
天下萬物和百姓只是由“天,地,神,
谷”組成的造物車間加工出來的產(chǎn)品。這些
產(chǎn)品加工出來之后,是要受侯王的統(tǒng)治的,以
便使它們各得其所,各行其是。侯王如果不能
通曉貫徹這個造化車間的奧秘,那么他也就
無從使得天下萬物各得其所。于是也就無法對
天下萬物和百姓進(jìn)行統(tǒng)治。沒有貞,也就沒有
元,接著也就沒有亨和利。天下喪失了生機,
如同石頭那樣的僵死。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什么是貴呢,本意說的是物不賤也。那什
么又是賤呢,本意說的是,賈少也。通俗的
講,值錢的就是貴,不值錢的就是賤。往深里
講,事物的發(fā)展演變,一開始的狀態(tài),都是很
不值錢的,一條小魚苗,顯然沒有一條長大
的魚貴,一顆西瓜種子,顯然沒有一顆大西瓜
貴。
但是不同的西瓜種子,卻決定了未來哪一
顆種子結(jié)出的果實更多更值錢,那一顆更不值
錢。這不是種到地里之后才決定的事,而是由
種子決定的。同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下,一顆干癟的
種子,是不太可能超過一顆飽滿的種子的。
物先有生長,成熟了之后,顯于他物,才
能襯托出來自己的貴。另一方面,人們崇尚顯
達(dá)之物,那么它就會變得高。亨通則能顯達(dá),
顯而后有貴;富貴則有崇奉,崇而后有高。物
都是由賤而貴,賤為人視之下,貴為人視之
高。既然貴由賤而來,同理,高也是由下而
來。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榖(gǔ)。
孤,無父也;寡,少也,獨也;榖,一種
樹木的名稱。不榖一詞,眾說紛紜,各種解讀
都有。從通篇語境上來看,孤指的是沒有父
母,寡指的是沒有妻子孩子。既沒有父母,也
沒有孩子,自己也不會長成材。都是指不自生
的意思。
道立于一,天下立于貞。一,天地萬物未
始生。貞,天下萬物未始生。孤、寡、不榖,
侯王不自生,后其生而生。
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故致數(shù)輿(yú)無輿。
侯王以自賤的稱謂自稱,這正是以賤為本
啊,不是嗎?
輿,車廂。所以,侯王不會自生為器物,
如同很多車輿卻空空如也,根本不會自生為
器,放在車廂里面承載著。
不欲琭(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琭,有光澤的樣子。珞,小石。
圣人乘道而御物,非乘物而御天下。
乘道者,得道;乘物者,得物。得道者,
一也,無也,虛也,生生不息也,無可盛放也
無所盛放,所以數(shù)輿無輿。
乘物者,器也,雜也,多也,蹶也,喪失
生機也。雖然看上去怎么裝也裝不完,不過就
是一些精美的石頭或者破碎的小石頭之別。
圣人既不會讓自己變成精美的石頭,也不
會讓自己變成破碎無數(shù)的小石頭,因為他根本
不會讓天下僵蹶失去生生不息之道。
圣人之道,不在于多,不在于雜,而在于
純素。至純至素者,一也。返禮為義,返義為
仁,反仁為德,反德為道,其道一也,其天下
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