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愉快的日常+殘酷傷感的戰(zhàn)斗

正如在第一季動畫 長評所說,入坑yuyuyu是因為喜歡bunbun的畫,當然在補番之后也喜歡了這部作品本身,如果只看輕松的輕百合日常,這部作品只能說一般,但是編劇可是貴博啊!可是那個斬赤瞳的原作者啊,不寫點刀的劇情就不是他了(笑
如果將本作和斬赤瞳比較的話,當然還是覺得本作更好一些,原因如我標題所述,只有日常和戰(zhàn)斗的比例保持在恰當?shù)奈恢茫拍茏尪叩谋憩F(xiàn)力最大化,因為日常的美好,才體現(xiàn)出戰(zhàn)斗的殘酷,而殘酷的戰(zhàn)斗是為了美好的日常,這樣的戰(zhàn)斗才有了更高的價值。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針對yuyuyu整個系列動畫的評價。對于這一季,“這是一段,關于曾經、關于未來的故事?!奔热蝗绱藨摃偷诙疽粯臃侄?,時間線也會比較亂,后續(xù)是否能夠將各個故事串聯(lián)起來,而且不顯得突兀,也是對編劇和導演的考驗。
(以下可能涉及到一些zz和劇透,請謹慎閱讀)
經常會有人把本作和《魔法少女小圓》放在一起比較,不過這兩個故事的底層主題應該說還是有區(qū)別的,在本作中,其實可以看到很多讓人“警覺”的元素,比如神道教巫女作為一個非日常的,以某種意義上參與治理的形象出現(xiàn),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到“國家神道教”的概念。同時東鄉(xiāng)本人的種種表現(xiàn)也似乎有點→的味道,也許在初看的時候沒有發(fā)現(xiàn),但是在細看之后這些元素都是很明顯的。
但是這些元素的演繹以及故事的主線劇情卻是反其道行之,反而把企圖用新時代的網絡→翼思潮灌輸進動畫作品中的路堵住了。原本構件國家神道教的必要條件包括了對“神”的無限崇拜、反對質疑“神”的權威、人力終究無法對抗“神力”等等,然而整部作品下來我們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劇情。不但有東鄉(xiāng)砍樹,而且成功將大赦這個意圖代神執(zhí)行旨意的組織搞得挺黑,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人本主義的光輝,而非對現(xiàn)實的妥協(xié)、對“神力”的屈服。應該說這才是“勇者”之所以為“勇者”的原因。
同時近年來一個值得警惕的思潮就是淡化“正義戰(zhàn)爭”和“非正義戰(zhàn)爭”的概念問題,打到最后發(fā)現(xiàn)主角團的正義性喪失了,反派被洗白了,誰都沒有錯,錯的是戰(zhàn)爭本身,讓我們之間打打殺殺的是騙我們接受所謂“虛偽歷史”的那群人,如果各位看過某著名的,有點獵奇的,被大陸地區(qū)禁播了的,結尾被粉絲狂噴的漫畫的話,或許會知道我這里說的是什么意思。在仔仔細細看完本作之后,我認為也并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劇情,反而是友奈們的戰(zhàn)斗理由一直是堅定地,她們也不曾動搖自己的決心,更沒有洗白原本在打的那群怪物。
(當然以上三段各位可以認為是我看到神道教影子以后的應激反應,完全可以不用在意。但是下面的這些話我還是比較有自信的。)

關于“滿開”與“散華”的概念,應該說其實是日本文化里很常見的了。傳統(tǒng)中日本人對于“櫻花凋謝的美”有一種強烈的喜愛,這樣的審美在我們的角度來說似乎多少有些病態(tài)。滿開即是透支了生命,散華既是獻祭了巫女的一部分,種種這一切在傳統(tǒng)的日本社會是會被當做一種“美”來崇拜的。但是這樣一部yuyuyu擺在我們面前,就是對這種畸形審美的強烈震撼。這些戰(zhàn)斗中的勇者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脾氣的小女孩,并不是可以被社會任意“宣判死刑”的觀賞品和獻祭品,作品里有關“勇者們”的日常描寫恰恰正是對抗“傳統(tǒng)”的有力武器。站在這個角度,本作之中結合了日常與戰(zhàn)斗的描寫便又多了一層用意。

綜上所述,我是很推薦沒有看過這部作品的朋友來看看這樣一部很厲害的作品的,因此毫無疑問給5星,接下來的劇情因為可能是原創(chuàng)無法捉摸,但只要繼續(xù)這樣的步伐,總會是一部好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