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政權為什么要重用德川家康這些實力強大的外人?
天正十八年(1590年),豐臣秀吉統(tǒng)一日本,然而豐臣秀吉的統(tǒng)一政權只持續(xù)了不到兩代。豐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取代了豐臣政權并以此建立了江戶幕府,豐臣家則被德川家康徹底滅亡。

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臨終前就已經(jīng)是僅次于豐臣秀吉的豐臣家首席大老,之后取代豐臣政權也算是順水推舟。除了德川家康之外,位列豐臣家核心的另外幾位大老也都是割據(jù)一方的實力大名。

豐臣秀吉這樣把實力強大的外人提拔為政權核心成員的做法在日本歷史上是罕見的,在幕府時代更是只有豐臣秀吉一人而已。那么豐臣秀吉政權為什么要重用德川家康這些實力強大的外人呢?

日本武士大名的家臣大體分為四種:一是血統(tǒng)相同的親族;二是世代為臣的譜代;三是大名自己提拔培養(yǎng)的旗本;四是歸順而來的外樣。其中外樣是最不值得信任的,大名一般都不會重用。

血統(tǒng)相同的親族往往擁有家族的繼承權,世代為臣的譜代往往會形成尾大不掉的勢力,旗本則有威望不足以服眾的問題。因此大名一般做法都是給予親族和譜代高位,然后再重用旗本制衡。

后來的江戶幕府就是讓親藩大名擁有最高的地位,讓譜代大名成為幕府核心,然后再以側(cè)近人制衡。然而出身很低、家族人口凋零的豐臣秀吉沒有譜代,可以依靠重用的親族也是少之又少。

豐臣秀吉提拔培養(yǎng)的旗本(如石田三成、加藤清正等等)的資歷威望又不足以替代親族和譜代,而豐臣政權的核心成員又需要由資歷威望能與親族譜代相近的人擔任,選擇就只剩下外樣了。
正因如此,豐臣秀吉只能把政權的核心成員(御奉行眾)交給德川家康這樣的實力外樣,然后再用石田三成這些旗本親信出任奉行(年寄共)來制衡,這就是所謂的“五大老五奉行”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