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三文物04】丞相的鳩杖

注:系列標題“央三文物”并不是指“央視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文物”,而是表示“央三劇中以文物為參考品所制作的道具”。這標題在語法上是不通的,但是為了簡短,不得已而為之。
希望大家能通過觀看央三,認識漢朝文物。?
又能通過認識文物,而能更好地去欣賞這部電視劇。

“幾杖”通常會放在一起,上一期聊了“幾”,這一期自然就聊“杖”了。
第64集《安居平五路》,備備一走,曹魏就大舉進兵,季漢全員坐立不安,獨獨丞相府內(nèi)維持靜謐祥和氛圍。亮亮站在廊下,心事重重地看池里的金魚。此時,他的右手扶著一柄手杖。這就是鳩杖。

其實鳩杖在上一集就出現(xiàn)過。亮亮岳丈黃承彥第三次出場,帶陸遜從亮亮布下的石頭陣出來,手上就撐著鳩杖。

丞相的鳩杖,毋庸置疑,主要是軍國權(quán)力的象征,丞相岳父黃承彥的鳩杖,大多就是敬老的意味了——但也不僅僅是敬年紀大,還是要看地位。鳩杖一般不會頒給庶人,在國家穩(wěn)定時,鳩杖代表一種高貴的榮譽,總是以天子、國家的名義頒給有貢獻且地位尊崇的長者。后來,規(guī)矩寬松了,鳩杖制度向基層延伸,受杖人也是非富則貴。即便亮亮不是丞相,憑黃承彥的身份,在郡縣的地位,自己持一柄鳩杖也是毫無問題的。
接下來,請欣賞博物館里的鳩杖(首)。

漢代
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出土
杖高196.5厘米,鳩高9.7厘米,長21.2厘米。
杖桿粗細均勻,鳩鳥橫臥杖端,口含食粒。鳩杖體現(xiàn)了漢代政府為老者賜鳩杖的優(yōu)撫制度。

? 西漢漆木鳩杖
?????? 總長208,木斑鳩高7、長23、寬6厘米,木杖長203、寬2.8、厚1.7厘米
?????? 2003年連云港市中云鄉(xiāng)華蓋山漢墓出土
?????? 現(xiàn)存保存最完好的一件西漢漆木鳩杖。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早在漢代就政府給年齡在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鳩杖以示尊老的制度。鳩杖又叫王杖,因杖首為鳩鳥而得名。因鳩鳥食道暢達,是不噎之鳥,所以以鳩鳥的形象刻在手杖上賜給老人,寓意著長生不老。
????? 由木斑鳩和長杖兩部分組成,杖桿是用一根粗細均勻的硬木刨削拋光而成;杖的最上端為一個雕刻精致的木斑鳩,呈臥姿俯于桿上,通過鳩身下端的銎孔上下插合在一起,通體髹黑漆,造型優(yōu)美大方。甘肅武威先后兩次出土過漢代中晚期有關(guān)“高年賜王杖”的詔令簡牘,我市出土的該件鳩杖即是該詔令的實證,為研究漢代敬老風(fēng)俗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傳世文獻中關(guān)于“杖”的最早記載 即上述《周禮》之齒杖。有學(xué)者將漢代 “王杖”制度追溯于此,認為“賜予老 者鳩杖以表達尊老之意的禮儀應(yīng)該不晚于周”[8];也有學(xué)者從器形上,將王杖 之鳩鳥形態(tài)追溯至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 原始生命崇拜,李立在其《“鳩杖”考 辨》一文中即持此種觀點[9]。雖然在三 代以前,老者往往代表經(jīng)驗、智慧,更 易贏得尊重與地位,敬老與權(quán)力本無根 本性沖突,但從《周禮》原文看,用杖并無敬老之意,且行軍打仗未必是老者所能勝任的。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行軍打仗中 將杖賜予有爵位者,更多的是象征一定的軍事權(quán)力,或是與國 之大祭司共持,象征一定的政治或宗教權(quán)力。而前述諸家將漢 代敬老的王杖制度追溯至此,或許是受《周禮》歷代注疏的影 響,如鄭注、賈疏均將祭祀之“杖咸”、軍旅之“杖”及“齒 杖”分開解釋,將“咸”作“函”,認為“祭祀時,臣雖老合 杖,但為祭祀尚敬,暫去之……共杖函盛之”,即祭祀之杖 能體現(xiàn)受杖及敬老,而將軍旅用杖解釋為“殳”或一種官職, 將“齒杖”之“齒”釋為“年”,表示“校年以授之”。但這些注疏皆出自東漢以后,難免受到漢代王杖制度尊老思想的影響,而關(guān)于兵器“殳”,上文已有解釋,故刻意將漢代王杖制度溯源至周,實未能反映出《周禮》所載杖之本意。郝樹聲也 認為“漢賜鳩杖只是周制之遺意而非直接之傳承。漢之鳩杖蓋 取于鳩鳥不噎之意”。
杖由宗教軍政權(quán)力到養(yǎng)老意義的轉(zhuǎn)變,大致出現(xiàn)在春秋 戰(zhàn)國到兩漢之間。《禮記·曲禮》有“大夫七十而致事。若 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的記載,可見杖最初是賜予老而未退休的高級公務(wù)人員,且應(yīng)有“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xiāng), 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14]之別。《呂氏春秋·仲秋》亦有 “養(yǎng)衰老,授幾杖”?!稘h書·匡張孔馬傳》載:“其令太 師毋朝……賜太師靈壽杖……太師入省中用杖……然后歸老于 第?!贝藭r太師孔光為避王莽光芒,稱病辭職,朝廷為示安撫,賜其靈壽杖,并許“入省中用杖”的特權(quán),則西漢時杖可 賜予致仕的高級公務(wù)人員了。且這時應(yīng)已有王杖制度,因為從出土文獻看,專門賜予老者鳩杖的王杖制度大致始于漢高祖時期。1959年甘肅武威磨咀山出土《王杖十簡》載:“高皇帝以 來至本始二年,朕甚哀憐耆老。高年賜王杖,上有鳩,使百姓 望見之,比于節(jié)……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 趨;吏民有敢毆辱者,逆不道,棄市?!睋?jù)此可推斷大致高祖時期已有王杖制度。
但“王杖”制度見于傳世文獻則要到東漢時期。《續(xù)漢 書·禮儀志》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長 九尺,端以鳩鳥為飾?!痹袑W(xué)者考證,受杖制度最低應(yīng)用 于三老之間,且在當時有較高的適齡人口受杖率,施行時間長、施用范圍廣?!锻跽仍t書令》載:“汝南太守讞廷尉, 吏有毆辱受王杖主者,罪名明白?!薄锻跽仁啞分须m有毆辱受杖者棄市的規(guī)定,汝南太守卻仍故意為之,可見此時受杖者地位之低,即使有詔令規(guī)定,也難以保證他們的權(quán)力,與《周禮》中“共齒杖”的有爵者相比,落差可見一斑。受杖者地位的跌落,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杖本身所蘊含意義的變化。雖然杖作為宗教與軍政最高權(quán)力象征的意義日漸淡 化,但尊老、養(yǎng)老意義卻一直延續(xù),且杖頭大多以鳩鳥形式出現(xiàn)。因為鳩鳥是 “不噎之鳥”,以鳩鳥為杖,欲老人食而不噎。如《新唐書》載:“丁酉,宴 京師侍老于含元殿庭,賜九十以上幾、 杖,八十以上鳩杖,婦人亦如之,賜 于其家?!鼻宕∏й叛缰幸灿匈n 鳩杖的環(huán)節(jié):“乾隆乙巳,純皇帝以 五十年開千叟宴于乾清宮,預(yù)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賜鳩杖?!闭纫赃@ 樣的意義在中國古代延續(xù)下來,也符合 經(jīng)驗制農(nóng)業(yè)社會尊敬長者的一般規(guī)則。 因為在這樣的社會中,長者社會閱歷與生產(chǎn)經(jīng)驗往往更為豐富。“謀于長者, 必操幾杖以從之”,便體現(xiàn)了這層 意味。
關(guān)于漢代王杖制度的由來,還有 一則傳說?!讹L(fēng)俗通義》:“俗說高祖與項羽戰(zhàn),敗于京、索,遁叢薄中,羽 追求之。時鳩正鳴其上,追者以為鳥在 無人,遂得脫。及即位,異此鳥,故作 鳩杖,以賜老者。按,少皞五鳩。鳩 者聚,聚民也?!吨芏Y》羅氏獻鳩養(yǎng) 老。漢無羅氏,故作鳩杖以扶老。”雖然高祖得鳩鳥救命之恩而推廣鳩杖養(yǎng) 老制度的說法已被后世學(xué)者考訂為讖緯流行后的附會,但鳩有聚民之意,代表所在區(qū)域內(nèi)的權(quán)力意義,仍值得注意。《左傳·昭公十七年》有“少皞氏鳥名 官……五鳩,鳩民者也”的記載,杜預(yù) 注:“鳩,聚也。治民上聚,故以鳩為 名。”鳩鳥的聚民意義雖然與王杖以鳩鳥為飾關(guān)系不大,但與下文眾多以鳩鳥為飾的出土器物相聯(lián) 系,除圖騰崇拜,大致可以解釋為何自原始社會至戰(zhàn)國,各地均有鳩鳥形態(tài)的杖(頭)出現(xiàn)。即將漢代王杖制度追溯至原始 社會圖騰崇拜也有不妥,兩者雖都以鳩鳥為飾,但結(jié)合鳩鳥的具體形態(tài)可知兩者應(yīng)有不同的含義。
此外,漢代的杖還有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即作為固定的禮器組合用于喪葬祭祀,與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異曲同工。《續(xù)漢 書·禮儀志下》載:“大喪,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 東園武士執(zhí)事下明器……杖、幾各一?!薄吨匦扌筒┕?圖》中記載的蟠螭杖可與之對應(yīng)。蟠螭杖“長六寸,闊一寸五 分,厚六分,重五兩。無銘。……以土花所蝕,見其仿佛,比 之龍而無角,故以螭名之。螭于鼎彝間無所不用”。所以作者 認為“蟠螭當錫臣下之物……蓋若古之衣服、車馬制度之等級 同焉”。也即此時的蟠螭杖和其他衣服車馬一樣,只是表示 等級制度的一種器物而已。一方面,作為禮器組合的祭祀用杖 和具有聚民之意的部分鳩鳥形杖,雖能夠象征一定的地位和等 級,但不能代表最高祭祀或軍杖權(quán)力,進一步體現(xiàn)了杖地位和意義的動態(tài)變化;另一方面,即使處于同一歷史時期,不同類型的杖仍有不同的用處,也代表不同的意義。在西周齒杖形制 尚未確定的前提下,不應(yīng)將漢代王杖所代表的養(yǎng)老意義直接上溯到《周禮》齒杖。另外,如同鼎的最基本用途是食器一樣, 西漢的杖在民間理應(yīng)有其最原始的用處,即《漢書·武五子傳》所載:“賀到濟陽,求長鳴雞,道買積竹杖?!边@種在路邊就能買到的竹質(zhì)杖應(yīng)當和鳩杖等不是同一個體系,孤證不 立,此后再無關(guān)于“積竹杖”的記載,因此暫不列入考慮。 最后,還有一種較小眾的觀點認為“鳩”是古代土地度量 單位,見于《左傳》“鳩藪澤”??追f達疏引賈速曰:“蔽澤 之地,九夫為鳩,八鳩而當一井也。”據(jù)此,該觀點將“一 井”引申為一個部落,將鳩杖作為部族首領(lǐng)所持,視為一種權(quán)力象征。?
總之,由文獻來看,不論是關(guān)于“杖”或“鳩杖”,其象征意義明顯出現(xiàn)了養(yǎng)老、敬老和宗教、政治權(quán)力象征兩種不同的偏重,雖然三代以前,長者因經(jīng)驗豐富更易獲得尊重與權(quán) 力,但戰(zhàn)國至漢以后,王杖制度的確立顯示出受杖者地位的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雖然王杖制度下的鳩杖仍由最高統(tǒng)治者賜予,但此時“杖”的權(quán)力意義,以及受杖人的數(shù)量與地位,與原始社會時期已不可同日而語。器形上的相似,不足以作為杖 發(fā)展源流的依據(jù),反而應(yīng)該從器物形態(tài)上具體分析。[1]

參考文獻:
[1]夏才藝.從權(quán)杖頭到鳩杖頭?——“杖”象征意義的演變[J].博物院,2020年03期,43-55.

夸一下徐州博物館的官網(wǎng)。文物搜索系統(tǒng)是可以的,又多又全又整潔明了,分類之余還把藏品數(shù)量寫上,“藏品名稱”“年代”“來源”都支持模糊查詢。抵錫(惜)!

雖然我是故宮的老粉絲了,還是要吐槽一下它。
這搜索是哪門子的口音???我的普通話很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