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銀河的外置alc比vis更裹球?
?????? 為什么有些外置配狂飆三很裹球,而有些外置配狂飆三就不裹球,這個主要還是跟纖維和粘合劑結(jié)合之后的的彈性有關(guān)系。配狂飆三最不裹球的,就是外置zlc和szlc,因為zlc和szlc明顯比alc要硬彈許多。外置zlc和szlc配狂飆三,打起來就有一種很強的阻隔感,感覺發(fā)力進不到大芯里面去,因為脫板快,感覺球也是吃不進狂飆三的海綿里面去。
?????? 外置alc和外置純碳素搭配狂飆三的裹球感比外置zlc和szlc要好很多,實際上,在國內(nèi)最流行的外置纖維板,就是vis,張繼科alc,林高遠alc,還有斯蒂卡45,藍標等等。它們都是alc或者純碳素纖維,都不是zlc,szlc。其實尼塔庫的外置碳吉他配狂飆三也是不錯,但外置碳吉他感覺剛性有余,柔韌不足,所以相對來說,vis在國內(nèi)會更流行。另外,林高遠alc與狂飆三的適配性可以說是蝴蝶里面最強的之一,林高遠alc明顯比vis更裹球。但林高遠alc感覺略軟,出球的速度和底勁確實要比vis弱一些。還有炒得特別火爆的金標vis,它其實比較像林高遠alc,但是大芯比林高遠alc要硬和扎實一些。

?????? 從圖上可以明顯看出,銀河的D715的alc纖維明顯比vis要更厚實一些,實際上這就是為什么銀河的幾支知名外置alc都比vis更裹球的原因。外置底板,如果運用的纖維越硬越彈,那么配狂飆明顯就會不裹球。銀河的外置alc運用的是更厚實的纖維,再結(jié)合硬度和彈性適中的粘合劑,創(chuàng)造出來的效果就是搭配狂飆三之后裹球會很好。因為厚實的alc纖維層更不容易產(chǎn)生形變,所以彈性就會更收斂,收斂的彈性就會減弱脫板速度。更收斂的彈性,相對慢的脫板速度,在外置纖維板這個結(jié)構(gòu)之中就會創(chuàng)造更好的裹球感。尤其是對于狂飆三來說,外置結(jié)構(gòu)必須不能太彈。越是彈性好,脫板速度越是快,搭配狂飆三之后就越難裹住球。這也就是為什么國家隊幾乎都不打外置zlc和外置szlc,因為蝴蝶的外置zlc和szlc搭配狂飆三的效果明顯是拉球不實的。
?????? 這里倒不是說銀河就超過了蝴蝶,只是說外置alc這個系列在搭配狂飆三的柔彈裹球上面,銀河確實做出了自己的特點。蝴蝶已經(jīng)在纖維板上面耕耘了幾十年,幾乎沒人能全面超過蝴蝶的纖維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蝴蝶的纖維板主要是面向雙面外套設(shè)計的,它自己的底板都是優(yōu)先考慮搭配自己家的澀套。所以,蝴蝶的底板大部分與狂飆三的適配都是看緣分,蝴蝶底板配狂飆好不好打就純看運氣。比如最近新出的超級vis,超級vis配狂飆的效果是遠不如配外套的。
?????? 其實過去兩年,我一直都是vis的忠實擁躉,但現(xiàn)在我開始打銀河外置alc了,比如pro01,D715,還有在打銀河安志成,pro05x。vis雖然速度和底勁有優(yōu)勢,但vis搭配市場版狂飆的時候裹球感明顯不夠理想。當然了,vis搭配特制狂飆效果是非常理想,也裹球,但特制狂飆貴且不耐用,對業(yè)余的來說不是很劃算。銀河外置alc配狂飆裹球感非常理想,而且速度和底勁都不弱,這是我非常欣賞的。vis的底勁雖然要足一些,但打球的高端局不單單是比拼器材的底勁,國家隊比賽也是落點和變化為主。底板有10分力,但大部分時候你只能發(fā)揮出7分力;或者底板有9分力,但你大部分時候能發(fā)揮出8分力;很明顯,后者才是更能高效得分的。
????? 真正的乒乓球高端局,其實比拼的是技術(shù),是意識,是頭腦,是基本功,是變化,是膽識,是身體素質(zhì),只有業(yè)余才過度介懷于底板的底勁。
?????? 相比于底板的上限,其實底板的中限才是更有決定意義的,才是最值得關(guān)注的點。如果一個底板有勁,但是你老是拉球拉上天,恐怕得分率是上不去的。當然了,太軟的底板肯定是拉不穿對手的,不過外置alc的下限通常都不低,畢竟都是纖維板。
??????? 展望三五年,蝴蝶大概率不會針對狂飆三推出專門優(yōu)化的外置alc(金標vis除外),而紅雙喜在外置alc這個領(lǐng)域依然是比較保守,可能是為了主推968。因此我們業(yè)余球友大約只能寄希望于銀河繼續(xù)提升制板技術(shù),為大家?guī)砀m配國木三和狂飆三的外置alc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