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進場的竅門,交易情況猶如開掛
多年前的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進場的竅門,然后我的交易情況開始順暢起來,簡直跟開掛一樣。
我今天決定把我隱藏多年的進場竅門公開出來,讓廣大處于虧損迷茫的交易者突破交易困境,實現(xiàn)快速盈利。
我那些年尋找進場竅門的經(jīng)歷,可謂充滿波折,走過了很多彎路,我給你們分享出來,你看完會被我的執(zhí)著感動。

第一階段,東一榔頭西一榔頭
這是我剛剛進入這個市場的頭半年,我才進入市場,啥也不懂,啥技術也沒有,對市場和交易的認知很淺,所以我的進場基本上是憑感覺,漂浮不定,在盯盤的過程中,看著行情的變化,發(fā)現(xiàn)這里也是機會,那里也是機會,我既不是趨勢交易,也不是震蕩交易,進場全靠感覺操作,有時候是追漲殺跌,有時候是搶反彈,因為自己認知很低,所以經(jīng)常性聽信分析師和專家的意見,我混跡于各種群,添加很多分析師,也看各種財經(jīng)網(wǎng)站,所以我的下單都是從他們嘴里的信息來決定。
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操作,肯定是虧得跟掉毛的雞一樣,說難聽點,在個階段的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賭徒。
第二階段,搶反彈
這個階段我喜歡較勁,我還是認為行情的波動特征是跌多了就該漲,漲多了就應該跌,所以我總是在跌得很多的時候去做多,在漲很多的時候去做空,我是這樣想的,漲太多的時候,下跌的概率就更大,下跌很多的時候,上漲概率就更大,因為行情總是會拉平概率。這個其實很可笑,就跟玩拋硬幣一樣很多人認為如果出現(xiàn)連續(xù)猜錯9次的時候,第十次猜對的概率會大于猜錯的概率,其實呢,第十次猜對的概率還是五成。所以我那段時間因為這樣錯誤的認知而虧得跟掉毛的猴子一樣,遇到單邊趨勢行情,我就因為一波頻繁的搶反彈操作,虧損殆盡。
第三階段,追漲殺跌
既然搶反彈是虧錢的,那我反著來豈不是就賺錢了啊,剛好我看到很多大師都說做交易要順勢而為,我就誤以為這個順勢就是追漲殺跌的意思,于是我開始了追漲殺跌的操作,結(jié)果呢,我大多數(shù)的追單都是被頻繁的反轉(zhuǎn)止損掉,后來我發(fā)現(xiàn)行情的波動特征其實是九成是震蕩,所以追漲殺跌的操作方式結(jié)果就是大概率被止損。我依然虧得跟落水的狗一樣,狼狽不堪。這個時候我很納悶,橫也是輸,豎也是輸,橫豎都是輸,仿佛做交易就是死局,我變得迷茫起來,像商場里走散的娃娃。

第四階段,抓起爆點
就在我心灰意冷準備放棄交易之際,一次偶然的操作讓我突然開竅,從此以后,我突然跟開掛了一樣,交易變的順暢起來,屏幕前的你,重點來了,別眨眼,看好了,進場的竅門就在這里。那是一次非農(nóng)公布的日子,我看到一個群友說非農(nóng)要有大行情,我就跟著關注起來,反正我就是要放棄的人了,這一下就豁出去,非農(nóng)的時候整一單,成也蕭何敗蕭何。于是我無心插柳的在非農(nóng)數(shù)據(jù)公布前十秒鐘下了一個空單,然后關掉交易軟件,洗澡去了,我那時候是看到數(shù)據(jù)行情就緊張,所以干脆不看。
等我洗澡完回到電腦旁,打開交易軟件一看,媽呀,賺傻了,數(shù)據(jù)是利空,黃金一瀉千里,竟然跌了50美元,那是500點啊,一波盈利把我賺傻了,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不可思議了,這一單直接讓我賬戶翻了2倍,我賺得盆滿缽滿。那一夜,我突然開竅了,原來進場的竅門就是抓起爆點啊,我茅塞頓開。從此以后,我只操作爆點行情,其它一概不操作,并且都是在大概率發(fā)生爆點的地方提前埋伏,抓魚頭吃魚身,只設止損不設止盈,拋硬幣選擇進場方向,然后等那種逆天單邊行情的到來,一把逆襲。我如法炮制,開始研究很多交易品種的波動特征,找到他們最容易發(fā)生爆點的時間點,然后提前埋伏,以小博大。
就是這樣的進場方式,讓我嘗到甜頭,我慢慢就形成了習慣,只操作爆點,其它時間段不操作,比如黃金原油貨幣對就操作數(shù)據(jù)消息,恒指道指日指就操作開盤。
從開始這樣的進場方式以后,我的交易就順暢多了。
這就是我交易十多年以來尋找進場之道的過程,真的是費盡周折,是不是看出我這個人一方面善于轉(zhuǎn)變,一方面很執(zhí)著,對啊,我就是這樣的人,一條路不通就換另外一條,反正總會碰到對的一條,況且在遇到各種挫折依然堅定信念,沒有放棄。當然這只是適合我的進場方式,不一定適合你哈,看福報的,就看你擅長不了,我們學院很多學生就很擅長抓爆點,簡直如癡如醉。

所以啊,誰的交易不是從虧錢開始的呢?誰一開始就找到正確的答案呢?都是在一步步的試錯中找尋對的答案。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我本內(nèi)容只分享進場之道,你就別問我具體細節(jié)了哈,有悟性的已經(jīng)在茅塞頓開了,沒有悟性的還一知半解,我的分享只給懂的人看,喜歡就給我的坦誠和大實話點個贊吧,我們下回見。
作者:趙華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