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宇文泰 字黑獺

宇文泰 字黑獺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武川縣)人,鮮卑宇文部后裔。北魏末年六鎮(zhèn)起義中,宇文泰參加鮮于修禮和葛榮的起義軍。起義被爾朱榮鎮(zhèn)壓后,宇文泰成為其部將賀拔岳的麾下。永安三年(530年),北魏孝莊帝殺爾朱榮,但軍權(quán)仍然操在爾朱氏手中。不久,爾朱氏敗滅,高歡位居丞相,并由此掌權(quán)。北魏孝武帝密詔賀拔岳,欲以之牽制高歡。
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岳遇害,眾推宇文泰為統(tǒng)帥。后上表北魏孝武帝元修,相約共扶王室。同年,宇文泰平定秦、隴,孝武帝封官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關(guān)西大都督,略陽縣公,地位僅次于高歡。是年元修攜宗室數(shù)人從前線逃跑,投奔宇文泰。十月,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遷都于鄴(今河北省臨漳縣),是為東魏。北魏遂分裂。
永熙三年(535年)十二月,宇文泰殺元修,立元寶炬為帝,是為魏文帝。宇文泰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行臺,軍政大事盡出于泰手。
大統(tǒng)元年(535)三月,宇文泰提拔蘇綽為大行臺左丞,并制訂頒行了二十四條新制。在小關(guān)和沙苑戰(zhàn)役中,宇文泰的西魏取得了勝利,致使高歡一統(tǒng)北方的計劃失敗,大統(tǒng)九年(543)二月,高歡將兵十萬,與宇文泰戰(zhàn)于邙山。宇文泰大敗,士卒損失六萬余人。大統(tǒng)十四年(548),宇文泰通過皇帝任命西魏宗室廣陵王元欣為柱國大將軍,但僅掛虛名,并無實權(quán),另任命趙貴、李虎、李弼、于謹、獨孤信、侯莫陳崇六人為柱國大將軍;加上宇文泰自己,這就是后世統(tǒng)稱的“西魏八柱國”。西魏恭帝元年(554),宇文泰又以有功諸將賜胡姓,如李虎賜姓大野氏、楊忠賜姓普六茹氏。盡管這種兵制多少帶有一些部落兵制的色彩,但極大地提升了府兵們的向心力。西魏恭帝三年(556)九月,宇文泰在北巡途中染疾。他派人急招侄子宇文護,向其托孤道:“我的兒子都還年幼,今外寇方強,國家之事,由你決定,宜努力以完成我的志向?!笔乱液ト眨?1月21日),卒于云陽(今陜西涇陽西北),年五十歲,謚號文公。同年十月,子宇文覺嗣位,為太師、大冢宰,宇文護輔政。次年,宇文覺稱帝,北周建立,宇文泰被追謚為周文帝。
統(tǒng)帥 A
(黑獺驅(qū)馳戎馬之際,躡足行伍之間,招募義勇,糾合同盟,以數(shù)萬弊卒,取威定霸,以弱為強。竇泰勁兵深入,一戰(zhàn)喪元。高昂銳氣先登,臨陣授首。于是南清江漢,西舉巴蜀,北控沙漠,東據(jù)伊瀍。晏駕之辰,國與齊人相埒矣。)
武力 C+
(黑獺身長八尺,垂手過膝;嘗率輕騎為前鋒,親當(dāng)矢石。)
軍謀 A-
(黑獺沈毅機警,智數(shù)過人。神武籍甲兵之眾,恃戎馬之強,屢入近畿,志圖吞噬,而泰英謀電發(fā),神旆風(fēng)馳,弘農(nóng)建城濮之勛,沙苑有昆陽之捷。自此之后,高氏雖怙其眾力,亦莫敢先至也。)
智略 S-
(黑獺雄略冠時,英姿不世,屬魏末多故,見推為關(guān)隴之主,遂乃內(nèi)詢帷幄,外仗材雄,挾天子以會諸侯,慨稱一時之盛哉。然則渚宮制勝,闔城孥戮;柔然歸命,盡種誅夷。事固出于權(quán)道,而用乖于德教,斯為過矣。周祚之不永,或此之由乎。)
內(nèi)政 A+
(黑獺知人善任使,從諫如順流。崇尚儒術(shù),德刑并用,明達政事,恩信被物,遠安邇悅,俗阜民和。恒以反風(fēng)俗,乃假周典,成一代之鴻規(guī)。隋、唐之體,自此始也。)
魅力 S-
(黑獺少有大度,輕財好施,以交結(jié)賢士大夫為務(wù)。及長,能駕馭英豪,一見之者,咸思用命。沙苑所獲囚俘,釋而用之,河橋之役,率以擊戰(zhàn),皆得其死力。初,神武以其非常人,將留未果,尋而悔之。古稱:“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信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