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慣別人,是自己格局太小
層次高的人,懂得換位思考。內(nèi)心成熟的人,從不輕易評判。格局越大的人,越能尊重不同。
古語有言: “眼中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p>
人們所看到的世界,大多是自己內(nèi)心的投射。
推開一扇窗,有人看見的是風光旖旎,有人看見的是污泥遍地。
這其中,差的不過一個心胸和格局。
總是看不慣別人,往往是因為自己境界不夠。
真正內(nèi)心通透的人,看什么都順眼。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森林里住著對互相看不慣的冤家,燕子和蝙蝠。
原因是燕子覺得日出代表早晨,日落則意味著傍晚。
蝙蝠卻認為,太陽落山后,美好的一天才剛剛開始。
總之,兩人都覺得對方才是錯的。
有回他們又為此爭論不休,險些就要打起來。
路過的貓頭鷹,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你倆生活作息完全相反,怎么可能得出一樣的觀點呢?”
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有屬于自己的位置。
很多偏見與隔閡的產(chǎn)生,往往都是源于我們站錯了地方。?
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別人,就很容易瞧對方各種不順眼。
層次越高的人,都懂得換位思考。
站到別人的位置上,去理解對方的立場與局限。
醫(yī)院里,年輕的護士給教授連著扎了好幾次針。
看到教授手臂上的大片淤青,她急得一身汗,可還是找不對血管。
教授本來有點生氣,但還是輕聲地告訴她“沒關系”。
因為她突然回憶起剛參加工作那年,那個手足無措的自己。
馬路上,一個醉漢沖撞到了一對散步的父子。
兒子剛想斥責,老人輕輕拉住了他的衣袖。
他想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曾這樣借酒消愁過。
就像木心先生在詩里寫的:
“不知原諒什么,誠覺世事皆可原諒?!?/p>
真正成熟的人,看誰都順眼,因為他們知道人人都有難處。
多一份將心比心,心里就會少一些挑剔與苛責。
多一份換位思考,很多問題,其實都不算問題。


咖啡店里,一對母女站在隊伍的前頭。
年幼的女兒不停地吵鬧,特別讓人煩神。
母親付完錢后,還不小心打翻了手里的咖啡。
潔白的地板上,立馬變得一片狼藉。
旁邊的幾個白領嫌棄地咕噥道:
“真是又笨又擾民,不能好好在家?guī)Ш⒆訂???/p>
“還是靠老公養(yǎng)的蛀蟲舒服,我們每天苦哈哈地上班,人家卻能悠閑地逛街喝咖啡?!?/p>
跪在地上清理污漬的女人,頓時眼里噙滿了淚水。
這個故事,其實是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里的片段。
孩子出生后,由于丈夫不關心,再加上精神壓力大,智英患上了產(chǎn)后抑郁。

在買咖啡前,她忙活了一整天,又是洗衣拖地,又是帶孩子。
好不容易抽出時間,才舍得來喝杯最便宜的9塊錢拿鐵。
而剛剛咖啡之所以會灑,是因為女兒一直用手亂拽智英的衣服。

故事的最后,智英沒有往常那樣隱忍,而是認真地反問對方:
“你見到我不過十分鐘,并不知道我經(jīng)歷了什么事,見過什么人。
為什么就能這么輕易地評價我呢?”
人們總是很容易相信,自己第一眼看到的東西。
可很多時候,那些事實不一定就是真相。
不加思索的推斷和評價,往往會引發(fā)很多誤解乃至傷害。
網(wǎng)上有段紅極一時的話,每次聽都很有感觸:
“你看不慣車上不讓座的男孩,卻不知道他昨晚通宵都在加班。
你看不慣摳門的女鄰居,卻不知道她要獨自養(yǎng)活老家的兩個孩子。
有紋身的不一定是壞人,晚歸的女孩可能是為了生活?!?/p>
生活很復雜,在看不到的地方,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
有些笑容背后,是難以想象的苦;有些張揚背后,是不為人知的傷。
內(nèi)心成熟的人,從不帶有色眼鏡看人。
因為他們知道:
這世上缺的不是目光如炬的人,而是從不輕易作判斷的善良。

前陣子,重溫了媒體人張偉的一篇文章。
其中有段話讓我印象很深:
“有時我們看不慣別人,不過是因為他們跟我們不一樣。
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不了解的生活方式:
安分守己的人看著夜夜笙歌的人;活潑的人看著內(nèi)向的人。
別因為你不喜歡,就狠狠反對它,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總是用自己的三觀去要求別人,恰恰暴露了自己眼界的狹窄。
心胸越是寬闊的人,越懂得包容不同。
張偉本人,一直都是個極其不喜歡音樂節(jié)的人。
因為現(xiàn)場那種嘈雜又混亂的氛圍,總讓他感到莫名的焦慮。
比起一群人在草地上瘋狂地手舞足蹈,他更習慣于一個人,一間房,一首歌的自由。
但不巧,他身邊很多朋友和同事都是音樂節(jié)的忠實粉絲。
所以盡管更多時候,他還是愿意一個人在家里靜靜聽歌。
可每年音樂節(jié)開始后,他還是會耐心地瀏覽朋友們發(fā)來的現(xiàn)場圖。
然后,饒有興趣地跟大家討論臺上正在演奏的歌手。
網(wǎng)上有個提問:“三觀相合,到底指的是什么?”
我很認同其中一個回答:
“真正的三觀相合,不是三觀完全一致,而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三觀。”
有人覺得兒女雙全才快樂,有人卻更享受單身的自由。
有人習慣小城市的朝九晚五,有人卻總想著去大城市闖蕩。
有人喜歡簡單樸素,可有人就是熱衷追趕潮流。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有自己的時區(qū)和選擇。
有句話說的好:
“允許自己不同,你是特立獨行;允許別人不同,你會海納百川?!?/p>
尊重差異,是種境界,理解別人,是份慈悲。
格局大的人,都懂得和而不同。

▽
《壇經(jīng)》里寫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p>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一個人經(jīng)歷得越多,內(nèi)心就越通透,也就越懂得包容和接納別人。
有句話說得好:
“倘若有一天,那些曾經(jīng)看不慣的人或事,開始變得云淡風輕。
不用懷疑,那是因為你自己正在走向成熟?!?/p>
來源于:旺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