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
周易開篇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三千年前成書的周易開宗明義第一句話便道破了商人所信奉的鬼神學說,在周人心中埋下了堅韌自強的種子,奠定了往后三千年華夏民族“信”的基調(diào),自周人伊始,“不信鬼神,唯信雙手”的信念扎根于炎黃兒女心間。危難如險山,唯有不斷攀登,以堅定的信念、實干的精神,于崇山峻嶺中開拓出一條中華民族自己的道路。
危機四起,如群山環(huán)抱。近代西方的鐵蹄踏破國門,仁人志士選擇了肩負責任,欲以實際行動沖破眼前群山。于是便誕生了以“自強求富”為目的一系列運動,以此契機引入先進技術(shù)改善生產(chǎn)力,推進工業(yè)發(fā)展,致力于使當時的中國掙脫西方列強的威脅。當時的青年們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路,但也為后世的我們點燃了明燈,不斷學習外界先進知識,以此來塑造自己外在、強化自身的靈魂。我輩青年應(yīng)當從中收獲啟示,困境如同險峰,不加以攀登則將被峰巒所裹挾,而唯有練就本領(lǐng)爬過艱險、沖出桎梏才得以見到另一片天地。
盡管洋務(wù)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仍然為之后的中國工業(yè)化以及推翻封建王朝埋下伏筆。這也正反映了華夏子女遇到如險山般的挫折時,意志頑強,百煉成鋼。
挫折不斷,如重巒聳立。歷史的腳步從來不會一帆順意,辛亥革命的爆發(fā)結(jié)束了兩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然而封建復辟的思想?yún)s蠢蠢欲動,接踵而至的還有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一次次的挫折擺在中國的面前,就像翻越一座高山背后還有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一般。但經(jīng)歷過五千年風吹雨打的炎黃兒女始終心懷信念,堅信路是一代代人向前走出來的,腳下有一座山,那就踏過這座山,前方有一座山,那就翻越那座山,直到抵達彼岸。往后的抗日戰(zhàn)爭、紅軍長征、解放戰(zhàn)爭,直到新中國的成立,無不展現(xiàn)了中華兒女的意志堅強、百煉成鋼。是他們的血與淚教會了如今的我輩青年“向山走去”的精神,教會了我輩青年不怕艱險敢于攀登的勇氣,教會了我輩青年時刻懷以飽滿的情緒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zhàn)的擔當。
時代使命,如峰巖崢嶸。習總書記曾言明: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仍然充滿了無數(shù)挑戰(zhàn)與機遇,戰(zhàn)勝挑戰(zhàn)、把握機遇的重擔落在了你我青年的肩上,而這些挑戰(zhàn)則是佇立在你我面前的高峰。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從過往中我們得以窺見不畏艱險的魄力,得以窺見奮勇向上的堅韌,得以窺見矢志不渝的決心。當代青年應(yīng)以此明志,以時代使命為己任,在實踐的道路中錘煉自己,追逐那山頂?shù)墓饷ⅰ?/p>
華夏的歷史,猶如一顆顆崔嵬巒群中的巖釘,巖釘上有無數(shù)攀登者曾踏下的足跡,他們以自身的血肉,鑄就著巖釘向上向前延展,今天將由你我接過使命,讓足跡走向更遠、在峰群中走出一條中國自己的道路。